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土化戒治模式成效實務評析2014-09-10
  • 本土化戒治模式成效實務評析
     
    【矯正月刊第182期】
    ------------------------------------------------------------------------
     
     
    作者:張伯宏
     
    台灣新店戒治所所長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學博士
     
     
    作者:鄭安凱
     
    台灣新店戒治所輔導科長
     
    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碩士
     
     
    作者:洪嘉璣
     
    台灣新店戒治所心理師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碩士
     
     
     
    前言
     
    為貫徹蘇院長2005-2008全國反毒年之政策,法務部積極規劃成立獨立專責戒治所,期能改善過去戒治所與監所合署辦公之空間、人力、管理文化等因素限制,致戒治所角色未能彰顯與功效未能落實的問題,提昇戒治成效。台灣新店戒治所為北區獨立戒治所,於95年1月1日成立,自負有開創戒治新局之責,成立以來,秉持「治療勝於處罰」、「醫療先於司法」的原則,積極進行軟、硬體之建設,更遵部長指示,戮力於本土化戒治模式之規劃、擬定與執行。
     
    本所於95年4月10日完成首批受戒治人的接收後即積極落實推動本所草擬之本土化戒治模式,推動至今已有一年光景,期間依據行政管理三聯制-「計畫」、「執行」、「考核」之原則,兼顧「教導與回饋」,且於過程中透過參訪活動及研討會的開辦,不斷汲取各方意見,亦適時依實務上人力、物力、空間等現實狀況,檢討調整施行方式,不但要能克服方案推動上所遭遇之人力與環境條件的限制,亦期盼能在方案內容方面精益求精,此外,本所亦嘗試依各方案設計之目標研擬評量方法,使得檢視執行成效。茲將一年來本所推動本土化戒治模式之成果、收穫及檢討,藉由本文分享如后,期能抛磚引玉,促進各戒治所間相互交流與學習,也望讀者不吝指教與回饋。
     
     
    壹、   本土化戒治模式之內涵
     
    關於本土化戒治模式之理論架構本所曾以專文分享,並於矯正月刊刊登,故不在此重複贅述,以下僅簡要整理該模式之特點如下:
     
    一、  以宗教戒毒為主軸:藉由宗教的感化力量及個人最高信仰(highest belief)的建立,修補毒品對個人身、心、靈的傷害,克服難抵心癮。
     
    二、  採雙軌制之輔導策略:除依法務部頒定之「戒治所實施階段處遇課程應行注意事項」,提供調適期、心理輔導期及社會適應期應有之教育課程(一般處遇)外,同時積極引進社會及宗教團體等資源,參考台南明德戒毒分監之處遇模式,規劃較長期之處遇方案(特殊處遇),供受戒治人依其個人意願參加。
     
    三、  實施司法與醫療的整合:我國刑事政策將受戒治人定位為「病犯」,意義為以強制力使吸毒者接受醫療處遇,因此戒治所要發揮應有之功能,則司法與醫療專業缺一不可,本所藉由自去年起衛生署指派醫療院所入所提供戒治醫療服務的機會,嘗試整合司法與醫療系統,建立一套可以永續經營之合作模式。
     
    四、  重視更生保護與職能教育:為使受戒治人出所之生活適應能力得以提升,本所特別重視受戒治人所內更保認輔制度與職能教育的推動,使能增加社會支持系統與建立正確就業及工作價值觀,俾利社區之再犯預防。
     
    五、  強化機構戒治與社區復歸之銜接:積極落實所外追蹤輔導,使能延續所內輔導成效,強化預防再犯。
     
     
    貳、   雙軌制戒治模式執行情形
     
    所謂雙軌制係指一般處遇與特殊處遇之並行。本所於受戒治人入所後,即依受戒治人之戒毒意願及宗教信仰或信仰意願,由其自由選擇是否參加特殊處遇方案,無意願者則施予一般處遇。
     
    截至96年3月底,本所累計收容受戒治人528人,出所311人,其中有209名於戒治期間移所或因另案接續至他監執行徒刑,僅102名(占33%)直接復歸社會。至於本所每月之收容總量,礙於硬體之限制,至今仍維持在250名左右,且受戒治人之來源為台北戒治所移所者。
     
     
     
    一、   一般處遇成效評估
     
    一般處遇著重於各類課程之充足時數的提供、授課教師之專業知能與教學品質,及受戒治人學習興趣與成效的提昇。本所每兩週召開管教小組會議乙次,除依「戒治處遇成效評估辦法」評定受戒治人之學習表現與成果外,亦針對5至10名受戒治人進行個案討論,以便了解受戒治人之個別需求,落實處遇個別化。
     
    另外,本所設計問卷每半年進行師資評鑑乙次,以反映受戒治人及業務承辦人對一般處遇課程安排之意見,作為教師續聘與否及課程安排調整之依據。去年本所進行師資評鑑乙次,以抽樣方式了解受戒治人對每位授課教師的教學觀感,在32位受評鑑者中,有2位教師分數不及70分,本所立即進一步了解原因後與老師溝通,今年5月本所再次進行師資評鑑,結果顯示該2名老師之授課情形已大幅改善,但有1位老師因個人時間因素未能固定教學時間,本所將另尋師資,以顧全教學品質。另外,比較各師資之得分,可推測受戒治人對於衛生教育課程及醫療團體之老師的專業較為認同,亦認為授課內容對自己助益較大;在課程內容的安排方面,受戒治人則期待有更多的戶外活動課程。惟此次師資評鑑,施測流程尚未標準化,且僅就少數受戒治人施測,結果欠缺代表性,另外問卷缺乏測謊題,受戒治人傾向依其對老師之主觀喜好或性別等不客觀因素評定分數,影響評量之正確性,這些事後的檢討,將有助師資評鑑問卷之修正及更健全之師資評鑑機制的建立。
     
    二、   特殊處遇成效評估
     
    截至今(96)年3月底,本所計開辦有笑笑功、天恩彌勒佛、佛教、基督教及天主教等5個特殊處遇班。
     
    (一) 笑笑功班
     
    笑笑功由笑笑功創始人高瑞協老師與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合作開辦,第一期招收學員30名,在3個月的課程中,每週進行6小時「生命教育」課程,及5次100分鐘的「笑笑功」練功。為了解成效,高老師透過問卷、觀察學員面部表情、身體姿態及參與程度等多向度,評量學員之學習情形,其中兩次施測「中文版幽默量表(CHS)」,結果顯示該活動的介入對學員幽默感有顯著的提昇;「情緒臉譜量表」之施測結果顯示,對於正向情緒之提昇則未有一致性之結果,但80%以上的學員皆自述於練功過程中常出現快樂感覺;另有3成學員主觀認為參加笑笑功後其睡眠問題獲得部分改善。惟該方案在推行一期後,因主辦單位人力、時間及經費之限制而停止開辦,甚為可惜。
     
    (二)                                                         天恩彌勒佛院戒毒輔導班
     
    天恩彌勒佛院戒毒輔導班,由社團法人台北縣、市彌勒大道弘慈會負責規劃開辦,教學方式以書法練習及影片欣賞為主,透過書法的練習尚可協助受戒治人穩定情緒、培養耐心、恆心,及正當休閒習慣,而影片欣賞及則可寓教化於娛樂,提昇學習動機,並藉影片內容,引導學員探索個人腳本,提昇自我覺察,進而相互分享、成長。本班3個月為一期,每週上課3次,每次3小時,開辦以來已順利開班至第三期,分別有學員15、25、15名。
     
    (三) 佛教班
     
    佛光山金光明寺長期支援本所佛教戒毒輔導方案之開辦,截至今(96)年3月底,已有三期學員結業,分別有學員30、15及20名參訓。第四期開辦中,學員5名。佛教班每期3個月,每週進行5次,每次3小時,由金光明寺指派法師至所教授佛法、禪修等相關課程,針對有特殊需求之學員,每期亦會帶領學員體驗一日夜之「八關齋戒會」,感受佛法清淨無求之生活,若有學員有意皈依,亦會為學員舉行「佛教皈依三寶」典禮。另外,自第二期起,該方案更加入認輔追蹤輔導計畫,對於有意願之學員於出所後將持續提供一年完整之追蹤輔導計畫。
     
    (四)     基督教班
     
    基督教戒毒輔導方案部分,長期由基督教更生團契開辦,實施近一年來,該團體依開辦心得,將方案研修得更為完整。課程的設計以基督教信仰為核心,每期分兩階段進行,每一階段皆維期12週,每週一至五進行半天,週六進行一天。第一階段之目的在與學員建立情誼,透過互動式教學方式,提供多元課程,使兼顧課程活潑性及啟發性,並依學員之個別需求提供個別諮商,今年3月起更有弟兄每週2次夜間駐所,進行個別或團體輔導。第二階段在穩定對基督的信仰,加強個人靈修及著重個人生命經驗的小組分享,以促進學員間的彼此激勵與學習。此外,對於出所學員,則視學員意願提供有中途之家、更生學院、教會介紹及關懷探訪等不同形式之追蹤輔導。基督教班目前開辦至第二期,皆有學員各30名。
     
    (五) 天主教班
     
    本所於今年3月引進天主教戒毒輔導方案,使宗教處遇方案更為多元。天主教班由天主教監獄服務社協助規劃戒毒輔導方案,初期以2個月為一階段,第一期收有學員10名,旨在透過福傳專題的討論,促使受戒治人認識天父、強化信仰力量及培養成熟健康之價值觀。
     
    為瞭解特殊處遇方案對參加成員之影響,本所設計兩份各20題的特殊處遇方案評估問卷:「過程評估量表」與「結果評估量表」,並有系統地施測及進行統計分析。前者施測次數與時間依方案整體時間的長短進行五至六次;結果評估量表則於方案進行初期及結束後各施測一次,另隨機抽樣30位僅接受一般處遇之受戒治人作為對照組。茲將統計結果分享如次:
     
    2.     經由獨立樣本T檢定與重複樣本差異性檢定,結果指出三個特殊處遇方案之結果評估量表與過程評估量表得分皆高於一般處遇樣本之得分,且具有顯著差異性,顯示參與特殊方案之學員對於所接受之處遇的滿意度高於一般處遇之受戒治人。
     
    3.     結果評估量表方面,三個特殊處遇方案的前後測皆無顯著差異,推測可能和方案的時間太短難以看出變化有關。
     
    4.     過程評估量表方面,佛教班之施測結果,於不同時間施測之過程評量中具有顯著差異性,另外二組未達顯著差異性。此結果代表之意函需有進一步系統性的探討。
     
    參、 戒治醫療處遇
     
    本所戒治醫療處遇方案有包括「受戒治人出所準備計畫」及「美沙冬替代療法試辦計畫」。
     
    一、   受戒治人出所準備計畫
     
    關於本所受戒治人出所準備計畫之內容及執行流程(如圖1),曾刊登於矯正月刊,本段將僅就該計畫之執行成果分享之。截至96年3月底,共有408名受戒治人完成評估,扣除中途移監者,進入該方案人數有325(占79.66%)。計出所準備計畫共提供精神狀態評估474人次,個別諮商503人次,團體治療(包括心理治療團體及職能治療團體)2,787人次。
     
    為了解戒治醫療處遇計畫之執行成效,戒治醫療團隊乃依計畫執行內容,研擬執行成效指標,並定期分享相關統計報表,以便隨時追蹤計畫落實情形及成果。戒治醫療整合計畫之成效指標可區分為所內指標及所外指標兩類。所內指標包括「追蹤同意率」及「戒治所初步追蹤率」,前者係指同意接受追蹤人數與接受醫療處置人數之比率,其中同意接受追蹤人數又分為「醫療處置前」及「醫療處置後」,後者則定義為戒治所完成追蹤人數與出所回社區人數之比率;所外指標則包括「追蹤輔導率」及「司法再犯率」,其中追蹤輔導率又細分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九個月及一年之追蹤輔導率,再犯率則包含「出所再犯率」及「社區輔導後再犯率」。截至96年3月底,戒治醫療整合計畫之收案率達100%,醫療處置前同意接受追蹤之個案數僅占39.4%,但於醫療處置後,同意接受追蹤率則達100%,成長60.6%,顯見醫療處遇的介入可大大提昇受戒治人出所追蹤的意願及接受度,俾利所外追蹤輔導工作的落實。另外,在本所社工員用心執行出所聯繫與追蹤輔導工作下,使戒治所初步追蹤率即高達88.2%。在所外指標方面,一個月、三個月及六個月的追蹤輔導率分別達到100%、89%及100%;目前查獲之再犯毒品人數3名,司法再犯率平均為2.9%(以102復歸社會者為分母計之),依據法務統計資料顯示本所屬低再犯率之戒治所,戒治醫療處遇堪稱頗具成效(執行成效詳參表2)。
     
     
    美沙冬替代療法試辦計畫
     
    隨著毒癮愛滋疫情的急遽擴散,政府於中央及地方積極推動減害計畫,以控制疫情的蔓延。去(95)年9月21日法務部與衛生署召開「矯正機關內施行鴉片類物質成癮替代療法可行性之研議」會議,決議由本所優先進行矯正機關內美沙冬替代治療之試辦計畫,試辦期間自開會當日起算,至今(96)年12月31日,期間經費則由衛生署支應。本所接獲指示立即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衛生署桃園療養院及八里療養院等三家醫療單位數次召開會議,針對美沙冬替代療法於新店戒治所實施之爭議問題的因應及執行細節進行討論,遂於1月17日由桃園療養院草擬「台灣新店戒治所美沙冬替代治療試辦計畫」計畫書函報衛生署及法務部核定,使得於2月正式推動本方案。
     
    試辦計畫書擬定後,本所及醫療單位持續於每月的戒治醫療整合會議中,針對實際執行上相關的議題,特別是藥品的管控、投藥流程、人員排班等問題進行協調,同時比照社區醫院執行美沙冬門診之標準,進行相關醫療設備之文書工作及軟、硬體的建置,至3月中上述工作方陸續完成。且為求週延,整個方案研議過程中,桃園療養院更邀請澳洲美沙冬替代治療權威Dr. Richard Matthew來台,以研討會的形式進行相關議題的討論,及對我國目前矯正機關施行替代療法提出具體建議,本所相關人員亦開始接受教育訓練課程,以充實從事替代療法之相關知能。
     
    為求嚴謹及考量本所相關之硬體條件,本試辦計畫以20位有意願之愛滋感染者為對象,收案條件除個案需符合施以美沙冬藥物之身、心健康條件及簽寫同意書外,亦需於個案出所前一個月方開始投以美沙冬藥物。唯3月21日戒治處分執行條例修法前,戒治所得拒收愛滋感染受戒治人,本所當時僅3名感染愛滋之受戒治人,因此,法務部及衛生署決議將北區監獄(包括基隆、台北、桃園、新竹等四監獄)感染愛滋之毒品犯納入收案對象,由法務部彙整名冊,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協調醫療機構派員至各監進行診斷、篩選及收案事宜,並於2月分別從桃園、台北及新竹監獄移入17名有意願參加替代療法之愛滋毒品犯受刑人。同時間,醫療團隊展開收案作業,由專業醫師針對有意願之個案,進行精神診斷及相關心理、生理健康檢查。
     
    截至3月底,本所收容之20名愛滋毒癮收容人中,有6名受刑人符合收案標準,且為求小心謹慎,於開始服藥前,醫療團隊會先通知家屬,並取得家屬同意書。3月21日,醫療團隊對第一位個案給藥,此個案已於4月3日出所,並由醫療院所持續追蹤中。4月11日醫療團隊再對另2名收容人投藥,其餘符合收案之收容人,則將陸續訂定最佳給藥時程,提供美沙冬替代治療。
     
    於矯正機關推動替代療法,本計畫屬全國首例,其執行與社區美沙冬門診有別,不僅要審慎評量矯正單位配合推動時,在環境與文化上的相關限制,加以因應克服,推動時涉及的單位亦多,亦需加以協商溝通,本計畫在規劃近半年後方能正式著手實施,實施至今近3個月,各方面的配合已能漸入佳境,醫療團隊亦將於年底提出具體成效報告,以為全國矯正單位是否擴大推動之參考。
     
    肆、   職能訓練方案
     
    本所至去(95)年8月起陸續開辦職能訓練班,截至今(96)年3月底,共開辦有4種職能訓練方案,其執行情形與成果分述如下:
     
    一、   園藝班
     
    本所與臺灣更生保護會臺北分會及臺灣大學園藝系合作規畫由臺灣大學園藝系博士班學生擔任師資的園藝班課程,每期持續3個月,每週進行2次,每次3小時。課程內容含蓋一般學科(職業訓練、職業道德、法律常識與更生保護會業務簡介)及專業學科(種籽發芽、移盆、分株及綠雕、組合盆栽等),教學方式活潑有趣,不僅由學員親自動手栽培植物,還以栽培之植物為食材教授點心的烘焙。第一期園藝班有學員20名,有16人順利結業,4人因停戒未完成課程或因違規遭退訓。第二期仍在進行中,有學員24名,將於4月結訓。在成果方面,園藝班是受戒治人最熱烈報名參與的課程之一,學員與授課教師互動良好,所有學員在接受完課程訓練後,已具備園藝的基礎概念及技能,如撥種、移盆、分株及組合盆栽等,同時在課程的潛移默化中,逐漸提高自信心、責任感,受訓學員的違規情節亦遠低於全所受戒治人違規情形。
     
    二、   英語會話班
     
    本所開辦之英語會話班由受戒治人主動報名參訓,目的在協助受戒治人奠定外語能力基礎,並從學習中建立自信。本班師資為從事英語教學及翻譯工作之專業人士,每期進行10至12週,每週上課2次(一次為英文教學課程,一次為英語實習課程),每次3小時,課程內容包括聽、說、讀、寫四種能力的訓練,同時強調教材選用及教學方式的多樣化,以提升學習動機及興趣。成果評鑑方面,本班固定於期末舉辦檢定考試,內容包含所有教授之課程範圍,通過檢定者方頒發結業證書,此外,授課講師普遍反應學員上課認真,結訓時,亦皆已具備日常生活的溝通能力及自我介紹,對於日後的職場競爭上,具有加分作用,也增強了學員們的就業信心。截至96年3月底,英語會話班已開辦兩期,每期招收學員20名,共40名,其中獲頒結業證書者28名,未完成結訓者乃因於參訓期間即停戒出所或因違規遭退訓。本班第三期目前已進入招生階段,預計招收15到20位學員,並於96年4月中旬正式開課。
     
    三、   摩登輕食班
     
    本所基於就業、創業市場需求的考量,於今年2月開辦「摩登輕食班」,除聘請具有豐富實務經驗的業者入所授課,透過實際的操作教導學員認識各類咖啡、沖者器具及沖煮調製咖啡、水果茶外,亦對學員加強職業道德及法律常識與更生保護會業務介紹,或安排現今流行的咖啡車業者現身說法,藉此讓受戒治人從中培養強烈學習興趣並努力學習使為一技之長,甚至出所後能以此技能謀生創業。摩登輕食班亦以3個月為一期,每週上課2次,每次3小時,第一期招收學員24名。摩登輕食班開訓至今,學員們與老師的互動融洽,學習態度認真,預計在課程結束時,所有學員皆具備沖調咖啡、水果茶、製作三明治、義大利麵等能力,對於要從事餐飲業者多有助益。
     
    四、 電腦應用班
     
    隨著e化社會的來臨,為提昇受戒治人電腦操作相關知能,本所於3月已著手與更生保護會臺北分會協商洽辦「電腦應用班」,著重具實用性之office軟體與網路應用之教學,目前有學員10名。
     
    由於受戒治人戒治期間以一年為限,本所之技訓要能真正協助學員建立一謀生技能有其因難,乃著重於職能教育的概念,本所受戒治人對於技訓班普遍反應良好,認為有助培養良好休閒嗜好,且能增廣見聞。為了讓更多受戒治人從技訓方案中獲益,本所正積極開辦更多不同類行的班別,如6月將與天主教監獄服務社合作開辦「紙雕研習班」。
     
    伍、   再犯危險性評估
     
    為能以科學化的方式建立客觀、標準化、具信效度的評估表,瞭解受戒治人藥物成癮復發之風險程度,提供預防復發處遇介入及出所追蹤輔導重點之參考,本所自95年9月著手再犯預測評估量表的研究,本評估量表共分靜態因子與動態因子二大部分。
     
    靜態因子部分,初步擬訂之再犯預測量表包括社會家庭、個人狀態、犯罪史等向度,共評量28個因子,量表總分可為0至80分,由心理師或社工員於受戒治人出所前完成評估,截至96年3月底,收集有效問卷73份,僅將初步結果分享如下。73位樣本的平均分數為37.6分(最低12分,最高80分),標準差11.2,分佈偏態0.31,峰度-0.27,樣本的分配近似常態分配,若以平均數正負1個標準差作為切截分數,區分高(得分高於48.8)、中、低(得分低於26.47)再犯風險組,則73位受戒治人中屬「高度再犯者」有13位(17.8%);「中度再犯者」51位(69.9%);屬「低度再犯者」則有9位(12.3%)。依據初步取樣73位及統計結果,量表之信度、效度尚待透過更多樣本的累積分析、評估者間一致性的研究以及與後續司法再犯率的相關比較等獲得確立,以便找出再犯模式的預測指標。
     
    動態因子部份,有效樣本共計73份,其中曾經參與本所特殊處遇宗教及技能訓練輔導者共計48位,參與ㄧ般戒治處遇課程者25位。針對上述73位受戒治人日常生活考核結果發現,參與特殊處遇宗教戒毒班或技能訓練班者,僅有1位天恩彌勒佛學員在所違規1次。另外,參與一般戒治處遇課程者,則有4位在所違規(違規4次者1人,3次1人,2次1人,1次1人),動態因子結果統計發現,上述參與特殊處遇團體之受戒治人,違規次數明顯較少,情緒上也較一般戒治課程者佳,顯示本所特殊處遇宗教戒毒、職能教育訓練確實有其成效。
     
    經由上述研究分析顯示,我們可以從施測過程中尋找明確記分描述,降低主觀性因素,亦可從上述結果中,依再犯性高低不同,研擬相對之輔導策略。目前本所對於高度再犯者,擬除積極施予輔導治療外,亦將列為後續美沙冬替代療法之優先篩選個案,此外,個案出所後專函轉介至更生保護單位、警察局、毒品危害防制中心、署立療養院及宗教團體等,加強追蹤輔導工作,期能藉由高風險再犯預測結果,施以一連串配套措施,將再犯可能性降到最低。
     
    陸、   出所追蹤輔導方案
     
    本所對於出所追蹤輔導方案的推動尤為重視,擬定有一結合醫療、更保、警政、毒品危害防制中心及社會與宗教團體等資源的追蹤輔導機制(流程如圖2),並逐一與入所提供社會資源或宗教戒毒輔導方案之單位團體溝通,建議於特殊處遇方案內容中加入出所追蹤輔導的部分,且請各單位儘速於社區成立或提供追蹤輔導場所(如專門的會談場所、中途之家等),使能符合有意願持續接受社區戒毒治療之受戒治人的需求。
     
    本所受戒治人出所後,立即由社工員將受戒治人的資料以密件函知受戒治人戶籍所在地之警察局、更生保護及近來於各縣市政府成立之毒品危害防制中心,俾利各單位進行追蹤輔導,另一方面會於兩週內,逐一以電話方式聯繫出所受戒治人,提供第一次的追蹤輔導服務,而後將受戒治人轉介醫療單位接續後續至少一年的追蹤輔導。截至96年3月底,本所出所人數共311人,其中有102人(32.8%)為停止戒治後直接回歸社區者。本所追蹤情形詳如表3,102名直接復歸社區之受戒治人中,取得聯繫者90人,並分別轉介給桃園療養院(43人)、八里療養院(45人)、台北立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2人),另有12位未取得聯繫。對於失聯者,則移請更生保護會加強協尋及追蹤。在更生保護系統方面,則請更生輔導員提前入所進行個案認輔,建立與受戒治人之良好輔導關係,俾利出所後順利長期追蹤輔導。目前更生保護會台北分會及士林分會分別有7名(每名輔導員認輔3位受戒治人)及1名(認輔7位受戒治人)更生輔導員每月入所一次,進行個案輔導工作,共認輔28名受戒治人,其中有4位已停止戒治出所。
     
    另外,本所已於今年先後拜訪台北市及台北縣毒品危害防制中心,一方面了解其機構功能,一方面協談出所追蹤輔導之雙方合作、配合機制。其中台北縣毒品危害防制中心已擬定具體之服務流程(茲將台北縣毒品危害防制中心服務流程圖摘述如圖3)及收案對象篩檢表,由本所於受戒治人出所前依篩檢表收集受戒治人之基本資料、戒毒經驗、及未來的出所需求等相關資料,再於受戒治人出所後將資料寄與該中心,進而依受戒治人之需求提供就學、就醫、就業、就養等服務,俾能真正協助受戒治人復歸社區的生活適應力。本所期盼未來皆能與各地方之毒品危害防制中心建立類似之合作模式。
     
     
     
     
     
    柒、   問題檢討
     
    本段將分項檢討這一年本所業務執行過程中之困難與問題。
     
    一、 軟、硬體建設不足,影響處遇方案之推動
     
    本所前身為新店軍監,在硬體上需大幅修繕方能符合受戒治人收置需求,唯過去一年經費短缺,即便本所占地廣闊,卻也僅能就某一區域進行空間之修繕,這一年來,本所大量引進團體及師資提供多樣且多元之處遇課程及技訓班別,卻面臨教學、輔導空間不足,及教學設備不足的情況,常需耗時協調空間的使用,影響課程的推動及受戒治人學習品質。
     
    二、 接收移所受戒治人,受戒治人處遇未能聯貫
     
    如前述本所至今因限於可使用空間及經費限制,未能充足新收作業所需之各項設備,且未能充足軟硬體因應各類身心狀況之受戒治人,故收置對象皆源於台北戒治所受戒治人,致受戒治人易比較兩所處遇及管理制度,而易生抱怨,影響學習情緒,甚至戒護囚情。加上本所目前有收容量250人之限制,而受戒治人出所速度不及新收速度,常出現調適期人數漸減而等待期人數激增的情形,造成處遇課程安排上的不順暢,受戒治人處遇未能聯貫。另外,因本所師資與台北戒治所部分重複,移所亦導致同學重複接受同一位師資之相同課程而對學習缺乏興趣,影響教學秩序及學習成效,對此本所除充實師資群外,亦積極與授課老師溝通改進,調整教學內容,以提昇受戒治人學習動機。
     
    三、 醫療資源欠穩定性,戒治醫療整合計畫不易永續經營
     
        成癮戒治業務涉及司法與醫療兩各自獨立且專業的區塊,甚至有些處遇措施(如美沙冬替代治療)更是醫療為主、司法為輔,然而戒治所長期無充足預算使能獨立擁有充配的醫療資源,導致戒治所中醫療與司法處遇介入比率相差懸殊,無法整合而影響甚至降低整體司法醫療處遇的成效。本所截至今年底幸有衛生署提供預算及醫療資源進駐本所,使戒治醫療始具實質,施行近一年來,亦顯見初步成效,但因醫療資源非專責專人進駐,影響醫療業務推動上的立即性與時效性,醫療品質也就受到影響,甚至進駐之醫療單位其本身的醫療業務也因支援人力的調配多少受到影響,加上此次之合作計畫及其相關預算的提撥僅至96年底,非政府長期穩定編列之預算,亦使戒治醫療整合永續經營變數增加。期望政府重視相關議題,唯使戒治所有能力並確實擁有獨力而充足之醫療資源,才是落實提昇戒治成效的長久之計。
     
    四、 缺乏專業人力及就業媒合,影響職能訓練效益
     
    由於戒治期間最長為一年,戒治所內無法辦理長期且專業技術性的職業訓練,使受戒治人透過技術檢定獲得一技之長,因此多以短期的技能訓練為主。且專家認為,受戒治人乃因長期施用毒品,致生活型態與工作價值扭曲,因此處遇的重點不在一技之長的習得而是提供職能治療,矯正受戒治人之工作態度與工作習慣,使所內的技能訓練成為引發受戒治人接受職業訓練的觸媒,增加他們復歸社會後的生活適應能力,然本所目前缺乏專責的訓練師,更沒有職能治療師的編制,加上經費不足,在在都影響職能訓練業務推動之效益。此外,依本所追蹤輔導的統計數據,出所後就業者僅占28.9%,顯示就業率低,然擁有穩定工作實為受戒治人復歸社區後預防復發之有利因子,期望政府能整合地方職訓及就業資源,引入專業人力入所,於受戒治人出所前提供就業諮商與就業媒合,以提昇受戒治人出所後之就業率,進而提昇戒治成效。
     
    五、 民間、官方戒毒資源整合不易且機構不足,追蹤輔導不易落實
     
        本所雖引進諸多社會資源,協助提供各類所內及所外輔導,並建立一含蓋警政、醫療、更保及社會/宗教團體等資源之受戒治人出所追蹤輔導機制,但因社區追蹤無法源依據,非能強制介入,追蹤輔導單位是否積極主動介入對追蹤輔導的落實影響大,以本所情形而言,因僅在醫療方面,有專款進行戒治醫療的整合計畫,追蹤輔導介入的主動性較高,成效亦較明顯,致於部分進駐本所之社會及宗教團體雖也規劃有社區追蹤輔導方案,但因人力、經費等限制,對於出所之受戒治人的追蹤輔導以被動介入為主,至於警政和更保部分,因行政體系不同,得有更多的協商及合作機制,方能提昇追蹤輔導的實質效能。也因各追蹤輔導資源所屬之行政體系不同,如何加以彼此整合才不致造成資源的重覆,導致主動性的追蹤輔導反造成出所受戒治人之負擔,及如何建立資訊共享平台,俾利受戒治人復歸社會之適應情況的掌握,皆是很大的挑戰。
     
        另因社區追蹤輔導對出所受戒治人無強制力,加強受戒治人主動尋求社區追蹤輔導機構協助預防再犯之意願就變成是戒治所內處遇的重要目標之一,但如此之處遇應有足夠之官方社區追蹤輔導的資源做為後盾,雖然目前國內官方的社區追蹤輔導機構有各地毒品危害防制中心,及衛生署與法務部合作開辦之茄荖社區,但前者為任務編組,獨立運作相關業務之專業人力嚴重不足,其轉介及提供諮商輔導等功能皆未能彰顯,而茄荖社區僅30床的容額,目前又因遴選條件嚴謹及人力吃緊等因素,收容情形受限,期待政府投入更多人力與經費,成立更多官方社區治療機構及中途之家,落實社區戒癮服務,以真正改善毒害問題。
     
    結語
     
    根據文獻資料顯示,戒治處遇計畫與受戒治人出所適應性有高度相關,亦即戒治處遇計畫之良窳影響受戒治人出所之適應,而復歸社會之適應狀況將對毒品再犯有決定性的影響,換言之,戒治處遇模式的擬定與落實推動,對戒治成效有決定性之影響。本所之終極目標乃盼成癮者經歷一套完備的戒治方案處遇後,克能有效地降低其毒品再犯風險。現階段本所已廣泛應用社會、宗教資源,提供多元化之處遇模式,並擁有陣容堅強的醫療團隊進駐及合作,協助本所戒治醫療服務的提供及品質的提昇。依法務部統計資料顯示,本所截至96年3月,出所再犯毒品罪人數3名,再犯率1.4%,此成果對本所所有同仁的努力有相當大的鼓舞,唯本所成立至今僅一年,本所所述之各項業務推動之檢視的時間尚短,尚不足稱本所已具良好成效,本所自應秉持虛心學習的態度,更積極研擬更客觀健全之評量方式,隨時根據評量結果檢討改進,及積極克服前述提及之各項處遇執行中之困難與問題,使各處遇方案之推動更為順暢且符合受戒治人之多元需求,提昇處遇成效,期待在本所全體同仁及所有醫療團隊持續秉持競競業業精神的努力及長官的支持下,創造毒品戒治新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