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個笑話不分享不行 !
有一夥劫匪在搶劫銀行時說了一句至理名言: 通通不許動,錢是國家的…命是自己 的!
結果;大家都非常配合。一聲不吭的迅速躺倒。
■這叫觀念翻轉。改變原有固定思維方式。
…劫匪望了一眼,看著那穿着裙子躺在桌上四腳朝天的出納小姐,說:請你躺文明一點!這是劫財,不是劫色!
■這叫堅持職業道德,不該碰的就不碰 。
…劫匪搶劫回去後,其中一位新來的劫匪(碩士學位)說:老大,我們趕快數一下搶了多少。
那老大劫匪(小學畢業)說:你傻啊?這麼多,你要數到什麼時候?今晚看新聞不就知道了嗎!
■這就叫工作經歷,這年頭工作經歷勝於學歷 !
…劫匪逃走後,行長說:趕緊報案!
主任剛要走去打電話,行長急忙說:等等!把我們上次私自挪用的也加上去!
■這叫危機處理,化不利為有利。
主任聽了感嘆說:要是劫匪每個月都來搶一回就好了。
(其實黑道白道都是無間道,一伙的!)
…第二天新聞聯播報導銀行被搶了一億,但劫匪數來數去就只有兩千萬。
劫匪老大罵道:他媽的,老子拼了命才搶了兩千萬,銀行行長動動手指頭就賺了八千萬。
唉……看來這年頭還是要當官啊!
■這叫權力使你更有能力無本獲利。
(2020.06.18廖德淘 Line)
(2).找妳聊天?
小明:安安!
女孩:哈囉!你在做什麼?
小明:正在傳訊息給最美麗的女孩!
女孩:討厭啦!
小明:不過她一直沒回我?所以找妳聊天打發一下時間!
(3).事實與真相?
古鎮的老街上…有一鐵匠鋪,鋪裡住著一位老鐵匠。
由於…沒人再需要訂製鐵器,他在鋪裡改賣鐵鍋、斧頭和拴小狗的鏈子。…
人坐在門內,貨物擺在門外,不吆喝,不還價,晚上~也不收攤。
生意也沒有…好壞之分,每天的收入…正夠他~吃飯和喝茶。
當你經過老鐵匠的門口,總會看到他在竹椅上…樂呵呵地躺著,手裡是一部收音機,身旁的小木桌上…放著一把~紫砂壺。
一天,一位文物商人從老街上經過,偶然看到…老鐵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壺,仔細鑑玩之下,認定:此乃清代一位名家~親手所作。
商人驚喜不已,欲以…十萬元的價格~買下它。
老鐵匠先是一驚,後又拒絕了,因為…這把壺是他爺爺~留下的!
他們祖孫三代…打鐵時都喝這把壺裡的水,他們的汗…也都來自~這把壺。
壺雖沒賣,但商人走後,老鐵匠有生以來…第一次~失眠了。
這把壺…他用了近六十年,並且…一直以為:是把普普通通的壺,現在…竟有人要以十萬元的價錢~買下它?
過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閉著眼睛…把壺放在小桌上,現在…只要聽到響聲?他就要坐起來…看壺是否~還安在?
這讓他~很不舒服。
更難以容忍的是:當鎮上的人…知道他有一把昂貴的古董茶壺後,紛紛上門索問。還有沒有~其他的寶貝?
有的…甚至開始~向他借個錢?
更有甚者…悄悄潛入門來~“尋寶”。
兒女們…也在想:分點寶貝的~遺產錢財~
老鐵匠的生活…被徹底~打亂了。
當那位文物商人…帶著二十萬元現金,第二次登門的時候,老鐵匠~再也坐不住了。
他招來一眾鄰居,拿起鐵錘,當著眾人的面…把那把紫砂壺~砸了個粉碎!?
接下來,日子漸漸…回覆平靜,老鐵匠依舊…在賣鐵鍋、斧頭和拴小狗的鏈子。
每天躺在竹椅上,聽著收音機,用搪瓷杯喝著茶水,據說:他現在已經…活過了~一百歲了……
對於這個故事,最驚心動魄處,莫過於…老鐵匠舉起鐵錘的~那一砸!
隨後…灑落一地的,不只是一堆碎片,也不只是一疊鈔票,
而是:無盡的慾望、貪婪和痴迷。
所謂:知足者常樂,某些時候,能守住平靜…方能守住~快樂。
~真相~
那個老鐵匠”打碎的”…其實是一個~假的壺。
真壺…他還是私下~賣給商人。
既賺了20萬,又斷了外人及子女的想頭。
他其實是:因為…有了這筆養老金,才活到~100歲的。
(2020.06.17李榮江Line)
(4).中國歷史上武功最高的人是誰?
第一位受到公認的武功最高的人,是五代十國時,少林寺高僧福居。福居大師曾廣邀天下十八家武術高人,在少林寺演練武藝三年,各取所長,創出少林寺七十二絕技,並幫助其他武術門派發展,奠定了「天下武功出少林」基礎論調。
第二位受到公認的武功最高的人,是北宋末年的周侗。官封「天字一級」高手,號稱「陝西大俠鐵臂金刀」,對槍棒無一不精,並擅射術。周侗創立了戳腳、翻子拳等武術,收盧俊義、林衝、武松、史文恭、岳飛為徒。周侗在歷史上,是除關公外另一位「武聖」。
第三位受到公認的武功最高的人,是武當派始祖仙師張三丰。他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是內家拳祖師,創立了太極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純陽拳、混元拳、玄武棍等數種武功,在武功上的成就,號稱「古今第一」、「亙古一人」,並且將武當派發展成了天下武功始祖派別之一,廣受後世愛戴,以神仙論之。
第四位受到公認的武功最高的人,是民國時期的杜心五。杜心五是自然門大連圖徐矮師的傳人,自然門第二代掌門。民國時期三大俠,「南北大俠杜心五」、「津門大俠霍元甲」、「長江大俠呂紫劍」,以杜心五為首。杜心五為人正直,早年投身革命,擔任孫中山的保鏢,並且曾身兼青幫、洪門兩大組織的總舵主。他的弟子萬籟聲,授徒數千人,也是當代武林泰斗。
另外,有人提到項羽。真實的歷史上,項羽比不上蒙恬。蒙恬曾駐守九郡十餘年,威震匈奴,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戰神」。歷代歷史學家都曾有評論,如果蒙恬在世,項羽雖不至於不堪一擊,但也是打不贏蒙恬的。
至於不排入金台和尚,主要是他的人品有問題。歷史上的金台屈膝投靠朝廷也就罷了,還獻寶似地收了一個名滿天下的徒弟,蔡京。確實是名滿天下,不過都是惡名。
(2020.06.16廖德淘 Line)
(5).102歲老爸把75歲兒子送進養老院,只因兒子太無趣!
人生的幸福只掌握在自己手裡,與年齡無關,與子女無關,
幸福的關鍵就是始終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和好奇心。
父母老了,子女把父母送進養老院並不稀奇,但是你見過兒子老了,父親主動把兒子送進養老院的嗎?這是什麼神操作?
2018年印度電影《老爸102歲》中,就有這麼讓人疑惑的一面。電影開端,只見102歲的父親達特利,正在打電話要送75歲的兒子巴布去養老院,理由竟然是:“老氣橫秋,無所事事,死氣沉沉的人對健康的危害超過煙草,要想獲得長壽,就必須遠離這樣的人。”
102歲的父親達特利是個老頑童一般的人,永遠把“及時享樂”作為自己人生的第一要務,他一直精神矍鑠,對生活充滿了熱愛和激情,從不服老從不認輸,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還“正當年”。
穿鮮艷的衣服,四處結交朋友,平常跳跳舞,吹吹薩克斯,搖著紅酒杯欣賞星空,遇見陌生司機也能一見如故聊得熱絡,路上遇見小孩踢足球,他都能玩心大開,湊上前去踢一腳。
他和兒子巴布各自有一台冰箱,巴布的冰箱裡全是蔬菜和水果,特別“營養健康”,而達特利的冰箱打開竟然全都是零食飲料,雖然為了健康著想,不能吃掉這些東西,但是每次打開都有巨大的滿足感。
他還對外界充滿好奇心,計劃去世界上最高的郵局打卡,給大家寄明信片,生活在他眼裡充滿了無窮無盡的樂趣,年輕人喜歡的他一個不落!
與之截然相反的75歲兒子巴布,則是我們見多了的“惜命無趣”老人,洗澡時間不會超過14分鐘,因為會感冒。
絕對不會住在外面,有人動了他的臥室窗簾都會一整夜睡不著,一條毯子用了60年,離開毯子就無法入睡,稍微身體有點不舒服,就會立即緊張兮兮地打電話給醫生看病。
巴布心裡,自己已經75歲了,要服老,要養生,因為稍有不注意,就會出現意外。
巴布老了,但心更“老”,既害怕活,又害怕死。
就這樣,一個叛逆老爸,一個佛系兒子,這對三觀不和,性格迥異的父子生活在一起很多年,某天父親達特利突然宣布自己的新目標,他要打破活了118歲3個月零28天的中國人王重北所創下的世界長壽記錄,要代替他登上吉尼斯。
為了完成目標,他必須還得活16年,而和生活刻板,害怕改變的兒子生活在一起,會影響他的壽命,阻礙他實現目標,所以才有了電影開頭的一幕,他要把兒子送進養老院。
兒子巴布瞬間懵了,害怕改變的他無法面對陌生的環境,為了能夠留在家裡,他不得不接受父親達特利定下的五個任務。
一: 給死去的妻子寫情書、
二:斷絕和醫生的聯繫、
三:剪壞蓋了多年的毯子、
四:用一天的時間去孟買旅遊、
五:讓一盆君子蘭在半個月內開花。
巴布覺得這些任務全都是無稽之談,毫無意義,巴布不願意寫情書質問道:“她死了啊!”達特利卻說:“但你還活著吧!”
難道當伴侶去世,就帶走了一個人全部的心動和愛的能力嗎?你還記得你有多久沒有真正的愛一個人了嗎?
讓巴布斷絕和醫生的聯繫,只不過是想讓巴布不要整天活在小心翼翼的人生中,達特利還讓巴布去了兒時的遊樂場,當巴布坐在遊樂場裡的“飛機”內時,巴布突然回憶起什麼,嘴角漸漸露出笑容。
童年,這個聽起來多麼遙遠的詞,他有多久沒有提起過,童年時的天真,美好,被自己遺忘了太久太久。
年老,到底是一個不斷遺失還是不斷積累的過程?沒人說得清,多少人忙著趕路,卻遺失了曾經的美好,你的初心還在嗎?
達特利讓巴布在他蓋了65年的毯子上剪出三個鴨子形狀的洞,對毯子視若珍寶的巴布難以接受,卻不得不執行,過程很痛苦,但結局卻能幫助巴布走出沉迷過去的循環圈。
人生不過就是斷捨離的過程,有捨才有得,固執地抓住過去不放,便騰不出位置給未來,敢於放手,才能握得更多。
讓巴布養花是為了讓他培養新的愛好,有點事情做,達特利甚至故意“欺騙”巴布,告訴他只要對著君子蘭唱歌,就能讓它三天內開花,信以為真的巴布便真的開始對著花唱歌。
結果幾天後意外發現花真的開了,以為奇跡發生的巴布驚喜得像個孩子,迫不及待地和別人分享這份喜悅,眼角眉梢都是久違的喜悅和驚奇。
其實,這個“奇跡”是達特利趁巴布不注意,悄悄用已經開出花的君子蘭替換下來的,就為了讓巴布重新感受生命的神奇和生活無處不在的驚喜。
就這樣,在父親連哄帶騙帶威脅下,巴布一點點改變,不再暮氣沉沉,不再謹小慎微,不再死氣沉沉,重新充滿活力和熱情,他像煥發新生一般,重新熱愛整個世界。
詩人塞繆爾·厄爾曼在《青春》中:“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像,炙熱的情感﹔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湧流。”
75歲又如何?永遠別拿太晚和太遲做借口,任何時候,生命都可以被重塑,都可以重來,生命的啟動鍵永遠掌握在自己手裡,就看你有沒有敢於直面生活的勇氣。
正如達特利說的:“我這輩子從沒有死過,記住,只要活著,就不能死去。”
但是這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巴布,因為巴布最大的心結還沒解開,那就是巴布的兒子,阿莫。
巴布像所有老父親一樣,辛辛苦苦積攢了一輩子的錢,把兒子送到美國去讀書,結果兒子卻毫無感恩之心,在國外一待就是幾十年,多年來一直對巴布不聞不問。
自從阿莫去美國,巴布的妻子便得了阿爾茲海默症,即老年痴呆,妻子整日心心念念能等到兒子回來看她一眼,結果阿莫以各種理由拒絕回國,直到妻子忘記所有人,只記得阿莫一個,阿莫依然沒有回來看望過她。
三十年後兒子終於回來了,卻不是良心發現回來盡孝,只是為了分財產。如果阿莫回來,那達特利之前所做的一切全都會白費,一切都將回到原點,巴布依然無法真正的改變,達特利重新給巴布派了一個新的任務,和阿莫斷絕關係,把這個白眼狼兒子趕出去。
達特利坐在客廳一頁一頁的給巴布讀著阿莫這些年寄來的信件,信的內容全都是索要金錢和敷衍巴布的假話,達特利就是想讓巴布看清楚阿莫並不是真正地回心轉意,並不值得他再為其全力付出。
一面是兒子,一面是父親,巴布陷入難以抉擇的困境中,甚至和父親達特利大吵了一架。達特利對巴布說:“要是兒子成長為一個混蛋,就忘掉他吧,只記得他的童年就好。”
短短一句話,卻讓人沉思良久,多少父母,因為“血緣”這兩個字,就寧願犧牲掉自己全部的人生,卻忘了,父母和子女本就是獨立的個體,父母一味地犧牲自我,一味地委屈自己,將人生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子女身上,本身就是一種對生命的辜負,愛人者必先自愛。錯了,就要有及時止損的勇氣。
而這所有對巴布的“瘋狂改造”,是因為達特利之前被檢查出了腦瘤。
達特利想用餘生的幾個月,改變75歲兒子的刻板思想,趕走兒子內心積攢多年的陰霾,讓兒子能重新找回自我,能夠每一分每一秒都鮮活的存在過,所以才策劃了這一系列。
而得知父親的苦心後,巴布終於幡然醒悟,在阿莫回來的那天,巴布趕到機場,當著所有人的面痛罵阿莫,之前都是阿莫用“請你理解我”來當借口搪塞巴布,這次,巴布終於能夠狠下心和阿莫斷絕關係。
人生的幸福只掌握在自己手裡,與年齡無關,與子女無關,幸福的關鍵就是始終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和好奇心。
達特裡離開的的那天,他告訴巴布,這個世界上,不是只有阿莫。人不管到了什麼歲數,都要好好的活著。
“年歲有加,並非垂老,情趣丟失,方墮暮年”。這個道理世上又有多少人能懂,在人人懼怕衰老的時代,多少人因為衰老而自我放棄,多少人在喪失掉生活熱愛的那一刻便已經死了,又有多少人又只是在假裝生活行屍走肉?
餘生該怎麼過才能不辜負精彩,該如何斷捨離才能算活著?這是我們終身要學習的一堂課。(來源:與神對話讀書會)
(2020.06.17許國忠 Line)
(原創 阿孟 中國國家歷史 昨天)
儘管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因為地域等原因有或多或少的變化,但其框架至宋代已基本形成。
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是否做過“傳話遊戲”,老師把學生分成每十人一組,告訴每組第一個同學一句話,這位同學記住後再傳給身後的同學,依次類推,直到最後一位同學再把這句話重複出來。往往最後一位同學重複的話與第一位同學的話大相徑庭。
一句話在短短的幾分鐘內,僅僅十個人的傳遞就變得面目全非,如果一個故事歷經千百年,由無數人口耳相傳,那會變成什麼樣子?
有關孟姜女哭長城的最早記載見於《左傳》,只不過這時候的孟姜女還不叫孟姜女,而被稱為“杞梁之妻”。春秋時期,齊莊公攻打莒國,杞梁不幸犧牲。齊莊公回國後,在郊外遇到杞樑的妻子,準備派人弔唁。
但杞梁之妻並沒有因為國君的弔唁而感到榮幸,反而推辭說:“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於罪,猶有先人之敝廬在,下妾不得與郊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我的丈夫有罪,大王您不應該派人弔唁,如果他沒有罪,先人簡陋的屋子還在,我不能在郊外接受弔唁。
《儀禮·士喪禮》記載“君使人吊,撤帷。主人迎於寢門外,見賓不哭;先入門右,北面。吊者入,升自西階,東面。主人進中庭,吊者致命。主人哭拜,稽顙成踴。賓出,主人拜送於外門外。”可見弔唁必到喪家,國君派人弔唁是有一定的禮儀流程的。
由此可見,這裡的杞梁之妻是一個恪守禮法的女子,她寧可不接受齊侯的弔唁,也不能讓他在郊外弔唁自己的丈夫,最終讓“齊侯吊諸其室”。
但這個故事流傳到戰國中期時,便有了變化。《禮記·檀弓下》說:“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而稍後的《孟子》則稍顯誇張的說“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照常理說,丈夫戰死,妻子悲痛難忍而在路邊哭泣,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左傳》中的杞梁之妻是一位恪守禮法的理性女子,何以到了此時便成了一個難抑悲痛,不顧禮儀,哭於路旁的女子?
不得不說,這與戰國時期齊國擅唱哭調的風俗有關。比如當時“雍門予以哭見於孟嘗君……孟嘗君為之……流涕狼戾不可止”(《淮南子·覽冥訓》)。再如“秦青……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列子·湯問篇》)。在這樣的音樂風氣之下,杞梁之妻喪夫的故事很自然的就成為歌者的音樂素材了。可見並非是“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而是“國俗令杞梁之妻擅哭其夫”了。
這個故事就這樣悠悠蕩盪地傳到了西漢。在西漢,我們不得不提一個人,就是董仲舒。他與杞梁之妻有什麼關係呢?董仲舒系統地提出了天人感應學說,而正是在這一時期,杞梁之妻把城牆哭倒了。劉向《烈女傳》記載:“杞粱之妻……枕其夫之屍於城下而哭之……十日而城為之崩。”到了此時,杞梁之妻的故事漸漸有了後世孟姜女哭長城的雛形。
到了唐代,這一故事進一步演化,由把城牆哭倒,變成了把長城哭倒。“秦之無道兮四海枯,築長城兮遮北胡。築人築土一萬里,杞梁貞婦啼嗚嗚。上無父兮中無夫,下無子兮孤复孤。一號城崩塞色苦,再號杞梁骨出土。”通過這首詩,我們不僅知道杞梁之妻把長城哭倒了,還知道她之所以痛哭不已,是因為在丈夫在修築長城時,自身也被築進了長城。到這裡,杞梁由春秋時期戰死疆場的齊國軍士,搖身一變成了秦朝修築長城的悲苦役卒。杞梁之妻的形像也一變再變。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這就需要提到流傳甚廣的《飲馬長城窟行》。《飲馬長城窟行》是一首漢代的樂府詩,最早見於蕭統所作的《昭明文選》。原詩描寫了一位與丈夫別離的女性在家中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後世藉此樂府舊題多有創作。三國時期陳琳有詩云:“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邊城多健少,內舍多寡婦。作書與內舍,便嫁莫留住。善侍新姑嫜,時時念我故夫子!報書往邊地,君今出語一何鄙?身在禍難中,何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住!”字字句句,情真意切,讓我們的腦海中不由浮現出一幅遠在長城的士兵與妻子悲慘離別的畫面。
那長城下的死人骸骨是什麼人呢?唐代王翰的《飲馬長城窟行》中有句云:“問之耆老何代人,雲是秦王築城卒。”原來是為秦王修築長城的士卒。這又為之前士兵與妻子別離的故事蒙上了一層悲劇色彩,引人動容。可這一動人故事的主人公姓甚名誰呢?恰好,杞梁之妻崩城的傳說廣為流傳,於是杞梁之妻的傳說便與《飲馬長城窟行》合流而成為一係了。
此外,唐代武功極盛,東伐高麗、西征吐蕃、墾種荒田、防禦外藩。士兵在邊境疲憊不堪,嬌妻在家中魂牽夢縈。可家中的女人們並不清楚丈夫所在的具體地點,只是籠統地知道大概在長城一帶,於是長城就承載了她們的所有怨念。可是誰修建了長城?又是誰因為丈夫慘死而哭倒長城的呢?不知不覺中,“杞梁妻哭倒秦始皇長城”的故事代替了之前的傳說,成為獨居妻子們怨氣的出口。
這個故事流傳到宋代,又發生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變化。《孟子疏》中說:“齊莊公襲莒,逐而死。其妻孟姜向長城而哭,城為之崩。”杞梁之妻終於有了屬於她自己的名字——孟姜!
為什麼名“孟姜”?周代時的名字,一般把姓放在後面,把排行或諡法放在前面,如季姬、莊薑等。“孟姜”中的孟,便是排行,姜是姓,翻譯過來就是“姜家大姑娘”。之所以叫這麼個名字,是因為“時齊國有長女美而賢,故詩人多以孟姜稱之耳”。也就是說,齊國有位名為孟薑的美女,因為她實在太有名了,所以凡是美女大家都稱她為“孟姜”。比如,魯迅《故鄉》裡的楊二嫂,被稱為“豆腐西施”,《神醫喜來樂》裡的女掌櫃名為“賽西施”,《武林外傳》中有美女叫“賽貂蟬”一樣。古代人也一樣認為,這個淒美故事裡的杞梁之妻,應該是位美女,恰巧她又是齊國人,用“孟姜”來稱呼她,再合適不過了。
此後,儘管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因為地域等原因有或多或少的變化,但其框架至此已基本形成。
>資訊來源如下揭網址(點入網址;即出現原文字暨照片!)
https://mp.weixin.qq.com/s/zn3UEp1r6ZKL73D2-IT7jg
(感謝>廖德淘先生2020/6/12 (週五)轉貼提供分享)
本會為內政部登記合法之非營利社團法人,接受捐款,並可憑據依法報稅。
懇請大力支持,共襄盛舉,俾得圓滿實現本會任務,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