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年監所管理員「犯罪學概要」試題暨解答》
命題意旨 |
有關犯罪測量之考題,過去曾經在 91 年三等監獄官、96年四等監所員及 96 年原住民監所員犯罪學(含概要)出現過。本次之出題再次顯示有關犯罪學基本概念題型在犯罪學考題的重要性,而本題即在考驗考生是否對犯罪測量之各種方法、優缺點及相關性有無充分瞭解。 |
答題關鍵 |
本題之作答訣竅,應掌握三種犯罪測量方式之意義、特色(優點)、限制(缺點),建議考生可採分項多點作答的方式來回答,最後並說明後二者對前者之補充關係,以獲取高分。 |
高分 命中 |
陳逸飛犯罪學(概要)第三章。 |
【擬答】:有關犯罪測量主要方法之問題,茲分項說明如下:
1.官方統計調查法:官方犯罪統計係指警察、法院和犯罪矯正機構等保存登錄之相關犯罪統計資料或相關部門所編輯的統計報表。
2.自陳報告調查法:指調查受訪者在過去特定時間內違反法律或社會規範的程度及類型。
3.被害調查法:透過對被害人問卷或訪談方式抽樣調查, 陳述其某一期間自己的被害經驗。
1.官方統計調查法:(1)豐富詳盡。(2)質量並重。(3)瞭解趨勢。
2.自陳報告調查法:(1)用途多重。(2)瞭解犯罪。(3)辨識差異
3.被害調查法:就一般或輕微犯罪而言所獲致的犯罪數量大幅超過警方登錄的案數,可用以發掘犯罪黑數。
1.官方統計調查法:
(1)犯罪黑數為官方統計最大之缺陷。
(2)不管警方移送法院之審理結果如何,均列入警方紀錄中。
(3)刑事司法體系各單位執法寬嚴、記錄方式易受政策變化而影響。
(4)警察部門可能扭曲官方統計的內容。
(5)警方犯罪統計的比較,可能因法律修改等因素而顯困難。
2.自陳報告調查法:
(1)信度不足:受試者可能隱匿虛陳或記憶減退,使信度受到質疑。
(2)效度不足:無法有效解釋或類推至嚴重犯罪行為。
(3)欠缺完整:如輟學青少年之缺席,即無法接受調查; 亦無法探索白領犯罪等。
3.被害調查法:
(1)類型有限:如無被害者已死亡犯罪即無法調查。
(2)信度不足:被害者的遺忘或對事實的誤解、訪員的測量誤差,可能影響研究結果。
(3)止於估算:因這些訊息係來自被害者對犯罪事件的片陎陳述。
(四)三種犯罪測量方法之相合性:
許多學者指出,上述三種犯罪統計的相合性仍相當高。其對犯罪與被害者特性的描述, 包括性別、年齡、社經地位等因素,三種統計亦相當一致。
以上是對本題之說明。(答題字數:668 字)
※相關試題:
◎犯罪學研究常用統計資料來源為何?試舉例說明這些統計資料如何應用在研究犯罪現象?最後,比較不同統計資料的優點與限制。(96 監所員)
◎請說明「官方犯罪統計」、「自我報告犯罪及偏差行為」和「犯罪被害統計」,三種犯罪測量方式的實施範圍、對象、程序與優缺點。(96 原住民)
◎試分別論述犯罪統計中「自陳報告」與「被害調查」的內容為何?並說明如何藉由「自陳報告」與「被害調查」減少犯罪黑數的發生?(98 觀護人)
◎犯罪測量(measurement)可讓吾人更精確的了解犯罪現象。試問:犯罪測量有何功用?目前常用的犯罪測量方法有那三種? 這三種測量方法各有何優點與限制?其所得到的測量結果有那些一致或相合的現象?又可能有那些差異之處?(101 警大博士班甄試)
※重要程度:★★★★★☆
命題意旨 |
情境犯罪預防之考題,已於 97 年四等監所員、99 年原住民四等監所員犯罪學概要先後出現,顯示出環境犯罪學理論實為當前犯罪學研究之重點,惟 Clarke之情境犯罪預防策略,曾經歷三階段之蛻變演進,故本題應留意須針對 2003 年克氏與恩克(John Eck)所提出之情境犯罪預防五大類25 項策略加以論述,。 |
答題關鍵 |
應先說明情境犯罪預防之意義,答題時應掌握言簡意賅的原則,臚列五大策略之主要策略與 25 項方法之具體內容精要;並勿忽略情境犯罪預防策略之副作用,藉以獲取高分。 |
高分 命中 |
陳逸飛犯罪學(概要)第十八章。 |
【擬答】:有關「情境犯罪預防」的策略分類與內容及實施情境犯罪預防策略時可能產生之副作用,茲分項說明如下::
(一)意義:指對某些類型犯罪,以有系統常設方法,對促成犯罪的環境加以設計管理,以增加犯罪阻力、犯罪風險,減少犯罪酬賞等預防措施。
(二)情境犯罪預防的策略與內容:2003 年 Clarke 與 Eck 所提出之情境犯罪預防五大類策略與 25 項內容,茲說明如下表:
1.增加犯罪阻力:
(1)標的物的強化:如防止汽車啟動裝置。
(2)管制通道:如入口裝設對講機。
(3)出口過濾:如有票根才可出境。
(4)轉移注意嫌犯:如道路封閉。
(5)槍械管制:如智慧型槍枝。
2.增加犯罪風險:
(1)監控擴充:如例行提醒。
(2)增加自然監控:如改善街道照明設施。
(3)減少匿名:如計程車顯示識別證。
(4) 職員互動:如便利商店安排兩位職員。
(5)強化正式監控:如闖紅燈照相機。
3. 減少犯罪誘因: 222
(1)標的物的隱匿:如車輛不停放路邊。
(2)標的物的移除:如可拆式汽車音響。
(3)財物的辨識:如車輛零件註冊。
(4)擾亂市場:如監視當舖。
(5)否定利益:如防盜墨水標籤。
4.減少犯罪刺激: 227
(1)減緩挫折與壓力:如有效率的排隊。
(2)避免爭端:如隔離球迷觀賞區與出口通道。
(3)減少挑逗情緒:如暴力色情影片的控管。
(4)減少壓力同儕:如在學校中分散麻煩人物。
(5)避免模仿:如公物破壞立即修繕。
5.移除犯罪藉口:
(1)規範訂定:如租賃契約。
(2)良心激發:如路旁超速看板。
(3)協助遵守規則:如簡易圖書借閱手續。
(4)藥酒管制:如於酒吧內酒測。
1.不好的副作用─犯罪轉移:預防某區的犯罪,犯罪者可能轉而對其他對象或地點實施犯罪,產生替代效應,此即「犯罪的轉移」。當具犯罪動機者逐漸適應新的情境時, 犯罪預防的效應就會減低或消失,此為「犯罪之精進」。
2.好的副作用─利益擴散:預防一種犯罪,卻產生預防另種犯罪的結果。
以上是對本題之說明。(答題字數:679 字)
※相關試題:
◎說明「情境犯罪預防」(Situational Crime Prevention)之定義、基本原理,並舉出三種被證明有效之策略。(97 監所員)
◎何謂情境犯罪預防(situational crime prevention)?請舉出至少一個實際例子說明如何利用情境,預防犯罪?( 98 原住民)
※重要程度:★★★☆☆☆
命題意旨 |
有關社會控制理論之考題,先前曾於 91 年原住民四監所員、95 年三等觀護人、96 年四等監所員出現,本次再次受到出題老師的青睞。本題係測驗考生對社會控制理論的掌握能力,並要求提出對社會鍵內涵之說明。本理論之重點即為社會鍵之內涵及社會鍵彼此之關聯。 |
答題關鍵 |
本題應先解釋社會控制理論之基本概念,並分項舉例說明社會鍵之內涵與彼此之關聯性;最後並引用社會鍵理論之意涵,對應到矯正機構的處遇上,臚列可參考的具體措施,若能週延完整的加以介紹,應不難獲取高分。 |
高分 命中 |
陳逸飛犯罪學(概要)第七章。 |
【擬答】:有關社會控制理論社會鍵之內涵與關聯性及該理論對矯正機構之啟示,茲分項說明如下:
1.社會鍵理論認為,任何人都是潛在的犯罪人,具有犯罪傾向,個人與社會的聯繫可以阻卻偏差與犯罪的發生; 犯罪不需要解釋,不犯罪才需解釋。
2.人若不受外在法律控制與社會環境陶冶,自然會傾向犯罪;若與家庭、學校、社會結構及團體有密切連繫,社會控制力就較強,犯罪可能性就降低。
3.社會化過程中,人和社會將建立強度不同的社會鍵以阻絕個人犯罪,當社會鍵削弱或斷離時,社會約束力將減弱,犯罪便將產生。
1.依附:個人若對他人及社會規範期許非常重視,與他人的依附性就越高,社會規範內化越強,就越不會犯罪。對他人情感的附著乃阻止犯罪最有力的要素。
2.致力:當個人投注相當時間、精力於傳統活動時,如受教育、創立事業,那麼從事犯罪時就必須考慮犯罪代價。
3.參與:強調許多人遵循社會規範,是因為忙著參與正常活動而沒時間機會犯罪。
4.信念:個人對團體信念的減弱,可能導致偏差行為。
(三)社會鍵彼此之關聯性:
上述四個社會鍵互相關聯。當依附鍵越強,其致力鍵也會越強,;反之,一個弱的社會鍵亦會影響其他鍵的強度。
1.重視與家庭之互動:重視接見,提供家庭諮商等,提升受刑人與家庭之依附關係。
2.增加符合性向之作業:提供職業訓練、就業輔導。
3.改善社區環境:運用社區資源協助受刑人參與各項社會活動。
4.修復關係回歸社會:採用修復式司法補償被害者,並提供罪犯回饋社會的機會。
5.運用教化處遇措施:建立受刑人正確之道德情操與守法觀念,建立守法信念。
6.優質化假釋與觀護制度:改善現行假釋缺失,落實觀護體系與更生保護制度。
以上是對本題之說明。(答題字數:662 字)
※相關試題:
◎試述 T. Hirschi 之社會鍵理論(Social Bonding Theory)與C. R. Jeffery 之社會疏離理論(Social Alienation Theory) 的內容,並比較其中之異同。(95 觀護人)
◎何謂社會鍵理論(Social Bonding Theory)?此理論的優、缺點為何?(96 監所員(一) )
◎試以赫胥(Hirschi)的社會控制理論、墨頓(Merton)的緊張犯罪、蘇哲蘭(Sutherland)的差別接觸理論等三個理論,比較其對人性、犯罪形成原因、犯罪預防的觀點為何?(99 警察三等)
◎在解釋犯罪行為的理論中,有許多強調「社會控制」概念的理論,試論述以社會控制概念解釋犯罪行為的主要理論及觀點, 並比較社會控制理論及自我控制理論之主要差異為何?(104 監獄官)
◎穩定就業對於更生人是否再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不同理論對於就業與再犯間的機制有不同的解釋,請以一般化緊張理論(General Strain Theory)、社會控制理論(Social Control Theory)以及差別接觸理論(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Theory)來解釋穩定就業與再犯間的機制。(104 監所員)
※重要程度:★★★★★★
命題意旨 |
有關犯罪區位學之考題,本題可說是 89 年第二次三等監獄官與 99 年監所員考試犯罪學題目之再現,本類考題原本即為研讀犯罪學之基本題型,重視考古題練習的同學,相信對此題並不陌生;而第二小題則考驗同學對該理論應用之能力,必須以第一小題之基礎,延伸說明犯罪區位學在社區犯罪預防的作用。 |
答題關鍵 |
回答本題,應先就 Shaw 與 Mckay 研究之方式加以介紹,繼而分項說明其研究結論,並分項介紹,答題中,應結合同心圓理論之概念;其次,有關該理論對社區犯罪預防之啟示,建議考生結合研究結論,作答時注意要切重於犯罪預防焦點,強調該理論對社區改造、社區參與與鄰里計畫對犯罪預防之重要性。 |
高分 命中 |
陳逸飛犯罪學(概要)第六章。 |
【擬答】:有關 Shaw & Mckay 以都市成長同心圓模式探討芝加哥青少年犯罪現象研究的結論及對芝加哥市犯罪預防實務之幫助,茲分項說明如下:
1.蕭氏及馬凱運用同心圓理論,發現青少年犯罪問題有集中在市中心的趨勢。
2.蕭氏及馬凱指出,某一地區的犯罪率是與城市中心及工業中心的距離成反比,離城中心、工業區越遠,犯罪就越少。
3.犯罪地帶通常接近工業區、百貨公司及市中心,這是因鄰居關係頹廢,無法發揮社會控制功能的結果。
4.提出犯罪區域的相關因素如下:
(1)物理因素:犯罪率最高的區域大多位於鄰近重工業區或商業區。
(2)經濟因素:高犯罪率與低經濟條件有關。
(3)人口組合:高犯罪率與外國移民及黑人集中有關聯。
1.市中心的少年犯罪行為發生率較高,愈向郊區則越低。
2.少年犯集中於靠近市區低房租地區,然後離市區越遠越少。
3.小孩逃學率高的地區,少年犯較多。
4.顯示自然環境對人類行為的影響非常重要。
5.犯罪率高低是隨著居住地區的不同而變動,只要居住在犯罪率較高的地方,便有可能成為犯罪者。
6.頹敗地區及轉型地區最容易產生犯罪,渡過轉型期,犯罪率自然會下降。
1.同心圓模式強調社區意識與共同參與,與鄰里守望相助工作。應結合各種社區資源如教會、學校等共同解決青少年犯罪等相關的社區問題。
2.主張改造社區以預防犯罪,青少年犯罪是社會解組、鄰里衰退的結果。不能只強調青少年犯罪的處遇,主張改造社區及社會整體,使社會控制力量發揮作用。
3.蕭氏主張建立良好家庭及生活環境,提倡「芝加哥區域計畫」,負責協調社區資源贊助各類社區活動,以改善當地生活環境。此計畫導致 1972 年美國全國警察局長協會創設「全國性鄰里守望相助計畫」的推行。
以上是對本題之說明。(答題字數:664 字)
※相關試題:
◎蕭與馬凱(Shaw & McKay)所進行的犯罪區位學之研究有何重要發現?根據其研究,社區可以如何有效發揮犯罪預防功能?
(99 監所員)
※重要程度:★★☆☆☆☆
本會為內政部登記合法之非營利社團法人,接受捐款,並可憑據依法報稅。
懇請大力支持,共襄盛舉,俾得圓滿實現本會任務,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