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1).境界不同,見解不同~~~很妙的比喻 !
從前有一位老和尚,精通心術,善能調伏心猿意馬,故名意斷。
有一天,老和尚叫徒弟們擺設擂台,公開對心經。並訂立原則:凡能對上心經的人,不但賞賜五百個銅錢,還可以進入寺裡,吃最好的齋菜,住宿最高級的禪房。
由於條件優厚,從朝至暮,上台對心經的人的確不少,但都敗下陣來。
老和尚看看已經日落西山了,正想回寺,卻看見一個衣衫破舊的老太婆,手裡提著幾雙爛鞋,向著擂臺走來。
意斷站在台上很輕蔑的說:「你來對心經?」
老太婆說:「沒錢買飯吃,只好如此了。」於是一僧一俗,便對起心經來。
老和尚往自己頭上一指!老太婆卻往自己的腳一指;第一個回合,算是對通了。
接著老和尚他又摸一摸肚皮,她卻拍一拍自己的屁股。
他伸出五隻手指,她出示出八個手指。
他左手向下偏斜,她右手向上舉起。
四個回合過後,意斷老和尚驚喜的說:「妙哉!妙哉!請呀!」
就這樣,老太婆被迎進寺裡,吃上好的齋,住上等的嘉賓房,並獲得五百個銅錢的賞賜。
意斷老和尚對於老太婆的才華,敬佩得幾乎五體投地。
徒弟甲問:「師傅,老太婆的心經對得如何?」
意斷無限感慨的說:「唉!人不可以貌相,海水不可以斗量,我的心經給她對絕啦!
老和尚解釋給小和尚聽;
我說:頭頂青天;
她說:腳踏大地。
我說:滿腹經論;
她說:穩坐蓮花。
我說:學富五車;
她說:才懷八斗。
我說:請上西天;
她說:擊倒泰山。
啊,真了不起呀!
因此,徒弟們對老太婆也不敢怠慢,侍奉更加殷勤週到。
但忍不住好奇,徒弟乙問老太婆:「你老人家是如何能夠對得上我師傅的心經呀?」
老太婆說:「那有甚麼困難呢!
他問:你是補帽的嗎?
我說:我是補鞋的。
他問:是不是用牛的肚皮補呢?
我說:是用牛的屁股皮補的。
他又問:補一雙鞋給五個銅錢行嗎?
我說:不行,要八個銅錢。
最後他嫌八個銅錢太貴,叫我走。
當時我的肚子餓得要命,就舉手想打他,俗語說:鬼都怕打,所以…。」
老太婆還沒有說完,和尚們早已捧腹大笑,東歪西倒…。
同樣是一個動作,由於老和尚與老太婆的心思不同,見解不同,境界不同,所以想法與意念都不同。
以此類推,世界上同樣一件事,同樣一句話,由於各人的思想不同,學問知識不同,時代背景不同,立場與角度都不同,見解也就不能一致。
而人又是最固執的動物,每每固執自己的見解是對的,而強說他人的不是。
所以,基於妄想識心的分別,基於自我主觀的執著,世間上的確是沒有真實的是與非。
〖活法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
如果你的生活以【金錢】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辛苦』。
如果你的生活以【兒女】為中心,你會活的很『疲累』。
如果你的生活以【愛情】為中心,你會活的很『傷痛』。
如果你的生活以【攀比】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苦悶』。
如果你的生活以【寬容】為中心,你會活的很『幸福』。
如果你的生活以【知足】為中心,你會活的很『快樂』。
如果你的生活以【感恩】為中心,你會活的很『愉悅』。
人有兩條路要走,
一條是【必須走】的,
一條是【想要走】的。
你要把【必須走】的路,走的漂亮,
才能把【想要走】的路,走的精彩。
好文章與大家分享!
(2020.08.16劉奕順Line)
(2).敬請家人好友收藏一下吧!很難找到的....
三個刀念刕『梨』
三個力念劦『協』
三個又念叒『若』
三個土念垚『搖』
三個士念壵『狀』
三個子念孨『轉』
三個小念尛『魔』
三個心念惢『蕊』
三個手念掱『爬』
三個止念歮『色』
三個毛念毳『脆』
三個水念淼『秒』
三個火念焱『驗』
三個牛念犇『奔』
三個犬念猋『標』
三個田念畾『雷』
三個白念皛『小』
三個目念瞐『末』
三個吉念嚞『折』
三個羊念羴『山』
三個耳念聶『涅』
三個舌念舙『化』
三個言念譶『踏』
三個貝念贔『必』
三個車念轟『烘』
三個直念矗『觸』
三個金念鑫『心』
三個泉念灥『尋』
三個風念飍『休』
三個飛念飝『飛』
三個香念馫『心』
三個原念厵『元』
三個隼念雥『雜』
三個馬念驫『標』
三個魚念鱻『先』
三個鹿念麤『粗』
三個雷念靐『並』
三個龍念龘『達』
先記上面,再聽下面的歌
聽了這首歌,可提高自己的國學水準了!
請點入下揭網址瀏覽>
(2020.08.17薛耀雄Line)
以下是德國人出的數學題:
(3).可測試50歲以上中老年人的退化情度,及預防老人痴呆症。
您會幾題呢?
3 7 5 = 1
3 7 5 = 2
3 7 5 = 3
3 7 5 = 4
3 7 5 = 5
3 7 5 = 6
3 7 5 = 7
3 7 5 = 8
3 7 5 = 9
3 7 5 = 10
只做出一道,準備去老人院;
做出三道,回家帶孫;
做出五道,可繼續工作;
做出七道,可保持領導崗位;
全部做出,去大學做教授。
提示:數字順序不能變,只能應用數學符號!!
(2020.08.18前人Line)
(4).【 社會定律 】
1.本事定律
永遠不要讓你的脾氣比你現在的本事還大。
2.捷徑定律
大家都在走的捷徑,其實是最難的路。
3.成長定律
成長就是將你的哭聲調成靜音的過程。
4.錯誤定律
別人都不對,那可能就是自己的錯。
5.效果定律
在傷口上落淚和在傷口上撒鹽,效果是一樣的。
6.嫉妒定律
人們嫉妒的往往不是陌生人的飛黃騰達,而是身邊的人飛黃騰達。
7.方圓定律
人不能太方,也不能太圓,一個會傷人,一個會讓人遠離你,因此人要橢圓。
8.口水定律
當你紅得讓人流口水時,關於你的口水就會多起來。
9.利用定律
不怕被人利用,就怕你沒用。
10.成就定律
如果你沒有成就,你就會因平庸而沒有朋友;如果你有了成就,你就會因卓越而失去朋友。
11.餡餅定律
當天上掉下餡餅的時候,小心地上也有個陷阱在等著你。
12.錯誤定律
人們日常所犯的最大錯誤,是對陌生人太客氣,而對親密的人太苛刻。
13.評價定律
不必好奇別人怎樣評價你,想想你是怎樣評價他的。
14.蔥蒜定律
太拿自己當根蔥的人,往往特別善於: 裝蒜。
15.流言定律
流言是寫在水上的字,注定不持久,但是又傳得飛快。
16.害怕定律
生手怕熟手,熟手怕高手,高手怕失手。
17.難過定律
為你的難過而快樂的,是敵人;為你的快樂而快樂的,是朋友;為你的難過而難過的,就是那些該放進心裡的人。
18.傻瓜定律
把人家都當傻瓜,那一定是自己傻到了家。
19.吃虧定律
只要你不認為自己吃了虧,別人也就一定沒佔著便宜。
20.風雨定律
愛情經得起風雨,卻經不起平淡;友情經得起平淡,卻經不起風雨!
細讀三次,您就是社會學博士。
2020.08.17陳大愚Line
【很棒的分享】
(5).值得感恩的歷史材料。
台灣的歷史只有400年左右,許多人卻不是很清楚自己的歷史...真相大白:
「地基主」的由來:
十七世紀初漢人常從福建搭帆船來到台灣,與當地平埔番作「以物易物」的交易。清初禁止漢人攜眷來台,渡台先民紛紛娶當地平埔族之女為妻。
平埔族的風俗是「女性會」,財產傳女不傳子,賞賜給女婿廣大的土地,渡台的漢人都會將祖宗牌「背」來,在台灣祀立「祖宗牌」。每當四季節舉行「家祭」時教導番妻如何拜祖宗,幾年後每當「家祭」時總會想起所拜的是漢人的祖宗,但是真正栽培我乃平埔妻的父母,乃另備一張桌子擺幾道菜餚、二副筷子,三五只金銀紙,祭拜有恩情的平埔岳父母,答謝這一大片廣大的土地基本原始主人。
祭拜時只要有「番」字的物品不可以拿來當「祭品」,如番石榴、番茄、番麥、番薯等,怕子女講出來得罪平埔祖宗,小孩問起就胡謅「因為番石榴、番茄等有子,吃後解出又會長出來,對神祖不敬」,所以不能當「祭品」。
一代一代傳下來在台的漢人每當四季節舉行「家祭」時,一定會另祀「番仔祖宗」。後來改稱土地原始主人為「地基主」或稱「地靈公」。
漢人與平埔番混血子孫有三個遺傳跡象:
1-小手臂靠近手彎處有一道「橫紋」
2-嬰兒出生後兩片臀部「黑青」到四歲左右自然消失
3-兩隻腳的小腳趾指甲呈「剝開」形狀,此三點是遺傳基因。
民國七十多年民政廳要我在全省23個縣市政府講解「禮儀」時,時常與當地耆宿閒聊「祭祀」的「禮俗」時,在課堂上就直接說明將「番」字去掉就可以當作「祭品」了,「番石榴」改為「芭樂」、「番茄」改為「Tomato」「番麥」改為「玉米」、「番薯」改為「地瓜」、「番椒」改為「辣椒」、「番仔火」改為「火柴」、「番仔油」改為「煤油」、「番頭」改為「踅頭」等等,現在都可以當作「祭品」。
台灣人是富感情、講道義、思回報的民族所以迄今台人在「家祭」時仍然有另祀「地基主」的現象,唯三四百年來都將「地基主」認為是房子的地基神。祭祀「地基主」是答謝「平埔嬤」的父母。過年的除夕傍晚與春節早上的「家祭」,因要留祖宗過夜,擔心漢番不合所以沒拜「地基主」。
這樣解釋夠清楚了吧!
(2020.08.17吳一夫Line)
本會為內政部登記合法之非營利社團法人,接受捐款,並可憑據依法報稅。
懇請大力支持,共襄盛舉,俾得圓滿實現本會任務,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