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九親文化 今天
“郎中”一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沒人這麼說。最早對學醫之人的稱呼
是“醫生”,歷史上有很長一段時間把醫生尊稱為“大夫”或“郎中”,不過
到了現代,由於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把學醫的人稱呼統一了,又叫回了
“醫生”。
現在如果你到門診看病,叫他們大夫沒什麼問題,但要是叫他們郎中,估計
你會收到他們的白眼。基本上現在的醫生都不願意聽到別人稱呼自己為“郎
中”,因為一提到郎中,往往就會想到電視劇裡的江湖郎中,到處招搖撞騙、
一竅不通的江湖騙子。
郎中一詞始創於戰國,流行於秦漢,而被賦予醫生的含義卻是在宋朝以後。
在秦漢時期,郎中是一個官名。當時的郎中並不像唐宋以後那樣地位低下,
可是個僅次於丞相、尚書和侍郎的大官。侍郎屬於員外一級,掌管著各司的
事務,主要的責任就是守護皇宮和當皇上的隨從,是離統治者最近的一群人。
有點類似於明朝的錦衣衛。
漢初的官吏選拔主要有兩個來源:一個是按軍功來論功行賞,第二個就是選
自郎官,包括中郎、郎中、議郎等。
東漢以後,尚書的官屬,剛上任的叫作“郎中”,任職滿一年的稱“尚書郎”,
滿三年的便是“侍郎”。
在唐代的時候,由於當時的人們愚昧無知,醫學水平非常落後,醫生治病救
人,巫師也到處給人看病,人們完全分不清“醫”和“巫”,所以醫術和巫術
常常被人誤以為是同一種事物,被人們統稱為“巫醫”。
唐朝的巫醫雖然地位不高,但有些巫醫常為李唐皇室看病,獲得了皇帝的封
賞,也成了宮裡的小官。為了表示對這部分人的尊重,人們把這些有能力的
巫醫也稱為大夫或郎中。
到了唐末五代時期,李唐皇室衰微,官職氾濫,以官名相稱逐漸成了社會的
一種風氣。到了宋代,大夫或郎中正式代替了醫生成為治病救人者的稱呼。
對於醫生的稱呼,南北方也是有所差別的。北方人一般稱醫生為“大夫”,而
南方人才把醫生叫作“郎中”。不過至於其中的原因嘛,後來的書籍中並沒有
對此說法的相關記載,也就不得而知了。
可能只是因為當時“大夫”“郎中”都代指醫生,大夫一詞先在北方流行開來,
而南方最初就選擇用郎中來稱呼醫生,所以後來的南北方人就一直那麼叫了。
來源:今日頭條號
>資訊來源如下揭網址(點入網址;即出現原文字暨照片!)
https://mp.weixin.qq.com/s/jFH2W2GQWdUUqv0K8JHMkQ
本會為內政部登記合法之非營利社團法人,接受捐款,並可憑據依法報稅。
懇請大力支持,共襄盛舉,俾得圓滿實現本會任務,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