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衣袖那麼大;裝東西不會掉出來嗎>等5則人生哲語佳文分享
加載中... CHINESE CORRECTIONAL ASSOCIATION

古人衣袖那麼大;裝東西不會掉出來嗎>等5則人生哲語佳文分享

首頁 協會⽂章 獄政趣談 莞爾集 古人衣袖那麼大;裝東西不會掉出來嗎>等5則人生哲語佳文分享

(1).古人衣袖那麼大?裝東西不會掉出來嗎?

 

    有人問我一個冷知識,說古人穿寬袍大袖的衣裳,衣袖是非常大的,影視劇裡頭經常可以看到古人喜歡將什麼東西放在衣袖裡,銀子,扇子、詩稿、酒杯酒壺,甚至是風流藪澤拿來的荷包兒繡鞋兒汗巾兒啥都有吧,那請問把這些個亂七八糟的東西都裝衣袖裡不會掉嗎?

    古代平民的衣服也大袖子麼?

    其實古時候能穿寬大衣袖服裝的都是有錢人,大袖子,基本上是上層社會的特權,甚至古人還用袖子的寬度來體現身份的尊貴!

    平頭老百姓每天臉朝黃土背朝天討生活,人家那衣服你也做不起啊!寬寬大大的衣服能勞動嗎?這麼大袖子就是累贅。

故而我等小民,古時候都穿的是衣襟向右掩,腰間有束帶的方便走路幹活的精乾衣服,隨身攜帶的散碎東西直接揣懷裡,而那些官員貴族貴公子們則穿袖子寬大的長衫,人家可是袖子裡面塞東西!

     古人衣袖內有乾坤

    別看袖子口挺大的,掉是一般掉不出來的!

    裡面還穿著內衣呢,在內衣袖子的內側,縫一個衣兜。但這個暗兜是梯形的。窄的那一邊是開口,朝向身體的斜上方,寬的一邊是暗兜底。這樣放東西進去,不容易跑出來。

但只能是小件,要是大件,可在距手腕約現在尺寸20公分處有一個縫製的很大的口袋,袋口朝斜上方,只固定袋口,袋底不固定。盛物後,無論胳膊怎樣運動,口袋自然下垂,不影響胳膊運動。行走時,只要胳膊稍微彎曲,載物的口袋就自然依附在胳膊上了,也不可能搖擺,即使作揖,也掉不出來!一般位置在胳膊肘後邊。

東晉醫學家葛洪,曾寫過一本醫書《肘後備急方》。書名為何叫“肘後”,明白告訴大家這是一本書可以塞在肘後袋的書。

    這也使得自古就有“袖裡乾坤大”的這一說法,好像寬袍大袖裡藏著日月乾坤!你像如《紅樓夢》第一回合寫青埂峰下無才補天的頑石,被茫茫大士攜往紅塵的方式,便是“袖了”,裝藏在衣袖裡帶走的。

    古人尤其是肚子裡有點墨水的,都講究點禮儀,覺得在外面公眾場合從懷裡掏拿東西比較不雅觀,故而這麼設計之!

    講到這,我們現在仍常用兩袖清風來形容清官.就是跟這誇大的有口袋的袖子有關!清官身無長物,兩個袖子扇動起才有清風,如果裝滿了黃金白銀那麼就扇不出風了。

    陸績拿袁術的橘子,多年後還被諸葛亮懟了

    關於袖子裡面放東西,從古至今可流傳著不少經典故事呢!

說東漢末年,有個神童叫陸績。六歲那年去見南陽太守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他。不料,這孩子順手牽羊偷了兩個放在袖子裡。當他準備回家,趴在地上給袁術磕頭告辭時,沒想到橘子從衣袖裡咕嚕嚕滾了出來。袁術笑道:“陸郎到別人家做客還藏橘子嗎?”陸績馬上回答:“我娘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幾個回家給娘親吃。”陸績嘴饞,但他能言善辯,講的袁術都感動的稀里嘩啦的!來來來,你把這盤都拿走吧。

    陸績長大後站隊東吳,說諸葛亮連孫抗曹舌戰群儒,對戰的其中一人便是陸績,陸績諷刺諸葛亮:“劉豫州曾織蓆販而,又如何能與曹操抗衡?”諸葛亮甩頭迎擊:“哦,您,莫非是當年那個在袁術座上懷藏橘子的陸郎嗎?請安坐!黑歷史被扒,陸績被堵的時面紅耳赤頓時語塞。這便是“懷橘遺親”的故事!

    千萬別覺得袖子只能藏點小物件,學的文言文“竊符救趙”,信陵矯旨奪兵權“朱亥就是用的袖四十斤鐵錐追殺了晉鄙!

    衣袖大的好處

    除了收納,誇大的衣袖還有個好處,便是可以將其當毛巾、手帕,輕輕拭淚、擦汗、遮面、擋陽使,這樣動作時蠻有風度也不失禮節!

    例如:戰國時,有“張袂成陰”之說,人們用張開衣袖可聯遮天空、使天陰來形容一國人口眾多,實力之強!

宋詞大家辛棄疾曾著有“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的詩詞,便介紹了大袖子的如此公用!我們經常看古典小說或者古人寫的文章什麼的,都有說古人“掩面”、“掩涕”、“掩泣”這樣的說法,以及我們常用的成語拭目以待,用什麼掩?用什麼拭?就是寬大的衣袖啊!文雅之事貴族們講究啊!

    對了,古人需要寬大袍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需求,這便是在莊嚴的禮儀中,如祭拜天地、夫妻成婚等都需要換上有寬大衣袖的禮服以增強滿滿的儀式感,以凸顯莊嚴、穩重!

   >資訊來源如下揭網址(點入網址;即出現原文字暨照片!)

  https://mp.weixin.qq.com/s/FI-NzVUbPzJnEI8wR6RZkA

  感謝>廖德淘先生2020/9/18 (週五)轉貼提供分享

 

(2).【一入耳根,永為道種……】

    有一次兒子探望他的母親,問她說:「媽媽,您最近有沒有去佛堂參加研究班?」
母親肯定地回答說:「當然有了。」
兒子說:「那講師上課時講了什麼內容呢?」
    母親思考了一番,卻想不起講師到底講過什麼,但是她說:「雖然一時記不起來,但是我覺得對我很有幫助。」
兒子笑她說:「聽完之後連內容都忘記了,那裡會有幫助?」
    母親聽兒子這麼說,就拿起一隻舊的竹籃對他說:「可以幫我做一件事嗎?請拿這只竹籃子到水龍頭那裡,替我接滿水。」
兒子大笑說:「我不會笨到那樣吧?這只竹籃子怎能裝水呢?」
    母親便趁機解釋說:「你說得對,它是不能裝水。但是,當水從籃子裡流過之後,一定會把籃子上的污垢洗掉的,對不對?」
兒子這才明白母親的意思。
    我們去參加研究班,有時也會把內容忘記,當我們用心去聽的時候,其實心念已經得到潔淨。
同樣地,如果我們偶然聽到一句金玉良言,雖然不久之後就忘記了,但已經多少從中得到受益。
    有時我們以善言勸導家人、親友,可能他們好像只當作耳邊風,但是真理聽進去之後,始終會開花結果,不會是徒然無功的。
「一入耳根,永為道種」,當到了因緣成熟的時候,這些善的種子就會發芽,就像水洗淨籃子一樣,洗滌我們的心靈,幫助我們成就永恆的慧命。
    看完這篇,如果您也有感覺清洗到了塵垢!

       (2020.09.24林萬元Line)

 

(3).中國古代“五刑”制度的變化,婦女“幽閉”之刑, 是何時被取

      消的?                   (史事縱覽 昨天)

    奴隸社會的五刑,分為下面幾種:墨、劓、剕、宮、大辟。其中前四種,都是對人體進行殘害或者折磨,至於最後一種是剝奪人的生命。這五種形式,都是奴隸主階級,鎮壓奴隸反抗,維護自己統治的暴力工具。

    墨刑,又叫瓊刑,就是在奴隸或者犯人的臉上刺字,或者刺上其他的符號。

    劓刑,就是割掉犯人的鼻子。

    剕刑,剁掉犯人的腳趾。

    宮刑,這個大家都都知道,就是男子腐之,女子幽閉,讓其不能生育。

    大辟,那就是死刑,有很多的方式,斬、殺、焚等等。

    奴隸社會的五刑,起源於夏朝,成型於商朝,完善於週。那個是的刑法,與戰爭有密切的關係,一般情況之下,軍法就是刑罰,刑罰也是軍法,基本上互相通用,可以隨心所欲。當時社會動亂,軍隊是君主主宰國家的唯一力量,後期的刑罰也是從軍法演變而來。

    在奴隸社會,一般征服異族,都要通過軍隊戰爭,來擴大勢力範圍,而對於被征服的人,只能用刑罰的方式進行鎮壓,從而維護統治。隨著社會的發展,奴隸國家的製度也逐步的完善,出於政治上的需要,軍法和刑罰逐漸的分開,並製定成文法典籍。

奴隸社會的五刑最大的特點,那就是殘酷。

    割掉鼻子,去掉髕骨、施於腐刑,還有名目繁多的死刑方式,將其殘酷性,變現了淋漓盡致。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當時的階級矛盾到底有多尖銳,奴隸主只能通過這種,殘暴、野蠻,血腥的酷刑維持統治。被儲值的犯人,除了大辟的死刑之外,其餘的還要去做苦役。並且這些人的地位,比正常的奴隸還要低下,隨時都有被折磨而死的可能。

    封建制度下的“五刑”

    到了封建制度下,“五刑”相對來說,就稍微的溫和一些分為笞、杖、徒、流、死。這個“五刑”制度的形成,經歷了10多個朝代的變革,一直到隋文帝制定的《開皇律》中,才完全的定型。

    這個發展過程分為三個時期:

    1,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集成奴隸制度“五刑”,並加大了其的 殘酷性。

    2,漢文帝劉恆,廢除了肉刑,用笞、徒刑代替,這個時期,刑罰開始變革。

    3,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對刑罰進行簡化。

    刑罰制度依附於法律制度,經濟變革之後,法律制度也隨之改變。奴隸社會後期,社會制度發生巨大的改變,逐步的進入了封建社會。

    初期,封建社會演習沿襲奴隸社會的刑罰制度,並在基礎上做出了巨大的改變。秦朝時期,奴隸社會的“五刑”,不在是一個單一刑罰,可以綜合使用。比如《秦簡》中記載“不盈五人,盜過六百六十錢,踪刺以為城且。”也就是說犯人不僅要被割掉鼻子,還要在臉上刺字,最後還被罰做苦役。

    商鞅變法之後,秦王朝的死刑,更是名目繁多,比如:

鑿顛,抽脅,棄市、腰斬、梟首、車裂等等,還出現了株連三族、五族、九族。

    由此可見,秦朝時期,不僅繼承了奴隸社會的“五刑”政策,還在其基礎上,進行了發揚光大,商鞅變法之中,也推行嚴峻的曆法。胡亥繼位之後,更加變本加厲,推行殘酷的肉刑,誅殺忠臣,滅九族,可謂是將刑罰的野蠻性推到了頂端。

    漢高祖劉邦繼位之時,仍沿用秦朝的律法刑罰。一直到漢文帝時期,階級矛盾有所緩和,封建制度逐漸確立,經濟得到快速的發展,社會也逐漸的安定下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漢文帝對刑罰進行了改革。比如,將剕刑改為棄市,納入死刑之中,並且廢除了宮刑等等。

    儘管隨著階級矛盾時而尖銳,時而緩和,奴隸時期的“五刑”制度,也出現過反复的情況。不管怎麼說,漢文帝的改革,為封建五刑奠定了基礎。經過漫長的波折,一直到隋朝時期,封建五刑才正式確立。隋文帝當上皇帝之後,對刑罰制度進行了重大的修訂,頒布了《開皇律》。

    一直到唐朝時期,李世民吸取了隋朝滅亡的教訓,修訂了唐朝律法,確定了“笞,杖、徒、流、死”五種刑罰,成為封建社會的永久性刑罰制度。

 >資訊來源如下揭網址(點入網址;即出現原文字暨照片!)

 https://mp.weixin.qq.com/s/-llxAk6PS9fGBRD3xyzWrA

  感謝>廖德淘先生2020/9/20 (週日)轉貼提供分享

 

(4).陝西出土一墓誌,揭開1320年前武則天的罪行,史書上果然

      屬實 !           (史事縱覽 今天)

 

    太子李弘是武則天與唐高宗的第一個兒子。當時唐高宗對李弘寄予厚望,在武則天當上皇帝后不久,李弘就被立為太子了。遺憾的是,李紅雖然忠孝仁厚,但僅24歲就去世了,死前沒有登基,只在死後被追封為孝敬皇帝。

    李弘的死因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謎團,司馬光曾在《資治通鑑》中記載:“己亥,太子薨於合璧宮。時人以為天后鴆之也。”

也就是說,當時很多人認為是武則天毒死了李弘。其他史書中也有記載說是武則天害死了李弘。那麼這些史書中的記載到底是不會真的?李弘真的是被武則天害死的嗎?

    要想知道武則天有沒有對李弘下手,可以從看他們有沒有利益衝突著手。

    太子李弘的監國經歷多達七次,他不僅忠孝仁厚,也有治理國家、處理政務的能力,唐高宗十分器重,也想將武則天手上的權力分散給李弘。但是,武則天肯定對唐高宗的想法瞭如指掌。

樹大招風,這時候朝廷百官中也有很多人看好李弘,李弘的擁護者越來越多。這樣的形勢下,武則天肯定不會任由自己的權力被搶走,於是便開始維護自己的權力。

    不過,太子身上並沒有什麼致命的缺點,不僅孝順謙遜,而且對待朝廷大臣的禮數也不差分毫,很得人心。

而且,擁有治國之才的李弘有獨立的思想,不會任由武則天擺佈,兩人之間也漸漸有了矛盾。《資治通鑑》中對此有記載:“天后方逞其志,太子奏請,數忤旨,由是失愛於天后。”

之後,太子就突然莫名其妙地薨逝了。太子離世,得利最多的人是誰不言而喻。所以在當時,很多人都猜測是武則天對自己兒子下了毒手。

    不少學者也一直在研究這個問題,但一直沒有結果。

一直到1995年,陝西出土了一塊墓碑,讓這個謎團漸漸清晰了起來。

在陝西發現的閻莊墓誌是一個非常有利的證據。墓誌的主人叫閻莊,生前是太子家的總管。閻莊的死亡時間也值得思考。他是在李弘下葬後一個月左右,離奇死亡。

    此外,在閻莊的墓誌中還有一段話:“豈意彼蒼冥昧,福壽徒欺。積痗俄侵,纏蟻床而遘禍;浮暉溘盡,隨鶴版而俱逝。”

    “蟻床”意思是靈床,“鶴版”意思是棺材,而“遘禍”是指禍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閻莊離世的時候,身邊有“蟻床”和“鶴版”。李弘也許就是“蟻床”和“鶴版”的主人。

很多史學家認為,這個墓誌可能是在暗指李弘的死不合常理。這也許就是武則天害死自己兒子的證據。

    前面說過,武則天與李弘有利益衝突。而且唐高宗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當時已經打算直接把皇位禪給太子了。那時如果太子順利登基,武則天想要再掌權甚至稱帝就更難了。

而且,聯繫後來武則天殺死李賢,廢掉李顯和李旦。武則天毒殺李弘的事,可信度就更高了。

>資訊來源如下揭網址(點入網址;即出現原文字暨照片!)

https://mp.weixin.qq.com/s/5NAEg9cw0l53mykB6FTRTg

感謝>廖德淘先生2020/9/24 (週四)轉貼提供分享

 

(5).轉載(吳金魁)一個民族的特徵 !


    中國地處亞熱,是地球上溫度最適中的區塊,一直是周邊~尤其是北邊民族競相入侵搶住的寶地,所以千古以來,中華民族人民唯一的功課,就是好好守住家園!
    哈佛果然是世界一等一大學!
    他的教授,解讀中華民族關於信仰問題的論點,實在是太有深度了!哈佛教授大衞查普曼說:[華人自己都不知道的一個民族特徵,却讓他們屹立至今!]
    美國哈佛大學神學院教授大衛查普曼,在一場講座中,向台下近千名學生分享、解讀中國神話故事,並不下十次用激情的語調,總結中國神話故事的核心:中華民族的特徵!
    在他的情緒帶動下,現場氛圍一直熱血高漲。
他說:“在我們的神話裡,火是上帝賜與的";
"在希臘神話裡,火是普羅米修斯偷來的";而在中國的神話裡,火是他們鑽木取火堅韌不拔摩擦出來的!
    這就是區别!
中國人用這樣的故事告誡後代:"要與自然作鬥爭!”(鑽木取火)
    面對末日洪水--"我們在諾亞方舟裡躲避",
但是在中國人的神話裡:他們的祖先戰勝了洪水!
"看吧!仍然是鬥爭,與災難作鬥爭!”(大禹治水)
“如果你們去讀一下中國的神話故事,你會覺得他們的故事很不可思議!抛開故事情節,找到神話裡表現的文化核心,你就會發現,只有兩個字~抗爭!
    假如有一座山擋在你的家門前,你是選擇搬家?還是挖隧道?
顯而易見,搬家,是最好的選擇。
然而,在中國的故事裡,他們却把山搬開了(愚公移山)!
    可惜,這樣的精神内含,在我們的神話裡却不存在;
我們的神話是聽從神的安排!
“每個國家都有太陽神的傳說":
在部落時代,太陽神有着絕對的權威,縱覽所有太陽神的神話,你會發現:只有中國人的神話裡,有敢于挑戰太陽神的故事:有一個人因為太陽太熱,就去追趕太陽,想要把太陽摘下來(夸父追日)。
當然,最後他累死了——
    我聽到很多人在笑,這太遺憾了,因為你們笑這個人不自量力,正是證明了你們没有挑戰困難的意識。
但是,在中國的神話裡,人們把他當作英雄來傳頌。因為他敢於向看起來難以戰勝的力量作鬥爭。
    在另一個故事裡,他們終於把太陽射下來了!(后羿射日)
中國人的祖先用這樣的故事告訴後代:[可以輸,但不能屈服!]
中國人聽着這樣的神話故事長大,勇於抗爭的精神已經成為遺傳基因,他們自己意識不到,但是會像祖先一樣的堅强。
    因此你們現在再想到中國人倔强不服輸的精神,就容易理解多了,這是他們屹立至今的原因!”
大衛教授的講座視頻被傳到社交網站上後,引起國外網友熱烈的討論。
“一個女孩被大海淹死了,她化作一只鳥復活,想要把海填平——這就是抗爭的精神!”(精衛填海)
    “一個人因為挑戰天帝的神威,被砍下了頭,可是他没死,而是揮舞着斧子繼續鬥爭!”(刑天)
不得不說,這位大衛查普曼教授解讀中國神話的角度非常新穎,也十分到位。
    我們經常說: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是靠着不斷與自然、災難、環境作鬥爭才能延續到現在。
    但有幾個人想到過,中國人這種延續了幾千年的鬥爭精神是如何保持下來的?
    每個民族的神話故事都有自己的烙印,但是你見過哪個民族的神話裡有我們這麼多戰天鬥地的抗爭故事?
老子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說的就是要生存就得靠自己,不能靠蒼天。
    這比“神愛世人!”,聽起來殘酷,但是非常的現實。
我們從小聽到大,並口耳相傳給下一代的這些神話故事,體現的絕不僅僅是故事那麼簡單。
    每個文明在初期都是有神論,但是,惟獨中國的文明不畏懼神!也許正因為中國人深刻理解老子的那句話: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所以,中國人的祖先從來不把生存的希望,寄託於神的眷顧。也因此,很多人說中國人没有信仰。
但是,没信仰的民族能存續5000年嗎?就是因為中國人敬畏祖上,追隨祖先,敢於面對,善于抗爭,不怕輸,也不服輸——這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也是全球華人的信仰!

    (2020.09.25葉碧仁Line)

 

感謝您的支持!

本會為內政部登記合法之非營利社團法人,接受捐款,並可憑據依法報稅。

懇請大力支持,共襄盛舉,俾得圓滿實現本會任務,不勝感激!

  • 游秘書
  • 02-23121965
  • 19745709
  •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犯罪矯正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