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入下揭網址瀏覽(點入網址;即出現原文暨照片!)>
https://mp.weixin.qq.com/s/V52J4haT2WZ3mLnDUxFJ4Q
(按:為了方便您的閱讀;爰將上揭資訊來源之網址內容簡體字,變更為繁體字!)
北京九親文化 今天
對於楊絳、冰心,我們常常稱呼她們為先生,經常會引起一部分人的誤會。
其實用先生稱呼女士專屬於清末至開國那段時間,由於“新文化”和“女權”
思想的流行,開始追求西化和男女平等,於是不論男女都可稱先生,當然
一般是對於較有知識或身分的人,而現在已經不會再叫女士為先生,而對
一些人的稱呼,譬如楊絳先生,還是沿用下來了。
“先生”這個稱呼由來已久。不過歷史上各個時期,對“先生”這個稱呼是針
對不同對象的。《論語·為政》:“有酒食,先生饌。”註解說:“先生,父
兄也。”意思是有酒肴,就孝敬了父兄。《孟子》:“先生何為出此言也。
”這一“先生”是指長輩而有學問的人。到了戰國時代,《國策》:“先生坐,
何至於此”均是稱呼有德行的長輩。第一個用“先生”稱呼老師的,始見於
《曲禮》:“從於先生,不越禮而與人言。”注:“先生,老人教學者。”今
稱教師為“先生”。
宋慶齡是已故中國革命家及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的第二任妻子。1927年11月
1日,宋慶齡等成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1938年6月14日,宋慶齡在香港
發起成立保衛中國同盟。1940年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第143次會議決
議:尊稱孫中山先生為國父,以表尊崇。故而根據傳統習慣,宋慶齡女士亦
被尊稱為“國母”。1981年5月1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授予宋慶齡“中華
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稱號。1981年5月29日20時18分,宋慶齡在其北京寓
所病逝,享年88歲。
楊絳191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著名的作家,
戲劇家、翻譯家。2001年,楊絳把她和丈夫(錢鍾書)的稿費和版稅捐贈
給母校清華大學,設立“好讀書”獎學金。2003年,93歲的楊絳出版散文隨
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
冰心屬於“五四”新文學運動中湧現出的第一批現代作家,是其中最知名的女
作家之一,為文學研究會的重要成員。在新思潮的激盪下,1919年9月她
以“冰心” 的筆名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揭示了為了事業改良家庭
生活的必要性。以後,她又發表了《斯人獨憔悴》等揭示社會、家庭、婦女
等人生問題的“問題小說”。與此同時,她寫作散文,1921年發表的《笑》,
被認為是新文學運動初期一篇具有典型意義的美文。她還受泰戈爾《飛鳥集》
的影響,寫出了300多首無標題的格言式自由體小詩,結集為《繁星》和《春
水》,在“五四” 新詩壇上別具一格,顯示了女作家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意
識,很受讀者歡迎。
葉嘉瑩,號迦陵。1924年7月出生於北京的一個書香世家,南開大學中華古
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加拿大籍中國古典文學專家,加拿大皇家
學會院士,曾任台灣大學教授、美國哈佛大學、密歇根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
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並受聘於國內多所大學客
座教授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名譽研究員。2012年6月被聘任為中央文史
研究館館員。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閨瑾,字璇卿。東渡後改名
瑾,字競雄,自稱“鑑湖女俠”,筆名鞦韆、漢俠女兒,曾用筆名白萍,祖籍
浙江山陰(今紹興),生於福建閩縣(今福州)。
秋瑾蔑視封建禮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蘭自喻,性豪俠,習文練武,
曾自費東渡日本留學。她積極投身革命,先後參加過三合會、光復會、同盟
會等革命組織,聯絡會黨計劃響應萍瀏醴起義未果。1907年,她與徐錫麟等
組織光復軍,擬於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時起義,事泄被捕。7月15日,從
容就義於紹興軒亭口。她是一代女中豪傑,她的絕命詩,展現出萬千女性同
胞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上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而那句“壯志猶虛,雄心未
渝,中原回首腸堪斷”也成為了她一生的絕筆。
許廣平(1898~1968),筆名景宋,廣東番禺人,魯迅的第二任妻子。1917年
就讀天津直隸第一女子師範學校預科,擔任天津愛國同志會會刊《醒世周刊》
主編,並在周恩來領導下參加了“五四運動”。1923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
學校國文系,成為魯迅的學生。1927年1月,魯迅到中山大學任教,許任助
教和廣州話翻譯,與魯迅在白雲路租房同居;10月與魯迅到上海正式同居。
1929年,生子周海嬰。1932年12月,與魯迅的通信集《兩地書》編輯出版
1949年後歷任政務院副秘書長、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婦聯
副主席、民主促進會副主席、全國文聯主席團委員等職務。
張充和,1914年生於上海,祖籍合肥,蘇州教育家張武齡的四女。出身官宦
之家,只是到她這一輩已家道中落。她有三個姐姐和六個弟弟,丈夫是德裔
美籍漢學家傅漢思。在父親的影響下,四姐妹個個蘭心蕙質、才華橫溢,公
數充和為最。弟弟們多是出自北大、清華的學者、藝術家。張充和在1949年
隨夫君赴美後,50多年來,在哈佛、耶魯等20多所大學執教,傳授書法和崑
曲,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默默地耕耘了一生。98歲的張充和的故事,按照流
行的說法,確是“民國最後的閨秀”的故事。
常香玉,豫劇表演藝術家,河南鞏縣人。1922年出生,原名張妙玲。常香玉
出身藝人之家,從小學戲,10歲登台,13歲主演《西廂》,名滿開封。一生
從事豫劇的演出與研究。常香玉的一生始終心係人民、心系國家,是德藝雙
馨的藝術家。
何香凝(1878年-1972年),號雙清樓主,她是國民黨領袖廖仲愷的革命伴
侶,無產階級革命家廖承志的母親。何香凝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著名的
國民黨左派,民革主要創始人之一,婦女運動的領袖,畫壇傑出的美術家。
她早年追隨孫中山,是同盟會的第一位女會員;她堅持孫中山的三大政策,
真誠地同中國共產黨合作;她發動婦女參加革命,為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
爭做出了卓越貢獻;她把藝術創作與革命活動緊密聯繫,她的作品中充滿鬥
爭激情、浩然正氣。
來源:今日頭條
>資訊來源如下揭網址(點入網址;即出現原文暨照片!)
https://mp.weixin.qq.com/s/V52J4haT2WZ3mLnDUxFJ4Q
本會為內政部登記合法之非營利社團法人,接受捐款,並可憑據依法報稅。
懇請大力支持,共襄盛舉,俾得圓滿實現本會任務,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