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養廉銀真的養廉了嗎?>歷史軼聞
加載中... CHINESE CORRECTIONAL ASSOCIATION

清朝養廉銀真的養廉了嗎?>歷史軼聞

首頁 協會⽂章 獄政趣談 莞爾集 清朝養廉銀真的養廉了嗎?>歷史軼聞

清朝養廉銀真的養廉了嗎?

 

請點入下揭網址瀏覽(點入網址;即出現原文暨照片!)

 

http://mp.weixin.qq.com/s/2HVQWg1MRYlsECdrXF6mXQ

 

(按:為了方便您的閱讀;爰將上揭資訊來源之網址內容簡體字,變更為繁體字!)

 

2018-04-20

 

說到古代官員的俸祿,那可有的談,最富有的應該是宋朝的官員,據記載,

宋朝一品左右的官員,每年年薪差不多上千萬人民幣,大家熟悉的包拯,都

知道吧,在開封府當官的時候,權知開封府事,年薪大概是600多萬人民幣,

羨慕吧,宋朝一個縣令的薪水大概都是150萬人民幣一年。

但是明朝就苦了,官員薪水少得可憐,還不許經商,導致很多官員養家都成

了問題,所以官員都不得不想法掙錢養家,清初文官的俸祿標準是依據萬曆

《大明全典》制定的低薪制,薪水也非常的少。

 

1、養廉銀實施的背景

 

清朝官員的薪俸非常微薄,一品官的俸銀每年不過一百八十兩,另外給一點

有限的俸米,這樣微薄的收入在當時的社會中,只能算是小康型或溫飽型的

生活水準。但是,當時許多官僚生活窮奢極欲,揮金如土,他們哪裡有那麼

多錢呢?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靠灰色收入。

當時,凡是州、縣官,主要靠徵收錢糧時進行盤剝。錢糧就是田賦,最初徵

收實物,後來改成折色,即徵收銀子。無論徵收實物或銀子,都有一種

陋規,所謂耗羨即指在徵收銀糧時,以彌補損耗為由在正額之外加徵的

部分。一般情況下,徵收的銀兩中,每兩加徵四至五錢作為火耗;

糧一石加徵二升到一斗幾升,整個州、縣總量是一筆可觀的數字,實際上這筆

耗羨並不歸公,完全入了州、縣官的私囊,成為公開的、照例的好處。有時候

各種各樣的額外陋規,甚至超過正常稅收的十幾倍。

雍正年間,為了革除這個弊病,就把耗羨歸入國庫,另外發給官員養廉銀

例如知縣看缺分如何,每年給養廉銀幾百兩到一千兩不等。

 

 

2、養廉銀

 

養廉銀通常為本薪的10倍到100倍。光緒《清全典事例》記載:總督為13,000

20,000兩,巡撫為10,00015,000兩,布政使為5,0009,000兩,按察使

3,0008,444兩。

 

3、養廉銀 不一定養廉

 

有了養廉銀,官員們的生活就好過多了,但是養廉銀就真的養廉嗎?

養廉銀並沒有完全解決官員的生計問題,一般的京官並未有足夠的銀錢收入,

所依賴的是地方官的冰敬與炭敬,所謂冰敬與炭敬,說白了就是地方官孝敬

上來的,這在當時是一種明面上的。京官掌握官員任免的大權,外官為了鞏

固地位,是必須與京官交結的,賣官鬻缺,自然也是京官的最大收入。

但是地方官並不因為有了養廉銀而廉,仍然在錢糧上打主意,可以藉口銀

子成色不好,也可以藉口糧食質量不好,而任意敲詐勒索,而且田賦可以用

錢交納,經手官員就任意把錢價壓低。

譬如說,市價二千文合一兩銀子,他可以定為二千四百文合一兩;田賦上繳

有一定數量,通常繳到八成就算完成了任務。如果有水災、旱災,明明收成

是八成,可以報五成,農民實際田賦不少繳。多收的銀糧都到州、縣官和他

們爪牙的腰包裡了。

此外,人們打官司也是州、縣官索詐的好機會。

小小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後,清政府將所有

稅收改歸朝廷所有,致使地方財政困難,看似高薪養廉,但地方官員想著法

子弄錢,實際上養廉銀加劇了官員的腐敗。不然也不會有三年清知府十萬雪

花銀的說法,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做一個知府,只要你不貪,依靠這些默許

的方法撈錢,規規矩矩的,三年就能撈十萬兩白銀。

所以說,高薪並不能養廉,養廉銀也是歷史上的一個笑話。

 

>資訊來源如下揭網址(點入網址;即出現原文暨照片!)

 

http://mp.weixin.qq.com/s/2HVQWg1MRYlsECdrXF6mXQ

 

 

 

感謝您的支持!

本會為內政部登記合法之非營利社團法人,接受捐款,並可憑據依法報稅。

懇請大力支持,共襄盛舉,俾得圓滿實現本會任務,不勝感激!

  • 游秘書
  • 02-23121965
  • 19745709
  •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犯罪矯正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