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國在古代的時候到底叫中國什麼?>中華文化2019-05-24
  • 外國在古代的時候到底叫中國什麼?

     

    北京九親文化 今天

     

    有些朋友問,到底我們中國China的稱呼到底是哪裡來的呢?古代外國人到

    底如何稱呼我們的呢?在這裡,我做一個簡單的敘述。

    現在很多人都把秦的英文為是Chin,做為中國Chin的詞源,主要理由有兩

    個方面:

    一是當時的秦國身處中國西部是連接歐亞的門戶,當西亞波斯等外族與中國

    接觸時,自然就整個中華大地的稱呼用秦來統稱。二是就單純認為這兩個詞

    很像,而且,秦的韋氏英語就是Chin,所以就把China 和Chin當成一回事

    了。貌似這兩個說法都很有道理,但是還是缺乏嚴謹的考據態度。這兩個說

    法都有一個致命硬傷,那就是都沒合理解釋chin的來源。

     

          意大利教士衛匡國

     

    我們目前已經知道現在盛行的說法是China源自“秦”的梵語譯音Chin,此說

    源自十七世紀傳教士衛匡國(Martino Martini, 1655)。但是在這之前,根

    本沒有任何資料記載這種說法。為什麼從秦國開始到1655年,這長達二千多

    年的漫漫歷史為什麼西方史料、文字都沒有將秦chin記錄下來呢,我認為只

    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此之前,中國根本就沒有這個稱謂。

     

    那外族到底是如何稱呼我們中華的呢?其實這就是個問題,因為當時稱呼中

    國名稱真的很多,比如:Seres (與絲有關),甚至還有Taugas(桃花石)。

    但這些稱呼都和現在China有關係。那麼China是從哪裡來的呢?

     

    我們在唐朝唐玄宗《題梵書》找到一些線索

     

    《題梵書》:“鶴立蛇形勢未休,五天文字(梵文)鬼神愁。

                           支那弟子無言語,穿耳胡僧笑點頭。”

     

    宋史也有相關記載:

     

    《宋史.天竺國傳》:“天竺表來,譯雲伏願支那皇帝福壽圓滿”。

     

    大家發現沒有,中國在唐宋時期,天竺對中華的稱呼是“支那”,起碼可以說

    明這種說法從唐朝一種延續到宋朝,而且這稱呼被中國官方朝廷所認可,由

    此可斷定“支那”源自梵語無疑,這和日本人叫倭人,哪怕國名叫日本是一個

    道理,當時天竺將中華叫支那,也就是說,是外族天竺給與中華的一種稱謂,

    那麼天竺的梵文是如何拼寫支那的呢?

     

    支那直接源自梵文Cina,意指智慧深沉之國。梵文羅馬字c 是音標音/c/,近

    似官話j 或粵語dz(支),簡言之,用/j/ (衣)的音位讀”資”音。所以Cina

    自古音譯為支那、脂那或至那等。如上所述,支那原義並無貶低的意思,反

    而還有智慧、思維之意。

     

    當年是天竺學了中華語言,將寫成Chin,音譯自然就是支那

     

    可能有讀者會說了,恐怕當年是天竺學了中華語言,將秦寫成Chin,音譯自

    然就是支那。但是我想說的是,天竺是一個跟中國有著一樣悠久歷史的國度,

    在公元前一千年的印度文獻已有Cina一詞,可是,當時的中華大地尚未有秦,

    即便周朝也是才剛剛建立,若說要音譯也應音譯”週”,可見Cina並非源自對

    中國語言的譯音,而是梵文的固有語,意思就是指東方智慧之國。

     

    更重要的是「秦」在上古漢語中屬於濁音聲母[z]或[dz],近代才變為清音[tsʰ]

    或[tɕʰ],而且漢語吳方言和湘方言中仍然保留了濁音。古代印度以及西域諸民

    族的語言都不缺乏濁音,為何要用清音[ç]或[s]對譯呢?

    另外,說起秦對於西方戎狄的影響並不強大,甚至不如晉,所以有的學者認為

    Cina是指晉,其實也不必太追究了,總之這就是古印度對中國的稱呼。

     

    回到Cina,當梵文Cina支那被指定為中國之後,這種稱呼傳至中亞、南亞各

    地,目前的馬來亞文“中國”正是Cina,而且ci音和梵語一樣是清音且不送氣。

     

    講到這裡,可以介紹一下當時中亞和歐洲稱呼中國是什麼,他們是稱中國為

    Kitaj或其轉音(英文是Cathay),這稱呼其實是源自Khitan(契丹)之名。

    因中亞民族最早接觸到的中原人是統治中國北部的遼國契丹人,尤其是在西

    北部的西遼。後經蒙古軍西征將Kitaj之名傳遍中亞、東歐繼而西歐,而蒙古

    自身也稱其統治的中國北部為Kitaj,故馬可波羅亦稱中國北方為”契丹”。事

    實上西方至清初還以為中國一直分為Kitaj及China兩個國家,葡萄牙人早期

    的中國地圖也是北Kitaj南China(尤其是他們熟知的珠三角地區)。至今俄

    語及其他前蘇聯國家的語言仍稱中國為Kitaj或其轉音。

     

    1459年製成的弗拉·毛羅地圖中右上角的"Chataio",即葡萄牙語的“契丹”

     

    葡萄牙是比較早開始和中國接觸的西方國家,他們通過賄賂的方式長駐澳門,

    此乃後話,公元1511年,葡萄牙入侵東南亞地區,從當地人口中得知Cina

    名,轉讀為China(葡語ch讀作sh)。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到了1655年China

    才出現在傳教士衛匡國的筆下。葡萄牙人將China之名帶回歐洲,隨後包括其

    轉寫及轉音在歐洲日漸盛行,最終蓋過了Kitaj (Cathay),成為當今世界對

    中國的稱呼China。

     


    來源:今日頭條號歷史偵查處

     

     

    >資訊來源如下揭網址(點入網址;即出現原文字暨照片!)

    https://mp.weixin.qq.com/s/hNHQZmUrXbcWvAhYg6P5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