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淵、李世民到底姓什麼?都說姓“李”,為何還有如此多的爭議?>歷史軼事2019-07-21
  • 李淵、李世民到底姓什麼?都說姓“李”,為何還有

    如此多的爭議?

     

    世界歷史 今天

     

    李世民,作為唐王朝的傑出領導者之一,其協助李淵打下江山,立下赫赫

    戰功,但同時,也製造了玄武門之變,致使手足相殘,血流成河。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並不是這些,而是要研究一下李世民的名字。

     

     

    關於李世民的姓名問題,可以說是眾說紛紜,其中,有人對李世民的姓氏頗有

    疑問,因為,其先祖作為流民,曾經有過改鮮卑姓氏的經歷,李氏家族被賜姓

    “大野氏”,所以,李世民也應該曾經叫過大野世民。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想探尋這個答案,還要從衣冠南渡說起了。

     

    晉懷帝永嘉年間,也就是西晉的後期,匈奴軍攻破晉都、俘虜晉帝、西晉滅

    亡。“憶昔永嘉際,中原板蕩年。衣冠墜塗炭,輿輅染腥羶。國勢多危厄,宗

    人苦播遷。南來頻洒淚,渴驥每思泉。”之後的很多人則認為:西晉的永嘉之

    亂,漢人的衣冠南渡,其實,說的就是北方人向南方遷徙,但是,這種說法

    並不正確。

    事實上:晉人的遷徙是向東北、西北和南方三個方向進行的。

     

     

    當時由於西晉八王之亂,使得硝煙四起戰事連年,百姓深受戰爭之苦,生活

    十分艱難。也正因為如此,便逐漸演變成為了兩部分人群,一部分人認為故

    土難離,不願意遷徙,而選擇繼續留在自己的家鄉,在北方生活,而另一大

    部分人,則選擇了離開北方,到更安全的地方去生活。

     

    當時的北方人逃難,主要分三個方向:

    首先是去東北,當時東北是鮮卑的統治政權,逃往此地的主要是河北、河南、

    山西、山東人士,這其中不僅有普通百姓,也包括很多貴族、宗親等。這些

    人來到東北,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知識文化,各地的能人、干將在東北地

    區紮根、生活,使得東北地區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特別是在該地由慕容廆建立起來的前燕帝國,在當時是國力最為強盛的大國。

    第二個逃難方向就是西北,也就是涼州。根據相關史料記載,那時候很多人

    來到涼州,武興郡是安置難民的主要地點,而這些人口的流入,對前涼以及

    後世各方政權的建立,胡人文化的發展都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因為,原本在這一地帶由胡人統治,相對的技術水平是比較落後的,正是因

    為漢人的融入,帶來的先進生產力,使得當地的文化得以興盛,技術得以發

    展,西北百年的文明得以興盛不衰。

     

    第三個逃難方向就是南方了,這其中又分為兩個方向:

    一個是長江中上游;

    另一個則是長江下游。

    當時,向南跑的,多為西晉的皇室,以及首都的各位公卿大臣等上流社會人

    士。還有一些社會中層的人,比如北方士族。這些人政治文化地位不高,文

    化水平,學術知識掌握也有限,但是他們多數驍勇善戰,具有較強的戰鬥力,

    南朝宋、齊、樑的政權開拓者,一般都是這群人。

    往長江上游跑的人,主要是西晉的上層和中層人士,他們主要逃往現在的浙

    江紹興和寧波一帶。之所以來到這裡,是因為渡過錢塘江,這些逃難人就可

    以在吳人實力相對薄弱的紹興地區發展,與其他地區相比,這個地方地域廣

    闊,又不受一方勢力干擾。

     

    還有一些來自於江淮以北的中層士族,雖然,也去了長江上游,但是,他們

    因為政治地位和士族勢力都不夠高、不夠強,所以,沒有辦法在建康附近落

    腳,於是,便選擇了居住比較安全的江蘇鎮江、常州等地定居。而後,這些

    地方都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也得益於這些人的湧入。

    這些,在《宋書·州郡志》中均有記載。

     

     

    說完上游,讓我們來看看下游。長江下游主要聚集的是北部的低等士族,通

    常就是普通百姓。這些人,可以說是無權無勢,地位較低,沒有形成較大的

    集團,更無法與當地的吳人抗衡,所以,為了生存,他們便逐步被吳人同化,

    通過通婚等形式,融入到當地。

    這裡面,陳朝皇帝陳霸先就是此類人。

    剩下的一部人,主要是來自南陽和新野的上層士族,他們多數逃到了長江中

    上游,也就是江陵和南郡一帶。此地區距離胡人勢力比較遠,且處於長江中

    上游的政治中心,對於這類心存抱負的士族來講,是非常理想的落腳點。

     

    此外,來到這一地區的另一類人群則是僑居雍州的流民。這些雍、秦流民通

    常習武,具有一定的武力基礎,於是,便在當地逐漸形成了較為強大的武力

    集團。

    人口的遷徙,帶來了姓氏的融入。

    根據史料記載,唐朝時期開始了姓氏排列,而這些姓氏多為南北朝流入的,

    有包括“王、謝、袁、蕭”等八氏十姓,三十六族九十二姓。而這些姓氏,在

    南北朝時期也皆為大族。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在隋唐時期,隋朝的楊氏皇

    族說自己來自於弘農楊氏是關中大族,而唐朝李氏皇族則說自己是隴西李氏

    也是五姓七望裡的大姓。

     

    但實際上,經過史學家的考證,他們皆為冒認的。

    之所以這樣說,還是源自於與隋唐素有淵源的宇文泰。那時與宇文泰的府兵

    制共同推行的還有兩個措施:

    一是、將籍貫改為貫中;

    二是、恢復鮮卑人的舊姓,漢人則賜鮮卑姓氏。

    宇文泰為什麼這樣做呢?

     

    一來、是讓大家解除對於家鄉的眷戀,慰藉思鄉之苦,把所有人的籍貫都改

    為關中,那麼,人們便更樂於在新遷徙的地方生活;

    二來、可以藉助姓氏,來拉攏當地漢族豪強,迎合鮮卑貴族的反漢化思想,

    讓漢族與當地鮮卑族能夠更加融洽的生活。

     

    但是,由於漢族人對於姓氏十分在意,等同於認祖歸宗,所以,對於改姓則

    視為大逆不道,很難接受。最終,為了能夠將這個措施繼續推行下去,宇文

    泰想出了一個好辦法,讓漢人對於改姓可以欣然接受,難以拒絕。那就是:

    在給漢人賜姓的同時,皆伴隨著官職的晉升。

    加官進爵被人們視為為祖上增光的榮耀之舉,這樣賜姓既減輕了漢人對於改

    姓的排斥,又可以很好的推行此項製度。比如:楊忠賜鮮卑姓普六茹氏,李

    虎賜鮮卑姓大野氏等。

    那麼,問題來了,李淵是李虎的孫子,李世民是李淵的兒子,以此推斷,李

    世民是不是真的應該叫大野世民呢?

     

    如果你這麼推斷,那你就打大錯特錯了。

    因為,早在隋朝時期,楊堅執政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恢復漢姓,而李世民

    生於公元599年,這距離恢復漢姓已經過去了20多年,所以,李世民根本就

    沒有叫過鮮卑姓。

    所以,也就更不可能叫過“大野世民”了。

     

    >資訊來源如下揭網址(點入網址;即出現原文字暨照片!)

    https://mp.weixin.qq.com/s/fa37Qi5ZGmsHhjT208Sn1A

             (感謝>廖德淘先生 2019.07.20  Email  轉貼提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