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的垃圾分類,比想像中更“龜毛” !>奇聞趣事2019-07-20
  • 日本的垃圾分類,比想像中更“龜毛” !

     

    正商參閱 今天

     

    日本人對於很多東西都有莫名的執著。

    比如吃完飯後,餐具一定要整整齊齊放在一起。

    家裡應該是整齊明亮的,所有東西都該有它的位置,所以日本的百元店裡面,

    有各式各樣的收納物品。

    而垃圾的分類收納在日本人看來關係到生活質量,所以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家

    裡,小孩子都會被父母教育怎麼正確地分類丟垃圾。

    日本街頭,也因此幾乎纖塵不染。

    首先擺出觀點:我們非常支持垃圾分類。

     

    1.

    在日本,扔掉一件垃圾有多難?

     

    日本的垃圾有很多種分類,並且分類規則嚴格。

    拿神戶市來說,市民一旦違反丟垃圾規則,就有可能會被處以10萬日元

    (相當於人民幣6000多元)以下的罰金。

    即使罰金很重,初來乍到的外國人也難免會出錯,因為它真的很繁瑣。

    最重要的是學會觀察物品標識。

    用過日本物品的人,細心點都會發現商品上面是有類似於“プラ”這樣的標

    識的。

    垃圾說起來不過分成三大類。有プラ標識的基本屬於容器包裝類,其他要么

    屬於可燃,要么是可回收。

    但真要細分起來,也很複雜:

     

    1、瓶罐垃圾

    裝過飲料、食物、調料的各類瓶子都算作瓶罐垃圾。

    扔的時候還不能直接扔,要把瓶子上的標籤紙去掉,瓶蓋也要擰下來單獨

    分類。

    金屬的瓶蓋,屬於非可燃性垃圾,塑料瓶蓋則是可燃垃圾。

    最後用水把瓶子涮一下,弄扁了才能扔。

    2、容器包裝塑料

    這也就是剛剛提到的プラ。

    方便麵盒子、快餐盒、保鮮膜、塑料袋、洗浴用品的瓶子都屬於容器包裝。

    重要的是,所有的容器,要洗乾淨再扔。

    3、大型垃圾

    大型垃圾,顧名思義就是大型家具、電器,自行車之類的。

    這些東西可不能隨便扔,得打電話給大型垃圾受理中心。

    然后買一張大型垃圾張貼券,貼好以後才能扔。

    一般扔一件大型垃圾20到30塊錢不等。

    4、非可燃性垃圾

    玻璃陶罐,小型家電,鍋碗瓢盆都屬於此類。

    5、可燃性垃圾

    這就很多了,基本覺得可燃的都能扔。

    廚餘算作可燃垃圾,姨媽巾也屬於可燃垃圾,但後者扔之前得用黑袋子裝

    起來,再裝入可燃垃圾袋。

    6、報紙、紙箱等其他紙類

    在日本,紙張屬於非常寶貴的再利用資源。

    日本隨處都能看到再生紙,比如公共場合裡放置的廁紙,都是再生紙製作的。

    雖然作為可回收資源,到最後都是會被分解的,但扔的時候還是很有章法。

    報紙得捆成十字型;

     

     

    紙箱拆開用繩子捆好;

     

     

    做好垃圾分類只是基本要求,每個縣市都有自己固有的垃圾袋子。

    搬到別的地方之後就沒法再用之前的垃圾袋,得重新買。

     

     

    另外,每個地方每種垃圾扔的時間也都不同。

    比如周二週五是扔可燃垃圾,週四周六是扔瓶罐垃圾,週三資源回收。

    隨心所欲扔垃圾是不存在的,也絕不會有人給你善後。

    如果錯過扔垃圾的時間造成垃圾堆積,可能會被鄰居投訴。

    日本基本上很難看到公用垃圾桶。

    首先人工費很高,其次日本人堅持不能給別人添麻煩的原則。

    所以,如果你在日本大街上買了一盒牛奶,在路上喝完了不要想立馬能找到

    垃圾桶。

    你只能帶著這個盒子,回到你的住所或者辦公地點。

    有個到日本留學的朋友說,開學第一堂課,不學日語,不做研究,老師帶著

    他們足足演習了兩小時的垃圾分類,最後還總結一句:

    “想要在日本生活,你們必須得學會垃圾分類,這是生存的基礎。”

     

    2.

    長達40多年的垃圾分類歷史

    才換來今天的成果

     

    日本這場經年累月的垃圾之戰,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50s-1970s),急於復甦的日本大力發展經濟,

    “一切讓步於經濟發展”。

    大力發展經濟的日本/視頻:

    在將“戰後貧困”甩得遠遠的同時,大規模生產和大規模消耗讓垃圾山日漸

    堆高。

    被垃圾幾乎掩埋的日本/視頻:

    那時,垃圾處理只靠簡單的混合收集填埋處理,處理速度遠遠趕不上生產

    速度。

    日本成了一個“垃圾之島”。

    認識到問題嚴重性的日本國會在1970年火速通過了《廢棄物處理法》,其

    中明確規定:生活垃圾由政府處理,工業垃圾由企業自行負責。

    這個處理法使得工業垃圾得到迅速的控制。

    同時,日本也在“填埋”垃圾前加了一道“焚燒”的工序,減少垃圾量。

    19世紀80年代,日本擁有著全世界70%的焚燒廠。

    日本變成了“二噁英大國”。

    要知道,二噁英的毒性相當於劇毒物質氰化物的130倍、砒霜的900倍。

    它會讓胎兒生長不良,哺乳期的嬰兒患疾,男性不孕不育,女性青春期提前。

    同時它還有致癌性。

    而城市垃圾焚燒產生的二噁英主要來自於塑料袋的焚燒。

    不能埋,不能燒,怎麼辦?

    日本人開始將目光投向垃圾回收。

    他們終於發現,治理垃圾污染光靠末端處理是不夠的,一定要從垃圾生產的

    源頭減量。

    這個源頭就是日本的居民。

    1997年實施《容器包裝循環利用法》中,將玻璃容器、塑料瓶、紙質包裝

    盒、塑料包裝盒(餐盒)、不銹鋼罐、鋁製易拉罐和紙箱等挑選出來,單獨

    成類,以便進行回收利用。

    1999年,日本在《循環型社會形成推進基本法》中提出了“3R”理念:

    Reduce、Reuse、Recycle(減量化、再使用與循環利用)。

    “Reduce減量化”很好理解,就是盡可能少地製造垃圾,對過度消費say no。

    “Reuse再使用”是鼓勵大家延長產品和零件的使用時間。

    自己家裡確實不需要的東西,可以在經過精心處理之後,放到跳蚤市場上給

    需要的人們使用。

    “Recycle循環利用”是把可經過簡單工業加工,再次成新品的材料收集起來。

    瓶子們被分門別類放置整齊

    3R精神從此在日本扎了根,一直延續至今。

    像日本小鎮上勝町,就開設了kuru-kuru店鋪,專門給居民提供免費交換閒

    置物品。

    上勝町小鎮的kuru-kuru店鋪

    鎮上的kuru-kuru工廠還僱傭了不少工人,專門利用廢棄物來製作袋子、衣

    服和玩具。

    從這裡開始,日本將政府和垃圾的戰爭變為了全國居民和垃圾的戰爭,每個

    人都有義務對自己的生存環境負責。

    3R宣傳廣告

    就連幼兒園的小朋友也要接受環保教育,學會處理自己製造的生活垃圾,給

    它們分門別類。

    政府也在不斷地支持垃圾分類。

    商店中出售著專門對應各類垃圾的垃圾袋,人們購買到的產品的包裝上也都

    會仔細註明各個組成部分屬於哪一類的垃圾。

    政府規定了垃圾袋的種類和样式 

    3.

    繁瑣的垃圾分類

    換來的是更高質量的生活

     

    日本垃圾堪稱“變態”的分類,成果頗豐。

    最顯而易見的,日本居民生活環境得到很大改善。

    據日本環境廳公佈的數據,2000年之前,日本的普通垃圾與工業垃圾排放

    量連年增加,而2000年之後,這兩類垃圾的排放量都在逐步減少。

    難以想像,日本連垃圾站都一塵不染。

     

     

    日本一處整潔的垃圾站/ 微博

    垃圾站內,可以清晰地看到劃分細緻的分類回收區域。

    例如,雜貨區域、紙質垃圾區域以及廢棄電池、塑料產品等區域。

     

     

    不止如此,分類回收好的垃圾,仍然能發揮最後的光和熱,帶來可觀的經濟

    效益。

    在大阪舞洲工廠,人們可以目睹24小時運轉的垃圾處理過程。

    在這裡,可燃燒的垃圾經過燃燒爐的高溫分解、除臭等步驟,重量減輕、體

    積變小,搖身一變成為填海造路和發電的原材料。

    垃圾處理後用來填海造路和發電/ 《垃圾分類分得腦殼疼?隔壁日本大阪是

    這樣做的,一年能賺十多億》

    可別小瞧,燃燒廢棄物得到的能量不僅可用於蒸汽渦輪發電機,保證工廠的

    電力供應,還可以用於出售——把多餘的電賣出為工廠帶來穩定的收入。

    據大阪舞洲垃圾處理廠的負責人介紹,賣出的電能供兩萬戶家庭使用,工廠

    由此每年可獲得10-12億日元的收入。

    垃圾處理為工廠帶來經濟效益 / 《垃圾分類分得腦殼疼?隔壁日本大阪是這

    樣做的,一年能賺十多億》

    伴隨著日本垃圾分類一步步推進的,還有潛移默化之中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

    在周日午後的澀谷街頭,一個日式中二撿垃圾組合,用他們花樣百出的撿垃

    圾方式,傳遞環保的意義。

     

     

    時代組婆沙羅組合成員在街頭表演花式撿垃圾 

    他們是劇團成員,在工作之餘,會穿著武士衣服用武戲場面撿垃圾。

    擺出各種pose、耍酷地夾起瓶罐、對亂扔垃圾的路人“發脾氣”……

     

     

    這樣的街頭創意,他們已經堅持了十幾年。

     

     

    就像他們所說:“希望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大家覺得撿垃圾也很帥,引起

    大家自覺撿垃圾的興趣。”

    這讓他們收穫了頗高的人氣,也確實帶動了市民的環保意識。

    年輕人們組成了新的組合,時代組婆沙羅(BASARA),為環保做著自己

    的貢獻。

    眼下,日本正向著不產生垃圾的發展方向邁進。

    據東京都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對於不能再生利用的垃圾,要么使用統一的

    收費垃圾袋,要么超過一定量就要付費。

    從細化垃圾的分類處理逐步轉變為探討資源的循環利用,在有限的資源面前,

    環保這一議題值得被放大。

    就像上勝町的居民所說:

    希望環保,早日成為我們的一種本能。

    (本文轉自公眾號“網易公開課”,分享你想要的知識。)

     

    >資訊來源如下揭網址(點入網址;即出現原文字暨照片!)

    https://mp.weixin.qq.com/s/45p-xQQv37sxiN8v-gZUVw

         (感謝>廖德淘先生 2019.0.20 Email  轉貼提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