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拾遺 昨天
以上便是“安史之亂”的一個簡要過程,整體看下來大致可以總結為:
唐玄宗重用胡人將領安祿山,並讓他管理唐帝國的三大軍區,最後安祿山
野心膨脹,便起兵叛亂,最後使唐帝國由盛轉衰。這一切看似都那麼的嚴
謹,但是話說回來,既然胡人將領靠不住,為何唐玄宗還要重用安祿山呢?
重用就算了,為何還要給他三個軍區呢?要知道,當時唐帝國的邊境軍區不
過只有四個 !
實際上,這還得從唐朝自開創以來的軍事制度說起!
從唐太宗時期開始,唐帝國就開始重用“番將”。但不同的是,唐太宗所
用的番將都是部落的酋長,他們所統領的也基本上都是其本部落,簡言之
就是給已經有軍事實力的酋長們一個番將的名頭罷了。但是玄宗就不一樣
了,他所用的番將是“寒族胡人”,所謂寒族,實際上就是指那種出生低微
的人。但這些番將所統屬的卻是不同的部落。這表面看上去並沒有什麼問
題,但是這裡面的邏輯完全不一樣。
唐太宗時期之所以起用番將,是因為當時府兵的戰鬥力已經開始下降,
而太宗時期東征西討開疆拓土,大多依賴番將及其部落的幫助。此外,太
宗還兼具了漢人皇帝及草原英雄的特質於一身,與大多數重要的突厥首領
建立了個人聯繫。說到底,他熟知草原邏輯和中原邏輯,並對其運用到出
神入化之境地。
而也正是憑藉著這樣極為優秀的品質和遵循這一邏輯,才使得他在將
突厥帝國擊潰之後,又將突厥部落組織併入唐朝政府機構中,而這些突厥
的首領搖身一變便成了大唐帝國的官員。所以突厥人都稱唐太宗為“天可
汗”。這裡我們要注意的是,突厥人是因為尊太宗為“天可汗”而接受了這
種官員的身份,而不是因為尊其為皇帝才接受的。當然了,他們與中原式
官僚體系裡面的官員也並不是一回事。所以他們對太宗這樣的身份認同也
並沒有什麼問題 !
而太宗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草原視野,是長期與鮮卑游牧軍人打交道的
結果。但是從高宗皇帝開始後的皇帝,都不具有這樣一種戰爭經驗,更不
具有草原英雄的人格。並且,唐帝國定都長安,雖然有著遙制關東的考慮,
但是這畢竟也遠離了農耕和游牧的過渡地區,從而再無法獲得治理草原所
需要的知識了。所以,到了高宗後期,突厥各部落基本上就已經脫離了大
唐帝國的統治,再次形成了獨立的帝國。唐帝國也從原來的“二元帝國”,
逐漸變成了“一元帝國”。
以上就是唐玄宗時期任用番將的時代背景。
所以綜合來看的話,唐玄宗是為了抗衡關隴軍事貴族,又為了免除身
為部落酋長的番將形成獨立的王國,所以才重用了在中原沒有根基,在草
原身份不高的人。於是這就使得東北軍鎮的安祿山、西北軍鎮的哥舒翰等
人有了升遷的機會。
此外,在當時關隴集團原本已經融合胡漢官員體制,基本上都有出將
入相的本事,但是宰相李林甫為了保住自己的宰相之位,想方設法阻止這
種人進入朝廷出任宰相,於是便上書玄宗曰:
“文土為將怯當矢石,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善戰有勇,寒族即無黨援。”
——(選自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李林甫這番話剛好與玄宗的意圖一拍即合。但是玄宗並不知道,即便
安祿山是寒族胡人,但這也並不就意味著會有與中原寒族同樣的政治邏輯。
要知道,中原邏輯和草原邏輯是大不一樣的。
唐玄宗試圖用西北軍鎮來製衡東北軍鎮,但對軍鎮內部的政治邏輯卻
又完全搞不清楚,於是便只能將國家的安危寄託在將領個人的忠誠度上。
但凡一個有政治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樣做是非常的危險的。唐玄宗喪失了
草原視野,最終給帝國和自身造成大禍。
玄宗草原視野的喪失,這就意味著大唐帝國雖然建立起來了兼容中原
草原的世界型帝國,卻並未獲得相應的精神自覺,因此,世界帝國在精神
層面的坍塌是全方位的,不僅僅是在純力量方面,同樣也在帝國視野方面。
我們最後總結一下:
唐玄宗重用安祿山,主要是因為他出身寒族,無法像部落酋長一樣形
成獨立於朝廷的力量,令其統帥多個胡人部落。但是這樣一來,便使得安
祿山可以藉助朝廷所任命的節度使職位,獲得正當性,而其又能依照草原
的傳統,將其統領的某些契丹人,同羅人等一一聯繫起來,進而整合成了
屬於自己的胡人大軍。而他的這些做法,實際上已經完全在喪失草原視野
的唐玄宗的政治想像之外了。最終安祿山起兵造反,唐玄宗則毫無還手
之力!
>資訊來源如下揭網址(點入網址;即出現原文字暨照片!)
https://mp.weixin.qq.com/s/Cq1bZQr10Tmm7LzWh10Olw
(感謝>廖德淘先生 2019/10/16 (週三) 上午 Email 轉貼提供分享)
本會為內政部登記合法之非營利社團法人,接受捐款,並可憑據依法報稅。
懇請大力支持,共襄盛舉,俾得圓滿實現本會任務,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