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個未解之謎 今天
早在約5000年前就有了璀璨的印度河文明,可它只延續了約1300年,使古印
度文明出現了七八百年的斷層。隨著白種雅利安人的侵入,並與北印度土著
不斷融合,從約公元前1000年開始,有了恒河文明。
那麼,作為四大古文明之一的古印度文明是如何消亡的?古印度典籍中怎會
有類似於核戰爭和飛行器一般的記載?本期檔案揭秘,小編為您講述:古印
度文明消亡之謎
古印度最早的文明,誕生在南亞最長河流印度河的河谷。印度河主要流經
今天的巴基斯坦。“印度” (Indus)一詞,本義是“河流”,首先用來稱呼
印度河,很晚才被用於稱呼印度這個國家。
印度河文明時期的大城市哈拉帕遺址位於今天巴基斯坦旁遮普省中部。哈
拉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19世紀,哈拉帕遺址大部分
被毀,當時英國東印度公司挖走了大部分泥磚,用來建造一段鐵路的路基,
而當地哈拉帕村的居民也拆除了許多建築,以拿走材料自用。
相比哈拉帕,下游的摩亨佐﹣達羅保存得更好,因為它大部分都被埋藏在
泥土裡。這是一座精心建造的城市,街道均勻分佈,設有精緻的排水系統,
二樓的生活污水,可經由牆壁中的土管排至下水道。
考古界一般認為,印度河流域的早期農業文明,最終被氣候變化摧毀殆盡。
夏季洪災頻發,導致大城市被廢棄,摩亨佐﹣達羅被大約9米厚的淤泥覆蓋,
可以證明這一點。
摩亨佐﹣達羅約於公元前1800年被棄置,其最神秘的方面之一就是城市某些
部分的玻璃化,就好像暴露在高溫下融化的磚石一樣。有學者猜測,這可能
是古戰爭中的某種爆炸造成的結果,但多數人對這一猜測並不認可。不過有
意思的是,在古印度的典籍中,確實有彷彿古代核戰爭一般的記載。
古印度有兩部流傳後世的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內容廣博,
包羅萬象,被世人譽為詩體的古印度百科全書和世界文化寶庫中兩顆璀璨
明珠。
《摩訶婆羅多》這部史詩的主要內容是描寫古印度婆羅多族的兩個分支——
俱盧族與般度族之間的戰爭。這場戰爭規模浩大,許多國王和神靈分別參加
了雙方的戰鬥,其慘烈程度世所罕見。根據歷史學家考證,這場大戰有一定
的史實背景。近年來,有些學者重新研讀這部史詩,發現其中竟描述了多種
高科技武器和飛行器。這些武器和飛行器遠遠超過了古詩產生的時代,甚至
在今天看來也十分先進。
在古詩的描述中,有一種神所禁止使用的特別可怕的武器叫“厄尼亞”,是一
種“無菸飛彈”,在戰場上無人能逃避這種武器的傷害。
施放這種武器時,“它噴火,但無菸,威力無窮。剎那間,烈風刮起,雲霧
翻騰,太陽似乎在空中搖晃。拋下大量灰塵和沙石……大地遭受燒灼,不斷
震抖,象群被高溫燒焦,其他動物也倒地而死,烈焰翻滾,樹木像遇見森林
大火,成排倒下,密集的火舌不斷像大驟雨般地從四面八方落下,數千輛戰
車被毀掉……陣亡者的屍體被可怕的高溫燒得殘缺不全,如同燒焦的樹幹。
在此之前,沒人見過如此可怕的武器。”
據考證,這部古印度敘事詩雖然定型於公元五世紀,但其中的英雄和戰爭故
事是以約公元前1400年至公元前1000年之間的史實為根據的。書中所記載的
史實比成書的時間要早近兩千年。但詩中描述的情景卻與核爆炸引起的超高
溫大火非常相似。
讓我們再看看史詩對戰爭場面的描述:“廓爾喀乘坐他的'維瑪那'迅速飛行,
向維里什尼族和安達咯族的三個城市投擲一枚充滿宇宙全部威力的射彈,一
縷白煙從地上升起,光亮猶如一萬個太陽。這種名為'鐵霹靂的秘密武器,將
敵人全部化為灰燼,屍體燒到無法辨認,頭髮和指甲全脫落,食物受染中毒。
戰士們紛紛跳入溪流,將自己及隨身裝備洗乾淨。”
過去人們讀到這些描述時,往往認為這只不過是對戰爭之慘烈的一種誇張。
但看到受害者的頭髮與指甲全部脫落,食物污染中毒等細節的描述,聯想到
日本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時產生的核輻射,可以說是如出一轍。至於施放
武器的一方跳入溪流的行為,可以用防止輻射塵的污染來解釋。
那麼廓爾喀乘坐的“維瑪那”又是什麼呢?
詩中寫道:“'維瑪那'借助於水銀和一種強大的推進氣流,確定了在九天航
行的路線。它的飛行距離可以是無限的,飛行方向可以從上往下,從下往
上,還可以從後往前。”
這不就是可控式太空飛船嗎?在這部史詩中,飛船曾多次出現。史詩中在描
述英雄阿周那乘坐飛船時:“乘上這太陽形的飛船,阿周那飛升而去,當到
達一個凡人看不到的地方時,他發現了數百艘其他飛船。在這個地方,太陽
和月亮都不發光,更不用說火炬了。這裡巨大的天體,就是在地面上觀測到
的星星,它們在地面上看起來不過像是遠方的燈盞……”
有人認為,這是對飛出大氣層後的外層空間非常準確的描寫。如果目擊者沒
有親身經歷過這種飛行,單憑古人的想像,恐怕是無法寫出這樣逼真的細節
的。
印度史詩中這些核爆炸的描述,引起不少學者的關注和思考。前蘇聯學者格
爾波夫斯基,在印度恒河流域研究一具古人體殘骸時,曾驚異地發現其體內
的放射性比正常人要高出50倍。著名物理學家索迪也曾固執地說:“我相信
人類曾經有過多次文明,並早已熟悉了原子彈,但由於誤用,他們遭到了毀
滅。”還有英國和意大利學者認為,在公元前1750年,一艘外星人乘坐的核
動力飛船在印度上空游弋時,意外發生了故障而引起了核爆炸。
《摩訶婆羅多》包羅了印度遠古時代的眾多典籍,在印度一直被視為聖書。
古人對高科技事物的描述,往往是曲折的反映並帶有神話色彩,但其中某些
細節描寫卻不得不讓人產生疑問:在史前時代的印度,究竟發生過怎樣匪夷
所思的事件呢?
在印度河文明衰亡幾個世紀後,公元前1500年左右,一群自稱雅利安人的牧
民,從興都庫什山脈各隘口闖入,落腳於印度河上游五河地區。所謂雅利安
人,意思是高貴者。這片適合游牧的土地深深吸引了雅利安人,後續的遷徙
可能持續到公元前900年。
印度河文明消亡後,有數百年之久,那裡的城市文化是死寂的。但在印度次
大陸其他地區,尤其是恒河流域,流行一種混合早期宗教與文學的吠陀文
化。
吠陀時期的宗教信仰,在公元前7世紀被系統化為寓意“永恆秩序”的宗教—
婆羅門教,後來演化為印度教。其基本原則是宇宙和人類生命有秩序和目的,
通過接受這種秩序並按照它生活,人們將體驗生活,因為它意味著適當的生
活。
婆羅門教被許多人認為是多神教,有三位主神,分別是“創造之神”梵天、
“護持之神”毘濕奴和“毀滅之神”濕婆。其中“創造之神”梵天地位最為突出,
他建立了永恆的秩序,並通過它維護宇宙。這種對宇宙秩序的信念,反映了
社會發展和繁榮的穩定性,因為在吠陀時期,政府變得集權,社會習俗完全
融入整個地區的日常生活。恒河文明正是汲取了吠陀文化的養分,才得以源
遠流長。
恒河文明興起約400年後,古印度進入“十六雄國”時期。隨著雅利安人的武
力消退,耆那教和佛教以宗教改革的面目出現。這兩大古老宗教的創始人—
筏馱摩那(尊稱“大雄”)和悉達多·喬答摩(尊稱“釋迦摩尼”),都屬於剎
帝利種姓,都反對婆羅門的特權地位。
印度次大陸的百家爭鳴和財富集聚,引起了波斯帝國統治者居魯士的注意,
他在公元前530年入侵印度次大陸。10年後,在他的兒子大流士一世的統治
下,印度次大陸西北部受到波斯人的控制。
大流士一世
公元前326年,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在印度次大陸西北部,被一路從歐洲殺
過來的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徹底擊敗。此後,古希臘的影響被帶到了印度次
大陸。
這一時期的雕像和浮雕,所描繪的佛陀和其他人物,在服飾和姿勢上明顯是
希臘人,佛陀乾脆被刻畫為古希臘神話中的預言與光明之神阿波羅的樣貌,
加上佛的標誌。這被稱為犍陀羅藝術,它延續了將近1000年,直接影響了中
國的宗教傳播和造像藝術。
在亞歷山大大帝離開印度之後,公元前322年至前185年,印度歷史上第一
個統一的帝國—孔雀帝國,在摩揭陀國王旃陀羅笈多·孔雀的統治下升起;短
短幾十年內,它幾乎統治了整個印度北部。孔雀的兒子賓頭娑羅,則在整個
印度擴展了帝國。
賓頭娑羅的兒子是阿育王,他在統治8年後,征服了東部城邦卡林加,導致超
過10萬人死亡。由於對毀滅和死亡感到震驚,阿育王接受了佛陀的教義,建
立了許多寺院,並為佛教社區慷慨解囊。這最終導致了政府在財政和政治上
的壓力,甚至他的孫子桑帕迪繼位後也反對他的政策。在阿育王去世後,孔
雀帝國迅速衰落,然後分裂成許多小王國和帝國。這段分裂時期長達500多
年。
阿育王
與孔雀帝國一樣,笈多帝國也起源於恒河中下游的摩揭陀地區。其創建者月
護一世奠定了印度穩定的基礎,之後印度文化的各個方面都在其統治下達到
了頂峰。
由於王朝開創者月護一世違背了正統的印度教思想,笈多王朝歷任統治者都
提倡和宣傳帶有東方民族特徵的佛教。也因此,著名的阿旃陀石窟和之後的
埃洛拉石窟才湧現出豐富的佛教而非印度教藝術品。
笈多帝國延續了230年,終於崩潰;其後又過了半個多世紀,公元606-647年,
北印度迎來了戒日王朝。戒日王是最後一個統一了北印度的本地人國王,是
印度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唐朝高僧玄奘西遊時曾
受到他的禮遇。
戒日王
戒日王朝垮台後,北印度陷入混亂,由拉其普特人建立的一個個小王國,缺
乏抵抗入侵部隊所必需的統一。13世紀起,從阿富汗來的穆斯林先後在北印
度建立了德里蘇丹國和莫臥兒帝國;再後來是西方列強的殖民,直到1947年印
度最終獲得獨立。
>資訊來源如下揭網址(點入網址;即出現原文字暨照片!)
https://mp.weixin.qq.com/s/vWtb_45AHqaiUPxlMbuW2w
(感謝>廖德淘先生 2019/7/9 Email 轉貼提供分享)
本會為內政部登記合法之非營利社團法人,接受捐款,並可憑據依法報稅。
懇請大力支持,共襄盛舉,俾得圓滿實現本會任務,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