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請點入下揭網址瀏覽(點入網址;即出現原文暨照片!)>
https://mp.weixin.qq.com/s/9tNu2bLIuW0vWaz9cfabng
(按:為了方便您的閱讀;爰將上揭資訊來源之網址內容簡體字,變更為繁體字!)
首先想說一下關於網絡上經常看到的“德國禁止學前教育”這種說法。德國的孩子並不是在上學前天天傻不啦嘰的就是玩,而德國人對“學”前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孩子們也會學一些東西。他們的書包不比我們的小。
比如幼兒園時:老師會教孩子們如何乘坐公共交通回家,如果遵守交通規則,在公共場合不可大聲說話,甚至是如何進行垃圾分類等遵守社會秩序的教育。
而如果孩子對某類學科,比如音樂、藝術或體育感興趣,他們是有權利在一些學校或機構進行學習的,甚至有些是免費的。
比如規則意識:盛入自己盤中的食物一定要吃光;必須先吃完飯菜,才能吃零食。
比如愛心:很多家庭會在家中養小動物、如小狗、小貓,讓孩子親自照料小動物的過程中,懂得體貼入微地照顧弱小生命。
比如堅強:孩子摔倒後,只要不是很嚴重,父母不會馬上去幫忙,而是讓他們學會自己站起來。
比如尊重:告訴孩子要尊重別人的隱私。德國父母很多不會在未經過孩子同意時去翻閱孩子的東西。
比如禮貌:德國父母在尋求孩子幫忙時會說bitte(請),之後會說danke(謝謝)。
比如理財:德國父母會非常嚴格的控制零用錢數量,會讓孩子做些簡單的家務以獲得零用錢,避免不勞而獲。
比如承擔後果:有一個德國母親對自己總是起晚的兒子說“很遺憾,我不能開車送你去學校。這得怪你自己,你可以選擇是放棄早餐,還是遲到。”
比如承擔責任:有嚴厲的德國家庭,如果孩子忘了把髒衣服放進洗衣袋,他還得繼續穿髒衣服。
比如誠信:德國家長首先會以身作則,並經常會告訴孩子,要遵守約定,不能輕易誓言,答應過的事情,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到。
比如自信:德國家長非常重視自己孩子的自信培養,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家長都會給與更多的鼓勵和讚賞,因為他們知道孩子從小的自信來源是父母。他們也絕不以成績的好壞去否認自己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優秀。
比如合作:在德國無論是家裡還是學校,都會有意的去為孩子們組織一些集體活動。因為在德國有這麼一句話叫做:一個人的努力是加法,一個團隊的努力是乘法。
準時:大多數德國人都能遵守規定好的時間,這裡說的準時並不單單只德國人,還指德國的公共交通,在沒有意外的情況下,每輛地鐵、公交車都能按照時刻表的時間準時到達車站。
注重家庭:德國人與註重工作相比更注重家庭,他們會在下班後回家與家庭團聚,很少因為應酬而不回家,在節假日更是會把時間花在自己家庭身上。
記事本:幾乎每一個準時的德國人都會有一本記事本,這個記事本不一定是要與工作相關,但一定與自己的生活相關,比如記錄重要的事情或預約時間。
注重環保:德國人很少亂扔垃圾,因為他們知道環境的重要性,即便身在外國,他們也多數如此。我和一個德國人在中國爬山,由於沒找到垃圾箱,這個德國人拿著自己的冰糕棍一路走下山,找到了一個垃圾桶後才扔掉。
嚴謹:他們的嚴謹源自對細節的考慮,比如在德國超市裡買到的每一個雞蛋,上面都會有一個標號,而你可以通過這個標號,了解到下這個雞蛋的母雞的生長環境。
契約精神:在我們看來很多德國人非常死板,甚至是不會變通,但這是因為文化和從小養成的一種“契約精神”造成的,他們輕易不作出承諾,但承諾過的事情一定會做到。有了保證,才有了德國品牌質量的承諾。
遵守社會秩序:每一個德國人幾乎都會遵守社會秩序,比如排隊,無論是人在排隊,還是汽車堵車排隊,很少有過插隊現象。
公共道德:如果你留心,你會發現大多數時候德國的公共場所(除了球賽期間)十分的安靜,幾乎大家都是竊竊私語的狀態,很少有大聲喧嘩的。(除了球迷和醉鬼)。
同情心:多數德國人會主動幫助弱者、殘疾人或老人。老人摔倒這種事也會在德國發生,但一定會有人上來幫忙,而且不只一個。當遇到殘疾人時,也會有人主動上前幫忙。
>資訊來源如下揭網址(點入網址;即出現原文暨照片!)
本會為內政部登記合法之非營利社團法人,接受捐款,並可憑據依法報稅。
懇請大力支持,共襄盛舉,俾得圓滿實現本會任務,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