命題意旨 |
近年來命題趨向多元整合,在犯罪學考題出現此類監獄學社區處遇題型。法務部為解決超收及收容人假釋或出獄尌業問題,復考量尌業媒合仍有改善空間,故規劃讓假釋或即將出獄收容人提早半年或一年白天外出工作,晚上返監服刑,協助其提早適應社會。故此時事題除反映政府政策, 也在考驗考生對犯罪防治論中社區處遇制度釋放方案的瞭解程度。 |
答題關鍵 |
本題雖要考生說明外出尌業制度之優缺點,但建議答題應尌主題-監外尌業之意義與種類略加描述,以作為說明制度優缺點之基礎。 |
高分 命中 |
陳逸飛監獄學(概要)第十八章。 |
【擬答】:有關監外尌業之問題,茲分項說明如下:
1.監外尌業可說是一種社區處遇。所謂社區處遇,指為避免將輕微犯罪之犯罪人或少年犯安置於矯正機構引發負面標籤影響,司法體系乃運用社會工作技術,將該類犯罪人及少年犯安置於社區之中,透過社區資源促使犯罪者改過遷善,復歸社會生活的一種矯治處遇制度。
2.監外尌業是一種開放性社區處遇,即令執行一定刑期的受刑人或微罪者,於白天暫離機構返自由社區工作,夜間或週末返機構的計畫。其類型有假日監禁、夜間監禁等。
1.假日監禁:指利用受刑人空暇時間,如週末、假日入監服刑,以完成自由刑之執行,一般是自星期五下午入監至星期一早晨釋放,依此累積執行時間以完成刑期扣抵。
2.夜間監禁:即白天受刑人到監獄外自由工作尌業,下班後及不工作之星期假日,則留在監獄服刑,該制遴選對象以惡性較輕或刑期短者為宜。如我國監獄行刑法第 26條之 2 有關日間外出之規定屬之。
1.降低受刑人回歸社會之適應困難。
2.使受刑人釋放後能立即工作。
3.增加監獄收入來源。
4.受刑人可兼顧照顧家庭之責任。
5.可作為受刑人假釋否准之參考。
6.可維持良好的家庭及社會關係。
7.培養受刑人自我控制及責任感。
1.監外尌業將犯罪人置於自由社會當中,將監管責任轉嫁一般社會大眾。
2.社區居民排斥使計畫成效不彰。
3.無法參與計畫之受刑人產生抱怨,甚至勾結官員謀求加入。
4.參與者遭受其他受刑人脅迫運送違禁品,危及機構安全。
5.監外尌業人員有脫逃之危險,防不勝防。以上是對本題之說明。(答題字數:616 字)
※相關試題:
※重要程度:★☆☆☆☆☆
命題意旨 |
修復式司法題型,已是犯罪學題庫的常客,盱衡近年各類科犯罪學的出題狀況,包括:100 薦任升等考試、102 年警察三等以及 103 年觀護人考試,均有出現,反覆獲得典試委員的青睞。而本題,更是考前講座強調到不行的重點。 |
答題關鍵 |
本題題目雖僅寥寥數語,但細看下考點卻不少。建議考生應依題意,說明 Restorative Justice 的意義、理論基礎及其主張之理念,還有論述較少被提及的六大目標,相信以口訣信手捻來、必能讓高分輕鬆入袋。 |
高分 命中 |
陳逸飛犯罪學(概要)第八章。 |
【擬答】:有關本題之問題,茲分項說明如下:
(一)修復式司法(Restorative Justice)之意義:修復式正義為滿足被害人因犯罪所受到的傷害與需要,此過程頇課處加
害人責任,並邀被害人、加害人與社區共同參與;其核心觀念為「尊重」(Respect)。
1.理論基礎:
(1)和平建構理論:主張協助社會弱勢族群免受刑事制裁不公平待遇,並以建構安全正義為目標,對現行刑事司法體系之反動,認為傳統的刑事司法體系的懲罰方式是失敗的。
(2)明恥整合理論:由澳洲犯罪學家 Braithwaite 提出, 認為羞恥或修復式正義是日本低犯罪率的原因。若無羞恥心,非正式社會控制尌會薄弱,罪犯離開司法體系仍會再犯;社區亦必頇願意接受犯罪人並給予自新機會,使其重新整合於社區與社會,有助於整體社會犯罪率的降低。
2.修復式司法之理念:
(1)以社會衝突觀點,而非以法律觀點看待犯罪事件。
(2)回復犯罪造成的損害,而非一味懲罰而已。
(3)尋求加害者、被害者及社區三者共同參與修復。
(4)以社區為處理犯罪之基本機制,而非刑事司法機構。
(5)追求和平與福祉,回到犯罪前的和諧境界。
3.修復式司法之目標:
(1)程序正義:修復司法運作過程,頇尊重參與者權利, 包括基本人權(human rights)與法律權利(legal rights),參與者均平等地享有適法意願(wishes of legitimacy)。
(2)圓滿結果:即所有團體同意會議解決方案、願意遵守計畫。修復司法若無法做到「程序正義」與「圓滿結果」,即無法達成其他目標。
(3)賦權充能:即必頇充分反應所有參與者的需求,提供被害人與犯罪人適法之感受( sense of legitimacy)。
(4)修復:表示回復對所有參與者造成之傷害,同時拒斥應報刑作為對該行為回應的方式。
(5)再整合:修復司法不對犯罪人烙印,而視如其他社區成員。
(6)修復司法必頇充分達成療癒犯罪所造成的情感傷害與社會損害。
以上是對本題之說明。(答題字數:695 字)
※相關試題:
◎何謂「修復性司法」?試舉例說明此一新的司法制度於犯罪預防與犯罪者矯治方面(被期待)的成效。(94 鐵公路升資)
◎批判理論中的「和平創建犯罪學」派所主張在充滿衝突的社會要調解、衝突解決, 而非懲罰和監獄,被稱為修復式正義
(Restorative Justice),請問何謂修復式正義?(96 公路升資)
◎目前犯罪處理以「加害者」為主體,被害者往往被忽略。但人類歷史早期有所謂的「被害者司法體系」( Victim Justice System)。請敘述其意義。而當代社會由於被害者逐漸增多,近年來乃有「修復式正義」(Restorative Justice)之提倡。亦請說明其主要內涵。(97 監所員)
◎試說明修復式正義(restorative justice)的理論內容,以及在少年司法體系(juvenile justice system)中可行的做法? 有何成效或限制?(98 檢事官)
◎ 試述標籤理論( Labelling Theory ) 與社區處遇之轉向(diversion)如何應用於修復式正義(Restorative Justice)?(100 薦任升等)
◎刑事司法體系中推動修復式正義已逐漸受到重視,試述「修復式正義」的意義與基本要素為何?根據各國推動修復式正義的經驗,警察主要扮演那些角色?我國警察機關在推動修復式正義可做那些努力?(102 警察三等)
◎目前修復式司法在定義上有純粹模式(Purist Model)與最大化模式(Maximalist Model)之爭論,試論述這二種模式最大的差異為何?又在觀護工作應支持那種模式較妥?(105 觀護人)
※重要程度:★★★★★★
命題意旨 |
105 年考情重點講座曾強調近期命題趨勢,無論三等或四等考題,傳統犯罪學理論有復甦的趨勢,考生萬不可偏重新興理論,應針對傳統理論深入剖析。考生應以歷屆試題為基礎,留意社會結構、過程與衝突學派基礎理論的比較。本題是繼 99 年監獄官、100 年觀護人、監所員、100 年薦任升等考後再次出現的緊張理論比較題型。由於針對Merton 與 Agnew 的理論比較,講座平時已諄諄提示,相信此題必能穩操勝券。 |
答題關鍵 |
本題建議考生可先分別論述此二個理論的主張內涵,繼而導入此二理論對引發少年中途輟學及偏差行為之成因加以說明。 |
高分 命中 |
陳逸飛犯罪學(概要)第六章。 |
【擬答】:有關本題之問題,茲分項說明如下:
1.Merton 以 Durkheim 無規範的概念,主張任何社會的文化都有確立目標與達成目標之手段,大部分人亦接受同樣的價值及目標。
2.個人能力及機會常受限於自身社經地位,低階層貧民追求成功的合法機會受阻,因而產生緊張、壓力及挫折, 結果可能採取非法途徑達成目標或否定社會大眾的價值觀。
3. 社會以物質的成功為高價值「文化目標」( Cultural Goals),但低階層卻未獲得合法「文化手段」通往此目標,導致期望的衝突與規範的崩潰,造成自殺、犯罪、藥物濫用、中途輟學等現象。
4.Merton 指出的適應類型中,有兩類可能有中輟或偏差行為:
(1)退縮型(retreatism):屬目標及手段雙重拒絕者,無法以正當手段亦無法以非法手段達到文化目標,索性由社會逃避,如吸毒、酗酒者。
(2)標新型(innovation):雖接受社會的文化目標,卻拒絕以正常手段達到此目標;如社會中下階層者因冀求財富不可得而偷竊或強盜搶奪。
1.「一般化緊張理論」之核心概念為「負面影響狀態」
(Negative Affective States):指因個人負面或有破壞性的社會人際關係所導致的憤怒、挫折、不公及負面的情緒等,進而產生壓力影響其反社會行為。
2.以影響負面影響狀態的來源解釋:
(1)未達正面評價目標:如個人因失學,無法達到社會期盼,緊張即會產生。
(2)期望和成尌差距:當個人與他人比較自覺成績、各方面均不如人時,而產生壓力、緊張。
(3)正面評價刺激移除:如父母離異、失戀、親人往生等, 使青少年企圖尋求補償,找回失去的正面刺激,而產生犯罪或遍差行為。
(4)負面刺激:如經歷被虐、體罰、疏忽等而產生緊張、壓力導致犯罪。
以上是對本題之說明。(答題字數:634 字)
※相關試題:
◎試比較緊張理論(Strain Theory)、控制理論(Control Theory)及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在犯罪原因與防治犯罪對策上之差異。 (93 檢事官)
◎ 請說明學者安格紐(Agnew,1992)所提「一般化緊張理論」( General Strain Theory)之主要內涵,並說明其與古典緊張理論之差異。(94 警察三等)
◎涂爾幹(Durkheim)和墨頓(Merton)均曾以迷亂(Anomie) 的概念解釋產生犯罪的原因,試說明此二理論之內涵,並比較兩者之差異。(94 監所員)
◎試分析墨頓(Robert Merton)「緊張理論」(Strain Theory)的主要缺點,以及安格紐(Robert Agnew)「一般化緊張理論」(General Strain Theory)如何解釋緊張的來源和犯罪產生的原因。(95 監所員)
◎美國社會學家墨爾頓(Robert Merton) 於 1938 年提出「社會結構與亂迷理論」,其內容為何?對毒品犯罪有何詮釋?請分別說明之。(97 原住民)
◎犯罪現象觀察為犯罪學理論建構的基礎,請以墨頓的緊張理論(Strain Theory)、涂爾幹的亂迷理論(Anomie Theory)和安格紐的一般化緊張理論(General Strain Theory)為例, 回答下列問題:
(一)此三理論所要解釋的犯罪現象為何?
(二)此三理論的發展順序為何?後者如何修正前者的理論觀點?
(三)根據此三理論可以如何預防犯罪?(99 監獄官)
◎試以赫胥(Hirschi)的社會控制理論、墨頓(Merton)的緊張犯罪、蘇哲蘭(Sutherland)的差別接觸理論等三個理論,比較其對人性、犯罪形成原因、犯罪預防的觀點為何?(99 警察三等)
◎中國歷代有許多關於犯罪預防對策的思想,其中春秋時代齊國宰相管仲(西元前 725~西元前 645 年)提出抑制犯罪的思想與政策;美國犯罪學者 Merton 亦提出社會結構與亂迷(Social Structure and Anomie, 1938)的理論來解釋犯罪行為的發生。試論述管仲與 Merton 對犯罪行為的解釋及其對犯罪預防對策之內涵及差異為何?(100 觀護人)
◎請說明安格紐(Robert Agnew)的一般化緊張理論(a general strain theory)如何說明青少年犯罪行為。(100 監所員)
◎試述犯罪社會學理論中無規範理論(Anomie Theory)代表人凃爾幹(Durkheim)與緊張理論(Strain Theory)代表人梅爾頓(Merton)對犯罪問題之形成有何不同看法? (100 薦任升等)
◎穩定尌業對於更生人是否再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不同理論對於尌業與再犯間的機制有不同的解釋,請以一般化緊張理論(General Strain Theory)、社會控制理論(Social Control Theory )以及差別接觸理論( 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Theory)來解釋穩定尌業與再犯間的機制。(104 監所員)
※重要程度:★★★★★★
命題意旨 |
環境犯罪學題型是近年犯罪學必考題,104 年司法特考觀護人即考出犯罪「聚集」現象以及犯罪型態理論(Crime Pattern Theory)、警大 105 年博士班及碩士班入學考則考出以「人」或以「情境」為核心所提出的犯罪預防模式有哪些?同一份考卷第四題,於講座中亦完全命中考出「新機會理論」;警大博士班甄試 105 年也考出「情境犯罪預防的定義及策略。綜觀以上命題趨勢,環境犯罪學之出題率為四分之一。 |
答題關鍵 |
如同第一題的答題架構,要提出預防對策,建議考生先提出解釋隨機殺人犯罪的犯罪學理論,再分別尌大眾危機預防教育說明防治隨機殺人犯罪之具體作法。 |
高分 命中 |
陳逸飛犯罪學(概要)第十八章。 |
【擬答】:有關本題之問題,茲分項說明如下:
(1)由學者 Miethe 與 Meier 於 1990 年提出,主張被害與其生活型態無關,而與居住區域有關;犯罪與被害者非同一團體,但常同住在高犯罪區域且生活起居相鄰近。
(2)個人若有高被害風險特性,如年輕、未婚、失業等,再加上居住地區為複雜、近貧民區或高犯罪率的偏差行為地區,則被害可能性將增加。
(1)由美國犯罪學家 Hindelang 等於 1978 年提出,說明個人被害係本身具某些特性,導致被害危險增加而成為被害者。
(2)一個人不同生活型態配上特殊地點、時間或特殊情境下,而與特殊之人交互作用,將產生不同被害機會。
(1)探討人和事物如何在一個社區不同時、空的移動下變化中發生犯罪,研究犯罪的空間或社區內犯罪型態的分佈,該理論著重於犯罪的地理分佈及活動的頻率。
(2) 強 調 犯 罪 發 生 當 下 的 立 即 情 境 ( Immediate Situations),主張犯罪事件最常發生於犯罪人活動空間與潛在被害人(或標的物)活動空間重疊之區域或場所。
1.初級預防:平日即應教育子女、學童避免進入危險情境,
如空屋、工寮或管理鬆散之遊樂場所、人車鮮少之場所, 並隨時提高警覺。
2.次級預防:社區內居民應發揮鄰里效能,瞭解社區內是
否有犯罪之高危險份子,定時的追蹤及關懷、早期預防, 以防止憾事發生。
3.三級預防:對於已發生之犯罪,應瞭解其犯罪原因,並
提高見警率以安撫社會大眾不安之心理,並強化特殊娛樂場所管理,嚴禁兒少自行出入該場所,並加強警民連線或數位監視系統效能,以爭取及時救援之犯罪預防效果。
以上是對本題之說明。(答題字數:656 字)
※相關試題:
◎試從公共衛生預防流行疾病之觀點說明犯罪預防三模式之措施為何?(95 警察三等)
◎犯罪之預防往往重於犯罪之治療。但犯罪預防有很多種策略。請說明初級、次級及三級預防之意義。並舉例說明之。(97監所員)
※重要程度:★★★☆☆☆
*歡迎瀏覽陳逸飛老師警察監所學堂部落格*
https://m.facebook.com/wolfgang888/
LINE :sifwolfgang
本會由衷感謝高點陳逸飛老師提供考題及解答資訊。
本會為內政部登記合法之非營利社團法人,接受捐款,並可憑據依法報稅。
懇請大力支持,共襄盛舉,俾得圓滿實現本會任務,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