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習俗大全,漲知識!>歷史軼聞
加載中... CHINESE CORRECTIONAL ASSOCIATION

中國古代習俗大全,漲知識!>歷史軼聞

首頁 協會⽂章 獄政趣談 莞爾集 中國古代習俗大全,漲知識!>歷史軼聞

中國古代習俗大全,漲知識!

 

請點入下揭網址瀏覽(點入網址;即出現原文暨照片!)

 

https://mp.weixin.qq.com/s/VLm55i4YkwuKZkPdiIH8fA

 

(按:為了方便您的閱讀;爰將上揭資訊來源之網址內容簡體字,變更為繁體字!)

 

歷史開講了 今天

 

習俗先輩雲:“習俗移人,賢智者不免。”今一衣一帽、一器一物、一字一語,

種種所作所為,凡唱自一人,群起而隨之,謂之“時尚” 。

中國的傳統習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樣,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

一個組成部分,也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我

們從這些流傳至今的風俗禮儀裡,還可以清晰地看到歷代人民社會生活的

精彩畫面!

( 按:欲瀏覽本文之各張圖片,請點入上揭網址;即出現原文之穿插圖片 ! )。

 

先秦 週(鄭國)踏青

 

溱洧河畔鐘鼓交,踏青遊人樂陶陶。

紅男綠女佩香草,兩情相悅贈芍藥。

《詩經·鄭風》有一首民歌《溱洧》,其中說:一對青年男女,要到溱洧二河

邊上去看集會,他們相互逗笑,並贈送芍藥。

實際上,鄭國的上巳節是我們已知的最早的情人節。後來才移到七月七日。

 

漢 六博

 

六白六黑十二棋,雙方相爭博一局。

只緣獲籌心歡悅,廢寢忘食仍嗜迷。

六博在漢代流行。出土漢俑即有二人對坐六博者。每人六棋,局分十二道,

中間橫一空間為水,放魚兩枚。博時先擲採,後行棋。棋到水處則食魚,食

一魚得二籌。更多具體玩法,已失傳。

 

漢 弄劍與踏杯舞

 

壯夫弄劍不弄丸,上下青光懾人寒。

長袖應隨笙鼓樂,跳踏圓杯舞君前。

四川出土漢畫像磚中百戲部分有『跳丸』或稱『弄丸』者,一男子赤上身,

雙手上舉,空中有五個圓球,加其手中一球當為六球。漢代壁畫百戲中亦有

一人在弄六丸、梳髻著衣,似為婦女。沂南漢墓石刻百戲中一赤上身男子,

所弄為四把短劍。我國的雜技在兩千多年前便有了相當高超的水平。

 

晉 流觴賦詩

 

修禊文會聚溪頭,羽觴載酒麯水流。

酣飲賦詩聯佳句,留得美名在士儔。

周代已有到水邊洗滌污濁、消災去病之俗。所謂修禊,即指臨水洗濯以除

不祥。到晉代,變為臨水流杯的文人聚會。

 

晉 重陽飲菊花酒

 

九月採菊釀酒香,來年開壇又重陽。

暢飲何必陶隱士,難得佳節入醉鄉。

農曆九月九日,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漢代已有重九日佩茱萸、食蓬餌、

飲菊花酒的風俗。飲菊花酒的時代,一般認為是從晉代陶淵明賞菊飲酒而來

的。

 

晉 鬥雞

 

鬥雞芥翼爭英雄,雙距利刃逞威風。

羽毛飛揚分勝負,終在紈絝歡樂中。

鬥雞在戰國時期已很盛行,寒食鬥雞在魏晉時尤盛。

 

(南北朝) 北朝踏青

 

北國三月沐春風,香車紛然樂踏青。

遊人誰顧楊柳綠,競看佳麗映桃紅。

踏青之俗早在漢代之前已經盛行,到了唐代更為盛行。宋代在清明時踏青。

 

唐 飾梅花妝

 

    傳說宋武帝時,壽陽公主在人日臥含章殿,簷下梅花飄落在公主額上,形

成一種裝飾;宮女效之,以紅點額為『梅花妝』。此俗傳至唐宋,婦女多在

臉上畫各式圖案;有『斜紅、面靨』等名目;塗唇有『萬金紅、大紅、內家

圓』等名目。

    其實,婦女在臉上點畫裝飾,早在春秋戰國時已經興起了。到唐代發展為

往臉上貼金箔花鈿,成為一種化妝時尚。

 

放燈

 

火樹銀花不夜天,遊人元宵多留連。

燈山星橋笙歌滿,金吾放禁任狂歡。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故稱『元(月)宵(夜)』。早在

漢代已有慶賀元宵之俗,至唐規模更為盛大。

 

唐 送窮

 

年年晦日送窮神,柳車草船載出門。

瀝酒再拜早離去;老窮方走新窮臨。

送窮之俗,自漢已有之。西漢揚雄有《逐貧賦》。說窮神穿破衣,吃稀飯;

在正月最後一天死去。人們在這天熬粥、扔破衣、結柳為車、縛草為船,在

巷口焚之。 

 

唐 內宴冷餐

 

 

御賜冷食滿宮樓,魚龍彩旗四面稠。

千官盡醉猶教坐;歸來月上金殿頭。

所謂冷食,即已做成的熟食。唐宮內的寒食內宴,可謂最早的冷餐大會。

 

唐 祭掃

 

寒食祭掃塚一堆,風吹曠野紙錢飛。

黃泉不知生人淚;暮雨蕭蕭惆悵歸。

傳說介子推於三月五日為火所焚,國人哀之,每歲春暮,為不舉火,謂之

禁煙。在唐代寒食掃墓,後來與清明祭掃合為一事。

 

唐 走馬射箭

 

垂楊金堤翠幕連,健兒走馬射堂前。

國家尚武多才俊,方顯干城諸英賢。

 

 

↑. 唐 浴佛節

 

佛光普照遍長安,吃齋誦經建寺庵。

居士男女多布施;為求來生結善緣。

相傳夏曆四月初八日為釋迦牟尼生日,佛寺常於此日誦經,以各香浸水灌洗

釋迦之太子誕生像;紀念佛之誕生,稱為浴佛節。唐代佛教信仰極盛,長安

善男信女多於此日施捨。此風迄宋明依然。

 

唐 拜新月

 

妝樓鸞鏡拜月明,再乞嫦娥駐美容。

蛾眉新月今相似,如水流年嘆無情。

唐代婦女拜新月,多是祈求青春常駐。

 

唐 登高

 

樂遊原上游人多,重九登高樂如何。

留戀夕陽無限好;寸陰難買莫蹉跎。

據《續齊諧記》載,東漢桓景跟費長房學道術。一日,費告知桓:九月九日

有大災,可速回家,讓全家插茱萸,登高飲菊花酒,即能免災。從此形成一

種風俗。

 

唐 西域歌舞

 

西域歌舞名胡旋,傳入宮掖靡長安。

吹奏何必瓊林宴,市間到處聞管弦。

隋唐時期,西域文化包括宗教(如景教、祆教)、服飾(如胡服翻領窄袖)、

飲食(如胡餅、燒餅)、繪畫、歌舞、音樂及樂器等一起傳入長安。樂器舞

蹈也隨之而流行。

 

唐 驅儺

 

驅儺吹笛又擊鼓,瘦鬼塗面赤雙足。

桃弧射矢茅鞭打,鼠竄引得眾歡呼。

『驅儺』是古代驅除疫鬼的儀式,多在臘月舉行。

 

唐 鏡聽

 

夫君遠宦盼回程,跪拜灶前點香燈。

懷中抱鏡藏門候,聞人初言細品評。

 

 

↑. 唐 新婦不跪

 

並蒂蓮花兩相偎,紅氈展地迎親回。

新婦不拜新郎拜,感謝天公為良媒。

唐代結婚有男拜女不拜之風俗。最明顯的形象證明,即在敦煌莫高窟第十二

窟(又有記為四七三窟者)晚唐的《婚禮圖》,『禮堂』用步幛遮之,新娘

立右,新郎跪左;新郎旁一人司儀。

 

唐 折柳

 

跋山涉水輕別離,天涯芳草亦萋迷。

只因登程常折柳,橋畔岸邊皆禿枝。

古人離別時,有折柳枝相贈之風俗。

 

唐 步障

 

國殷民富誇盛唐,豪門出行步障長。

可憐明皇幸蜀路,難遮風雨任淒涼。

晉代即有步障,貴族富家出門要用步障遮住路的兩側,尤其內眷不欲路人

看見。唐代貴家婦女出門,仍用步障;在敦煌莫高窟唐代多處壁畫中有步障

出現。

 

唐 騎馬打球

 

     吐番馬球號波羅,傳入大唐靡中國。民間亦好擊鞠樂,無奈馬少騎驢多。

在唐初傳入長安後,即為皇帝和貴族們所喜好。尤其到唐玄宗時,打馬球風

氣大盛。

 

 

↑. 唐 相撲

 

孟賁古冶兩相搏,強者角抵在必得。

今番對陣顯身手,他日三軍勇報國。

      我國古代角抵最早進入宮廷,在秦漢時的角抵不作為體育項目,而歸於

百戲一類。

 

唐 雙陸

 

桐陰對坐品香茗,一局雙陸赤與青。

擲骰滴答如銅漏,深宮又聞小尨聲。

      雙陸是古代一種棋類游戲,有固定長方形盤,上畫左右各有六路,雙方

分黑白各十五個馬子,狀如保齡球的小木棒。馬子按規定在盤邊擺放,雙方

輪流擲骰子,按點多少移動馬子。白馬子自右向左,黑馬子自左向右。馬子

先出盡者為勝。晚唐反映宮人生活的繪畫中有打雙陸的形象。

 

 

↑. 唐 刺青

 

長安少年多英雄,胴臂競相比雕青。

精刺五彩多奇妙,東傳扶桑有遺風。

      刺青是古代紋身風俗的遺跡,許多民族都曾有過。古書記載:周代的越

人即披髮文身。後來民間的刺青已沒有上古圖騰崇拜的內容。唐代民間特別

流行刺青,當時稱為『札青、點青、膚札、鏤身。』刺的內容有各種圖形,

文字以及人物佛像等。

 

宋 宮中賜銀幡

 

新春拜過至初三,大內銀幡賜百官。

朝回兩袖天香滿,帽飾招得笑語喧。

 

宋 春社

 

千尋古櫟笑聲中,此日春風屬社公。

割肉卜瓦馀風在,更喜暢飲治耳聾。

      立春後第五個戊日是春社日。古時以村為單位祭祀社神,祈求豐收。

祭社神先立社,在土壇上用石砌屋,無頂,上貼『社稷之神』紅紙,祭祀後,

撒肉四周以餉烏鴉。

 

宋 斗草

 

社下燒錢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歸。

青枝滿地花狼藉,知是兒孫鬥草來。

    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中『春日雜興』曾描述兒童鬥草情形。見畫中

題詩。蓋江南春早,立春草長,兒童互相用草角力,堅韌者勝,折斷者敗。

 

宋 迎富

 

古人採蓮攜鼓遊,今朝雜花插滿頭。

相隨郊外遊一日,迎富即是忘憂愁。

    二月二日迎富風俗由來甚古。《歲華紀麗》載:早在有巢氏時代,有人在

這天要了一個小孩回家養活,從而家富。後人便在這天到野外採蓬葉以代子,

向門前祭之。

 

宋 擔酒上墳

 

騎驢擔酒祭祖墳,一路春光滿眼新。

道旁關撲擲得順,竿挑利物好誇人。

     南宋楊萬里有《三月三日上忠襄墳因之行散得十絕句》詩,當時上墳已

由祭掃變為帶食盒酒具到郊外踏青的活動;而路旁許多賣粉捏孩兒、像生果

子等物的小販用賭博形式吸引買主,這種賭博稱為『關撲』。

 

宋 祭灶

 

時屆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酒糟塗灶醉司命,男兒酌獻女兒避。

我國古代奉祀的灶神,即是火神祝融。

 

宋 掛五彩線

 

榴花照眼艾蒿香,掛符門簾飲雄黃。

粽角流蘇懸彩穗,平安佑爾度端陽。

 

宋 染紅指甲

 

端午階前採鳳仙,小缽加礬細細研。

染紅女兒纖纖指,粉白黛綠更增妍。

民間有在五月端午或七夕搗鳳仙花染紅指甲之俗。

 

宋 穿針比巧

 

供果焚香祝新秋,庭中比巧月如鉤。

年年閨閣乞織女,男兒何曾求牽牛。

 

宋 供摩侯羅

 

捏塑彩畫一團泥,妝點金珠配華衣。

小兒把玩得笑樂,少婦供養盼良嗣。

    宋代蘇州虎丘有玩具市場,被稱為『虎丘耍貨』,包括泥娃娃、泥美人,

彩畫鮮妍,製作精良。

 

宋 秋社

 

社鼓敲時聚庭槐,神盤分肉巧安排。

今番喜慶豐年景,醉倒翁媼笑顏開。

立秋後第五個戊日,約新谷登場的八月,是為秋社。

 

宋 錢塘弄潮

 

八月錢塘江口開,萬人鼓譟岸邊排。

弄潮健兒顯身手,風頭浪尖逞矯材。

 

宋 冬舂

 

一年辛苦到臘中,舂米碓杵運成風。

篩簸分藏三日畢,除夕香滿飯盎馨。

江南至臘八日,家家舂米。因臘月米較堅實,舂時可少損耗。

 

宋 饋歲

 

不計酒食與野鮮,每逢歲暮送年盤。

饋贈雖少風淳厚,友鄰情誼溢山川。

北宋時,年底人們互贈禮物,稱為『饋歲』。

 

宋 燒火盆

 

春前五日夜初更,排門燃火如晝晴。

兒孫圍坐雞犬忙,迎得來歲好收成。

江南水鄉在臘月二十五日夜初更,家家燒火盆。

 

宋 照田

 

臘月廿五天正寒,長竿燃炬照南田。

儂家今夜火最旺,定知來年多稻蠶。

 

宋 兒童賣癡呆

 

除夕悅民夜禁開,兒童結隊提燈來。

沿街穿巷呼賤價,賺取翁媼買癡呆。

 

宋 打灰堆

 

除夕黎明打糞堆,一任灰塵滿院飛。

但求萬事如吾願,定放汝向彭澤歸。

 

宋 茶販

 

銀針碧螺漫自誇,玉壺沏煮勝紫砂。

夏至日長行人少,擔歇柳蔭閒鬥茶。

 

宋 蹴鞠

 

     我國古代稱踢球為『蹴鞠』,《水滸傳》中描寫宋徽宗趙佶好踢球可證。

當時有許多球社,稱『齊云社』、『圓社』;稱踢球者為『圓情的』。《蹴

鞠譜》中還介紹十種踢法:『肩、背、拐、搭、控、拽、捺、膝、拍、月。』

 

宋 捶丸

 

縱令相隔雲山路,曲折輕巧入窩圓。

     按捶丸的形制,就是高爾夫球之祖源。而《簡明大不列顛百科全書》

中沒有高爾夫球起源記載,只說最早1457年(明代)蘇格蘭禁止高爾夫球。

 

宋 說書

 

閒聽瓦內講評書,粉怪傳奇勝翻讀。

打諢煙花皆悅眾,全憑利口譽京都。

 

宋 傀儡戲

 

村頭齊觀耍傀儡,搬演故事又一回。

載歌載舞賴提舉,博得歡笑落夕暉。

 

宋 燃爆竹

 

霹靂聲中舊歲除,為驚疫魃燃青竹。

一自火藥發明後,難止新年放鞭俗。

      據《神異經》載: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則令人寒熱。但它怕竹子爆聲。

於是人們燒竹來趕走它。

 

宋 教坊自樂

 

良辰美景奈何天,淚眼裝歡又一年。

堪喜歲首無官役,相聚青樓奏管弦。

      宋代教坊妓女原屬宮廷,是為官妓;另有私妓,在市井演唱。官府有事,

如設酒庫賣酒,為招攬生意,『官私妓女,顧倩只應』。一年之內,難得休

息。只有新歲初一有空閒自娛。

 

金 曬書翻經

 

三伏朝爽曬書篇,庵院翻經結善緣。

近事信女樂相助,願修來世福壽全。

魏晉時代在七月七日曬書,後改為六月六日三伏時曬書。

 

金 貨郎擔

 

鞀鼓街頭搖丁東,無須竭力叫賣聲。

莫道雙肩難負重,乾坤盡在一擔中。

     《貨郎擔圖》在宋人繪畫中有數幅。《清明上河圖》中即有兩架貨郎

擔子;金代有《乾坤一擔圖》,明代也有《貨郎擔圖》。

 

金 酒樓唱曲

 

路歧天涯淪落人,酒樓趕座唱清音。

不入勾欄打野呵,瞽女彈詞說陶真。

      《武林舊事》雲:或有路歧,不入勾欄,只在耍場寬闊之處做場者,謂

之『打野呵』。即露天賣藝,或稱『打野火』。《堯山堂外紀》載:杭州瞽

女唱小說評話,謂之『陶真』。

 

元 結羊腸

 

元宵初過猶自忙,家家女兒結羊腸。

含情暗思心中語,何時得似雙鴛鴦。

 

元 盂蘭盆道場

 

道場超度安亡魂,原有盂蘭古意存。

慶贊中元貼門首,酒海肉山饗活人。

      農曆七月十五日,道家稱為『中元節』;佛家為『盂蘭盆節』。

 

元 驛站送信

 

天涯海角難相逢,尺素傳達圌賴遠征。

驛站健卒鞭快馬,山高水長亦貫通。

      秦漢已有驛傳制度。但至宋代才廢除唐代以民為驛夫的製度,而代之以

軍卒傳遞。並實行急遞鋪。二十里有歇馬亭,六十里有館。

 

明 拜年送名片

 

拜年不必進府門,送上名片抵見人。

各處賀歲皆如此,贈予紙店大筆金。

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

即承放飛帖之用。到明代仍然如此。現代的賀年片、賀年卡,可以說是其遺

風。

 

明 春捲

 

      春捲是漢族民間節日傳統食品。流行於中國各地,江南等地尤盛。民間

除供自己家食用外,常用於待客。唐宋以後,立春之日有食春餅與生菜之俗。

餅與生菜以盤裝之,即稱為春盤。

      源於漢代,與六朝元旦之五辛盤也有一定聯繫。故春盤或亦稱辛盤。明、

清之時,於春餅、生菜外,兼食水紅蘿蔔,謂能去春困,因而整個嚐新活動

稱為“咬春”。表示迎接春天之意。

 

明 鞭春牛

 

年年春打六九頭,煙火爆竹放未休。

五彩旌旗喧鑼鼓,圍看府尹鞭春牛。

 

明 走百病上城頭

 

姐妹元宵結伴遊,金吾不禁登城頭。

走出深閨祛百病,勝到岳陽萬丈樓。

 

明 鬥百草

 

百花爭艷滿庭芳,鶯歌燕舞女兒鄉。

不喜飲酒猜拳樂,閒將鬥草過時光。

 

明 飲菖蒲酒

 

採得菖蒲屆端陽,釀成美酒送異香。

角黍蔗漿祝爾壽,何妨縱飲入醉鄉!

      唐代已飲菖蒲酒。菖蒲又稱『劍水草』,生於水濱。製成菖蒲酒,具有

性溫味辛特點。

 

明 放湖燈

 

輕舟蕩漾玉波澄,中元盂蘭放湖燈。

梵唄伴得笙管韻,古寺東山月又升。

      中元節有放湖燈之習俗。此俗在宋已有之,但當時是『差內侍往龍山放

江燈萬盞。』

 

明 貼門神

 

當年惡夢驚唐王,秦瓊敬德守門旁。

傳到草民小茅舍,也請將軍佑吉祥。

      東漢應劭《風俗通》中引《黃帝書》雲:上古有神荼鬱壘二兄弟,居度

朔山。山有一桃樹,樹蔭如蓋。每天他們在這樹下檢閱百鬼。如有惡鬼為害

人間,便縛之餵虎。故家家戶戶於春節戶懸『桃符』。

      到了唐代,門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寶和尉遲敬德所取代。《西遊記》中便

有唐王作惡夢,要秦瓊、尉遲恭守宮門的故事。

 

明 磨鏡

 

雲想衣裳花想容,寶鏡綽約映春風。

難見廬山真面目,撥霧還賴老磨工。

      古代用銅鏡照面,用久則不明,需倩工磨之。如遇喜事,為使鏡面光潔,

也要磨之。

 

明 婦女踢球

 

陽春三月小桃開,笑語飛過百花台。

五彩毛團翻上下,原是雙嬌踢球來。

漢代即有女子踢球運動,南陽漢代畫像石中便有女子踢球形象。

 

明 放紙鳶

 

巧糊彩畫飛蹁躚,乘風起舞綠楊天。

影馳碧空飄雙帶,又送紅燈到上邊。

 

清 高蹺

 

豐年高蹺扮秧歌,水滸英雄摹演多。

文武兩班分醜俊,揮扇敲鼓打手鑼。

      清代高蹺,俗稱秧歌。較早組成的內容,系表現《水滸》男女英雄人物;

分醜、俊兩班;以執器來分,則左棒武松,右棒張清,漁翁阮小二,樵夫石

秀,醜鼓時遷,俊鼓楊雄,醜鑼顧大嫂,俊鑼孫二娘,醜扇王英,俊扇扈三

娘。其後加入青蛇、白蛇、許仙、醜婆、傻兒等,乃進入二十世紀之事,早

已失卻歌頌梁山英雄之傳統矣。

 

 

>資訊來源如下揭網址(點入網址;即出現原文暨照片!)

https://mp.weixin.qq.com/s/VLm55i4YkwuKZkPdiIH8fA

 

 

感謝您的支持!

本會為內政部登記合法之非營利社團法人,接受捐款,並可憑據依法報稅。

懇請大力支持,共襄盛舉,俾得圓滿實現本會任務,不勝感激!

  • 游秘書
  • 02-23121965
  • 19745709
  •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犯罪矯正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