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釋迦牟尼佛涅槃前;留下的遺訓;請終身牢記!>人生哲語!2021-03-19
  • 釋迦牟尼佛涅槃前,留下的遺訓,請終身牢記!

     

        佛陀不久進入了拘尸那迦羅城,吩咐阿難道:“你去為我在娑羅雙樹間

    床,頭在北面向西。我的教法最近可以北方弘傳,未來也會盛行在

    西方。於今夜將入涅槃。”

        阿難和大家聽了都淚流不止。後來大家商量光是這樣啼哭沒有甚麼用,

    要緊的是向佛陀請示,未來如何使正法久住。經過商量以後,公推阿難

    問佛陀道:“佛陀!我們弟子大家禁不住傷感之情,有四個問題最後請示佛

    陀: 

    “第一、佛陀住世的時候,我們大家依佛陀為師,佛陀涅槃以後,我們依誰

                 為師呢?

    “第二、佛陀住世的時候,我們依佛陀安住,佛陀涅槃以後,我們依甚麼而

                 安住呢? 

    “第三、佛陀住世的時候,兇惡的人有佛陀調伏,佛陀涅槃以後,兇惡的人

                 如何去調伏呢?

    “第四、佛陀住世時,佛陀的言教,大家易生信解,佛陀涅槃以後,經典的

                 結集,如何才能叫人起信呢?”

        佛陀慈祥愷悌的回答道:

    “阿難!你代表大家提出這四個問題來問我,確實非常重要。“你們不要這麼

    悲泣,要是捨利弗目犍連還是在世的話,一定不會像你們這樣;大迦葉

    刻還在途中,我涅槃前他是來不及趕到。

    你們要認識法性。佛陀如果以應身住世的話,這終是無常之相;唯有佛陀進

    涅槃你們依法而行,才是佛陀常住在世間!

        “我現在答覆你們的四個問題,你們好好的記著: 

    “第一、你問我涅槃以後,依誰為師:應依戒為師。  

    “第二、你問我涅槃以後,應依何安住:應依四念處安住。  

    “第三、你問我涅槃以後,惡人如何調伏:應默擯置之。 

    “第四、你問我涅槃以後,經典如何叫人起信:應在一切經首安'如是我聞'

                 之句。

        “阿難!你們應常常思慕佛陀的生處,佛陀的悟處,佛陀的說法處,佛陀

    涅槃處。要緊的是身常行慈,口常行慈,意常行慈。別的不用掛心,現

    不要悲傷,趕快去娑羅雙樹間為我敷座設床。”

        佛陀的話,阿難和大家聽得更感動、更傷心!

     

        佛陀在娑羅雙樹間,左近有五百力士聽說佛陀將要進入涅槃,大家都來

    佛陀頂禮這以後,又有一個外道須跋陀羅,年齡已一百餘歲,在外道

    是很有學識道德的長者。然未聞正法,始終沒有開悟。

        這一天聽說大覺佛陀要在這裡涅槃,想到慧燈將要熄滅,法船將要沉沒,

    他不得不帶著勇氣匆忙的前來向佛陀請教,以打破他胸中一向的疑團。

        須跋陀羅到達娑羅雙樹,穿過重重跪在地下皈依佛陀的人。正當阿難侍

    奉著佛陀,阿難一見來者是個外道,怕他是來和佛陀辯論,趕快向前阻攔

    道:“請你不要再來打擾佛陀,佛陀今夜將要涅槃。”

        須跋陀羅阿難尊者要求道:“正是因為聽說佛陀將要涅槃我才來的。我

    時已感覺到佛世難遇,正法難聞。請你幫忙,我心中有個疑團一定要佛

    才能解決!”這時候,阿難是再三的辭謝,須跋陀羅是再三的請求。

        大悲的佛陀,不捨眾生,聽到求道者的聲音,即喊阿難道:“阿難!他不

    來和我論戰的,他是須跋陀羅,是我最後的弟子。讓我去除他的疑惑,

    他來和我見面。”

        阿難沒有辦法,只得帶須跋陀羅引見佛陀須跋陀羅很是歡喜的問道:

    “佛陀!世間上所有的沙門、婆羅門、六師外道,都說自己是一切智人,又

    說除他以外,其他的宗教都是邪宗邪教,自己所行的是解脫大道,別人都

    是錯入歧途。

        這樣互相非難,這正邪究竟如何分別呢?是非究竟以甚麼為標準呢?

    究竟應該如何才能得到解脫呢?

        佛陀歡喜微笑著回答道:

    “須跋陀羅!你問得很好,我很高興為你解答。世間上無論那一個修行者,

    如果他不知道'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的三法印,他就不能認識

    諸法的根本;他如果不修學'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

    進'、'正念'、'正定'八聖道,他就不是真正的修道者,就不能獲得自在和

    解脫。

        “須跋陀羅!世間上誰的法中有三法印八聖道呢?我以真實的話告訴你,

    唯佛陀的法中才有八聖道,唯佛陀的教法中才有真正解脫的沙門,唯佛陀

    才是一切智人。

        “須跋陀羅!觀察外道的教法,他們不依三法印,沒有八聖道,當然就沒

    解脫的修道者。雖然他們說有,那不過都是妄言。

        “須跋陀羅!我八十年前四月初八日降生在王宮,後來受教育時也曾被六

    師外道所迷。我十九歲那年二月初八日出家,三十一歲那年十二月初八日

    在菩提樹下成道,今天是八十歲的二月十五日,我於午夜在此娑羅雙樹間

    涅槃。

        “須跋陀羅!從我成道的時候起,這個世間上才真正的有沙門;我涅槃後,

    留正法於人間,信仰的人定能獲得解脫。佛陀才真正是一切智慧之源。”

        須跋陀羅聽聞佛陀的真理之音,心中的迷霧頓時開朗,當即證得阿羅漢

    果。他頂禮佛陀的聖顏,發願作佛陀住世最後的弟子,並在佛陀身旁先入

    涅槃。大家見了都很感動。

     

        佛陀以吉祥臥的姿勢臥在娑羅雙樹之間床上,很多的弟子圍繞在佛陀的

    四周,大家都是揩鼻抹淚。這時,風息林靜,鳥獸沒有鳴聲,樹木之皮流

    出水滴,百花都萎謝凋零。整個的世間都現出寂寞蕭條的現象。

        佛陀心如止水,和平常說法沒有兩樣,靜靜的向諸弟子作最後的遺教:

        “諸比丘弟子!我涅槃以後,你們要尊敬珍重波羅提木叉,善為受持,

    遺忘。戒就是指導你們的大師,你們持戒,如貧窮的人得到寶物,如

    中燃起明燈。這和我住世,沒有甚麼不同。

        “諸比丘弟子!你們要弘通正法,從事自利利他和救人救世的真理運動,

    不要貪圖財利,不要販賣貿易安置田宅。你們修道利人,自有人供養,不

    用為生活操心。

        “諸比丘弟子!你們要奉行正法,不要佔相吉凶和咒術仙藥,不要結好

    人,親厚媟慢,你們應該節身時食,清淨自活;要端心正念求度,不要

    異惑眾。

        “諸比丘弟子!你們更應該節制六根,不要讓六根追逐六塵,以免放逸

    墮落。好像管理凶悍的惡馬,一定要用轡制,不然,將會把人牽墜入陷坑

    之中。惡馬之害,只有一世,六根之害,殃及累世。這是不能不謹慎注意。

        “諸比丘弟子!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是以心為主,大家要好好制心。心

    的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好像人的手中拿著蜜器,動轉輕躁,觀

    看到蜜,不見前面舉步就有陷坑。放縱心意,好像狂象無鉤,猿猴得樹,

    能夠喪失一切善事。所以你們要精進修道,把心棲於安靜的境界。

        “諸比丘弟子!你們接受到飲食供養,應當作服藥之想,好和壞都不要增

    減,不要起貪嗔之心。飲食不過是為資養色身,除去身體的飢渴。受食要

    如蜜蜂在花上採蜜,但取其味,不損食香。不要多求,以免壞其善心。

        “諸比丘弟子!假如有惡人前來傷害你們,你們當自攝心,不要起嗔恨的

    念頭;更要護口,不要說惡毒的語言。你們要知道放縱嗔恚的心,就能妨

    礙修道,破諸善法,壞好名聞,失去一切功德之寶。忍的美德,持戒和苦

    行都不能及。能夠行忍的人,才是有力大人!假若不能用歡喜之心,忍受

    惡罵之毒,如飲甘露,就不能稱做有道的智慧之人。

        “諸比丘弟子!你們不要有驕慢的心,不要有諂曲的心,不要有欺誑的

    心,不要有慳吝的心,心宜端正,以質直為本。

        “諸比丘弟子!你們應當知道多欲的人,苦惱亦多;少欲的人,才是住於

    安穩的世界。你們要脫離苦惱,就要知足;知足之法,才是幸福安樂之道。

        “諸比丘弟子!你們要勤於精進弘法修道,則事無大小,就沒有困難之處,

    好像涓涓的細流,也能鑿石穿山,進入大川巨海;否則,對於弘法的家務,

    利生的事業,常常懈廢,如同攢木取火,未熱而息,雖然要想得火,火怎

    能自動跑出來呢?

        “諸比丘弟子!你們要不忘正念,一切煩惱惡魔就不能侵入。你們要做勇

    猛的將軍,披著重鎧,持著禪定的刀刃,征服六塵境界的魔軍;佩著智慧

    的利劍,知道世間生滅的法相,降伏一切諸有的苦患。

        “諸比丘弟子!在生死的大海中,你們要撐好智慧的法船,渡過愚癡愛執

    的濁流,燃著智慧的燈光,走過無明闇冥的世間。常以聞思修的智慧,才

    能進入三摩地。

        “諸比丘弟子!你們要記好我說的法,不要忘失。我如良醫,知病說藥,

    服與不服,咎不在醫;我又如善導,導人善道,聞者不行,過不在導。

        “諸比丘弟子!我所說四聖諦十二因緣,是宇宙人生真理。今我將要涅槃,

    如有疑者,可速問我,我當為你們解答。”

     

        夜是靜靜的,沒有別的音聲,只有佛陀說法的音聲。月光分外明亮,流

    劃過長空,諸比丘弟子呼吸不敢有聲,聆聽佛陀最後的法語。最後佛陀

    問大家對四聖諦、十二因緣有不解的地方,可提出來問。如是三問,大家

    都默默無言,因為都沒有疑惑。當時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就對佛陀說道:

        “佛陀!我們了解四聖諦和十二因緣的真理。在這個世間上,月可令熱,

    日可令冷,佛陀的四聖諦和十二因緣的教法不可令異。”

        佛陀非常安靜,沒有一點疲倦的樣子。諸比丘弟子都在黯然的啜泣。

        “你們要降伏自己的心,要遠離貪欲,要使自己清淨,要使自己忠誠。

    “你們要記住,形軀生命是短暫的,如能這樣思維,你們將可遠離貪欲,遠

    離嗔恚,你們可以遠離不善。

        “當你們發現自己被貪欲引誘的時候,一定要自我降伏!你們要做自己

    “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僕。要知道,一個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

    也可以使人成為畜牲。“'心'悟,這個人成佛;'心'迷,這個人可以成為邪魔。

    所以,你們必須降伏自心,不要使它離開正軌而入歧途。

        “你們要在一起學習,在一起研究,在一起修行。你們不要虛耗精力,糟

    蹋時間在那些怠惰的生活和無益的爭論中。你們要以悟道的花朵和果實為

    樂,這是法樂。

        “我的真正生命是法身,不是形軀形軀必然消逝,是無常;法身卻永恆,

    不生不滅。見到形軀的我。他們未見佛;依循我的教誨,即是見佛。

         >資訊來源如下揭網址(點入網址;即出現原文字暨照片!)

          https://mp.weixin.qq.com/s/aQbN1YBiHMkjUxRzE6kXhg

     

    隨緣附加供參:

    清朝 順治皇帝 的前生今世 故事 !


        明末有位老僧,在峨眉山高峰結茅庵隱居。老僧終年不下山,不吃飯,不喝水,閉目打坐。
        有一個小和尚跟著他,不時下山買米做飯自己吃。就這樣老僧打坐了十多年,徒弟跟隨了十多年。  
        一天,老僧忽然睜開眼睛,對徒弟說:
        「我要走了,你好好待在這兒,不要下山」。徒弟聞此言牽著老僧的衣服大哭,不希望師父離去。


        老僧勸慰說:
    「不要悲傷,我們師徒還有見面的一天。」
        遂從袖中取出一幅畫軸,上面畫著老僧的形像,肖像上眼睛、耳朵、嘴巴、鼻子都有,就是沒有眉毛。老僧要徒弟珍藏師父肖像,說:
        「我走後,經過二十二年,你就下山找我,看見人就拿出畫給他看。如果有人幫你為肖像畫上眉毛,那人就是我。 」
        交代完,老僧就飄然而去。

     
        不久張獻忠流竄入四川,使川民血流成河。老僧的徒弟恪遵師父吩咐,沒有下山,所以性命得以保全。
        二十二年的期限到了時,徒弟才下山,此時清兵入關後,愛新覺羅·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繼位,稱大清世祖章皇帝,年號順治。 


        小和尚輾轉雲遊了二十二年,走遍天下尋找師父,卻一直沒有找到。
        後來徒弟討飯討到北京,恰逢順治帝到郊外狩獵。小和尚不知這是皇家隊伍,只牢記師父的囑咐,於是竟上前冒犯御駕,請求順治帝看畫。
        侍衛大驚,想逮捕老僧徒弟,順治帝卻制止了,要小和尚不妨打開畫軸來過目。
        小和尚打開畫卷後,順治帝一看,詫異的說:
        「這肖像怎麼沒畫眉毛呢?」命令左右取硯台、毛筆來,順治帝親手為肖像添上了眉毛。 
        老僧徒弟此時早已淚雨滂沱,跪倒在地上大喊:
        「師父,我可找到你了!……」。


        眾人面面相覷,順治帝也吃驚不小。於是小和尚把老僧的囑咐原原本本說了一遍。
        順治帝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前世是峨嵋山老僧啊!怪不得總有出家的念頭冒出來。 
        1638年3月15日出生的順治帝,馬上要過23歲生日時,於1661年2月5日,黃曆正月初七子刻,拋棄帝位出走,與徒弟遁跡於普陀山深岩之中。
        世祖離位後,皇三子玄燁於順治十八年繼承皇位,史稱康熙帝。
        康熙帝六下江南,目地之一就是探訪順治帝踪跡,但未如願。


        順治皇帝出家偈:


    天下叢林飯似山,
    缽盂到處任君餐。
    黃金白玉非為貴,
    惟有袈裟披最難!

    朕為大地山河主,
    憂國憂民事轉煩。
    百年三萬六千日,
    不及僧伽半日閒。

    來時糊塗去時迷,
    空在人間走一回。
    未曾生我誰是我?
    生我之時我是誰?

    長大成人方是我,
    合眼矇矓又是誰?
    不如不來亦不去,
    來時歡喜去時悲。

    悲歡離合多勞慮,
    何日清閒誰得知?
    世間難比出家人,
    無牽無掛得安閒。

    口中吃得清和味,
    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為上客,
    逍遙佛殿任君嘻。

    莫道僧家容易做,
    皆因屢世種菩提。
    個個都是真羅漢,
    也搭如來三頂衣。

    金烏玉兔東復西,
    為人切莫用心機。
    百年世事三更夢,
    萬里江山一局棋!

    禹尊九洲湯伐夏,
    秦吞六國漢登基。
    古來多少英雄漢,
    南北山頭臥土泥!

    黃袍換卻紫袈裟,
    只為當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
    為何落在帝王家?

    十八年來不自由,
    南征北戰幾時休?
    朕今撒手歸西去,
    不管千秋與萬秋。


    (願以轉載此文功德迴向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災障消除,同生極樂,南無阿彌陀佛!)

                         (2021.02.22陳厚佑Line轉)

    隨緣分享:

    1.讀懂《金剛經》這4句話,命裏會有大福報,分享功德無量!吉祥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2pVa8Lmt8                                                     

    2.分享「金剛經」譜曲>刀郎,大陸歌手,母親希望他把「金剛經」譜曲,

       讓不喜歡佛經的父親也能有因緣接觸大乘經典。因此發願,若不完成

      「金剛經」譜曲,就不再創作,從此在樂壇消失了10幾年。譜寫了這步磅

       礡大勢的經曲。

    https://youtu.be/vhfWh7xqx5M

     

    隨緣分享:

        從外科醫生到法師;一個「德國」女生,從「外科醫生」成為「出家師父」的歷程,可以中文說法、誦經,並在因緣成熟後,

     回到「基督教」為主的家鄉德國,住持禪寺,紹隆佛種,續佛慧命。

    請點入下揭網址瀏覽影片>

    https://miao-fa.de/?page_id=89&language=zh

     

    https://miao-fa.de/?page_id=144&language=zh

     

    https://youtu.be/DbQopHVRdi4

     

    https://youtu.be/aapg2val_fw

     

    https://youtu.be/htgBcLpo7gg

     

    隨緣分享:

    玄奘晚年遭皇帝軟禁,疾病纏身跌倒後圓寂,大唐百萬子民痛哭送葬 !

        玄奘毫無疑問是佛教界最出名的兩個聖人之一,除了他之外,能夠家喻戶曉的便是六祖惠能了。當然,這兩個人千年以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不得不感念中國文學的力量之大,玄奘因為一部《西遊記》而人盡皆知,而六祖惠能則由於其“衣缽相傳,心心相印”的種種故事聞名遐邇。但是,文學傳播帶來的弊端同樣明顯,六祖惠能被演繹成為了種種虛妄的傳說,而玄奘本人的形像也被固化為取經的唐僧。

        玄奘的真實面貌如何?他到底做了哪些事情?他晚年的境遇如何?這是人們所不知道的,我們唯一能夠確定的,便是他曾經去了西天取經,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但玄奘取到了什麼經典,這不是人們關心的事情,甚至吳承恩還要搞出“迦葉阿難要人事”,“無字經書被水淹”這樣的情節,來增添他的小說中的戲劇性和趣味性。剝開這些光怪陸離的傳說演義的表層,筆者想與各位讀者一起,穿越浩瀚千年的歷史,還原一位在人世間行走的大唐玄奘。

        唯有將玄奘還原為一個人,唯有將其放在他生活的歷史境遇中,才能讓一個真實不虛的玄奘呈現在眼前,這是筆者撰寫佛教歷史人物文章的主旨所在。凡是世間之人,大抵都逃不出四個字——悲欣交集,這是弘一大師圓寂時留下的偈語。這四個字一直以來為人們津津樂道,筆者以為是有道理的,入世混跡紅塵也好,出世斬斷塵緣也罷,雖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然細細想來不過都是一悲一喜。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俗家姓陳,名禕,今天的河南偃師緱氏鎮人。玄奘13歲出家為僧,21歲受具足戒,期間雲遊天下訪遍名師,學習的主要經典是《大般涅槃經》、《攝大乘論》、《俱舍論》以及《雜阿毘曇心論》等等,他在青年時期就負有盛名,能夠獨當一面登壇說法。但是在學習佛法的過程中,他發現每位老師對於經論的闡釋都不一樣,正巧這個時候他遇見了從天竺來的外僧,告訴他天竺國有彌勒菩薩留下的《瑜伽師地論》 ,玄奘心嚮往之。

        以上便是玄奘取經的大概機緣,並非像吳承恩說得那般“金蟬子轉世”,而後還有江州劉洪殺死其父親,掠奪其母親等等戲劇性的故事。   玄奘本人真正的戲劇性是,他曾經想朝廷請求出關,但是遭到了斷然的拒絕,他的西行之路實際上帶有非法的偷渡色彩。當然,這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大唐發生了非常嚴重的飢荒,官府才開始放鬆了對人員流動的管制,允許他們自行外出謀生。

        在貞觀元年(公元627年)遭到朝廷的拒絕之後,玄奘實際上已經動身出發了,“冒越憲章,私往天竺”,這在當時是非常叛逆的事情。  玄奘這個人在西行之前,就有非常豐富的遊歷經驗,他17歲的時候就告別長安的兄長,先是到了武漢地區,然後入川到了成都地區,直到21歲時受具足戒之後,他依舊不改雲遊四方的習慣。也正是四處雲遊,使得玄奘發現了地論師和攝論師之間的矛盾點,這是他西行求法的一大因緣。

        玄奘從長安出發,抵達了姑臧地區之後一路前行,為了確保自身的安全(主要是怕被官府發現),他選擇了極為謹慎的“晝伏夜行”。而後由瓜州抵達了玉門關,出關之後足跡踏上了今天的新疆哈密,而後抵達了他西行之路的第一站——高昌國。玄奘抵達高昌國的時間是貞觀二年(公元628年)正月,他在這個佛教氛圍濃郁的國家,受到了極為崇高的禮遇。

        可以說,玄奘的長達17年的西行之路,途徑大大小小數百個國家,九死一生艱辛備至。但這一段時期的玄奘,心境和生存環境都是比較純粹簡單的,此時他的身份屬於“自由學者”。雖然他是從唐帝國偷渡出來的,但大多數的國家和地區領導人,還是給予了他足夠的尊重和禮遇,原因在於玄奘只是一位純粹的求法者。換一句話說,玄奘在外的17年雖然險象環生,但他並沒有什麼壓力,從精神狀態的角度來講,他是極為自在輕鬆的。

        從第一站高昌國出來之後,玄奘可謂是一路向西,足跡遍布庫車、塔什幹、撒馬爾罕城、蔥嶺、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一直到了迦濕彌羅國才稍作歇息。在這裡,他跟隨當地的僧勝學習了《俱舍論》、《順正理論》以及因明(佛教邏輯學)、聲明(佛教修辭學)等課程,為他日後繼承發揚唯識學宗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玄奘這個人沒有門派之別,無論是大小乘的僧侶還是婆羅門的學者,只要他是覺得有學問的人,他就虛心地向他們請教。

        玄奘途徑的地方極其複雜,尤其是語言相當繁雜,筆者一直想不明白一個問題,玄奘是如何與這些人交流的?根據史料記載,玄奘掌握了數十門外語,精通梵語和巴利語,或許這只能用菩薩再來解釋了。總而言之,玄奘在抵達印度的那爛陀寺之前,先後在數個地區跟隨數十位老師學習,學習的範圍涵蓋佛教大小五明,而且還有婆羅門教派的理論。  在貞觀五年,玄奘終於抵達了佛教最高學府那爛陀寺,並且跟隨高僧戒賢法師學習。

        玄奘的唯識學基礎就是戒賢法師幫他打下的,在那爛陀寺,玄奘系統地學習了《瑜伽師地論》、《順正理論》、《顯揚聖教論》、《對法論》、《集量論》、《中論》、《百論》以及因明和聲明,並且廣泛涉獵了婆羅門經典。在那爛陀寺,玄奘一共待了整整5年,此後經歷了印度的大小邦國後,在缽伐多國(今克什米爾地區)停留了兩年,學習了《阿毘達摩論》、《成實論》和《攝正法論》等經典後,又重新回到了那爛陀寺。當然, 其後的玄奘又抵達了很多地方,並且不斷地學習各種佛教經藏。

       玄奘的高光時刻是受到戒日王的禮遇後,參加了曲女城五年一度的“無遮大會”,這次大會歷時75天,玄奘作為論主聲震五印。當時主持大會的有來自五印度的18位國王,3000多位大小乘的頂尖學僧以及外道精英2000餘人,玄奘高坐法台任人發問。最終的結果是75天的時間內,沒有一個人難倒玄奘,於是他被大乘僧眾尊稱為“大乘天”,被小乘僧眾尊稱為“解脫天”。不久之後,玄奘就起身回國,從此以後他的人生軌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玄奘出門時不到30歲,歸國之後已經40多歲了,他回國的消息傳到長安,“道俗奔迎,傾都罷市”,百十萬人湧上街頭,企圖一睹這位聖僧的尊容。唐王李世民給予了玄奘極高的禮遇,但玄奘從此以後踏上了一條不歸路,他淒慘的晚年在這裡埋下了禍根。玄奘本人雖然對政治沒有興趣,但他崇高的地位使得他不得不捲入政治的漩渦,他的境遇在這以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就李世民而言,他極度尊崇玄奘也好,為玄奘修建譯場也好,出於宗教的考量少,出於政治的考量多。當時的李世民相繼征服了高昌、焉耆等西域諸國,他的下一步計劃是征服龜茲,同時出征高句麗。在一千多年以前,“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更有分量,而玄奘擁有的知識正是李世民所需要的——他對西域諸國的了解。同時,佛教在當時已經成為了顯教,到了武則天時代更是“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玄奘的身份無疑是李世民的招牌。

        另外一點,玄奘歸國是在公元645年的2月份,而唐太宗李世民在公元649年駕崩,他在此時已經感受到自己身體的衰弱了。“玄武門之變”對於李世民來說,一直是一個陰影,加上晚年的身體變差,佛教“因果報應”的理論很對他的口味。各位讀者也不必笑話筆者,皇帝面對死亡與常人實際上沒有什麼區別,要不然秦始皇、漢武帝這些皇帝,怎麼個個都要求長生不老呢?人都是怕死的。

        種種原因之下,玄奘成為了李世民的座上賓,常常被邀請到宮中講演佛法。當然,李世民聽不聽得進去是一回事,心理安慰的作用又是另外一回事了。當時李世民身邊的紅人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人,也公開推崇玄奘,著名的《唐三藏聖教序》就是褚遂良書寫的,時間是在大雁塔落成之後。可以說,玄奘在剛剛回國的幾年,受到的待遇是極為尊崇的,但隨著李世民駕崩高宗李治去世,他便陷入了政治因素帶來的惡果。

        李世民在駕崩之前留下了三位“託孤大臣”——褚遂良、長孫無忌和徐懋功(演義中徐茂公原型),這三位大臣都是李治參與皇子之爭的擁護者。但是隨著太子李治成為了高宗,皇權與相權之間的鬥爭便越來越嚴重,尤其是長孫無忌這位老臣,他不僅僅是託孤大臣那麼簡單的身份,他還是李治的親娘舅,這個集外戚與相權於一身的男人,很快就成為了李治的眼中釘。

        早在李治參與皇子之爭時,長孫無忌就曾公開放話:“誰敢不讓李治當太子,我就對他不客氣!”這樣的話從一位大臣嘴裡說出來,多多少少味道不對,李治當時是忌憚他的。但隨後發生的事情,則讓高宗李治原來越憤怒——關於立武則天為後的事情,遭到了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的強烈反對。李治當時想拿褚遂良開刀,但遭到了長孫無忌義正言辭的呵斥:“這是先皇遺留的託孤大臣,莫非陛下也敢痛下殺手嗎?”

        徐懋功這個人比較會站隊,他在中書舍人公開站出來支持“立武昭儀”後,一句話就為李治和武則天點出了方向:“此陛下家事,何必問外人?”李治和武則天茅塞頓開,馬上就著手“廢王立武”的事情了,  在一年之前(654年),武則天已經徹底地堅定了李治的決心——她掐死了自己的女兒,嫁禍給了王皇后。當然,李治“廢王立武”的背後,實際上還是出於對相權以及老臣的打擊,武則天的政治才能就在這裡。

        公元655年10月13日,李治廢除了王皇后並且將其全家流放嶺南,7天之後昭告天下,武昭儀為大唐皇后。褚遂良隨後被貶,長孫無忌在朝中的威望和實力大大下降,武則天和李治贏得了最終的勝利。從歷史和政治的角度來講,李治的一系列舉措絕對是明君所為,他解決了魏晉以來皇權不振的局面。但是,這就苦了不懂政治的玄奘,他的晚年也因此遭受了禍劫。

        站在李治的角度,玄奘是與長孫無忌等人一伙的老臣,即便他沒有什麼權力,但他的象徵意味還是相當濃厚的。公元654年,李治決定移駕東宮以擺脫束縛,特意下令將法師接到自己的身邊“同住”,實際上就是將他軟禁。原因非常簡單,李治不能殺玄奘,因為他是佛門領袖,而且找不到合適的理由。但是他可以藉此機會打壓褚遂良和長孫無忌,這等於釋放政治信號,李世民在世時長孫無忌和褚遂良二人與玄奘的關係不一般。

        玄奘是一個學者型的人物,他沒有太多的政治願望,否則他根本就不必回國,西行路上的哪一個國家都對他禮遇有加,當時的戒日王更是極為尊崇他。玄奘出國是為了求法,回國是為了傳法,而不是什麼衣錦還鄉。但玄奘也是人,而且是個極度聰明的人,他知道自己捲入了政治鬥爭,即便他只是作為一個符號存在。玄奘當時已經進入老年了,此時距離他圓寂還有10年的時間,他不可避免地進入了衰老和病痛中。

       高僧也是人,很多高僧在圓寂之前都示現了“病苦”,連《阿含經》中的佛陀也是如此。玄奘被軟禁之後,原本覺得就在東宮譯經也不錯,但李治的詔書是“翻譯僧五人,隨行弟子一人”,根本難以完成佛經的翻譯工作。玄奘在長安慈恩寺譯場的學僧成千上萬,這是因為佛經的翻譯是一件非常嚴謹的事情,很多工作都需要分工並且反复地打磨。歷代的佛經翻譯,雖然署名都是“某某三藏法師奉詔譯”,但基本上都是團隊完成的,寫上去的名字只是靈魂人物而已。

        人手不夠,效率低下,瑣碎的翻譯工作使得玄奘的身體吃不消了——他開始疾病纏身。玄奘大病倒是沒有,但小病不斷,可惜東宮並沒有為他配備醫療團隊。住在皇宮中與住在寺廟裡是不同的,玄奘對這裡不熟悉也沒有貼身弟子的照料,不得不外出尋求醫藥。一代佛學大師的晚景,竟然如此淒涼,如何不叫人感慨?此事被李治得知後,他大為惱火,馬上便派了太醫為玄奘醫治。玄奘的名氣太大了,這件事傳出去不好聽。

        整個顯慶年間,玄奘的生活都非常不如意,即便是如此,李治還是相當忌憚他。玄奘曾經返鄉過一次,找到自己的姐姐後發現父母的墳塋過於破敗,於是便請求為父母改葬。結果這件事也使得李治十分不滿,當時玄奘回鄉改葬父母的消息洩露,數万人來到玄奘的故鄉參拜,為的就是一睹大師的風采。對於這樣威望崇高的一個人,是個皇帝就會忌憚,更何況玄奘在當時屬於李治的對立派。

        公元659年,許敬宗告髮長孫無忌“謀反”,李治七月逼迫舅舅自縊,隨後將其一家發配嶺南為奴。當然,這件事情是政治上層自編自導的慘劇,李治的目的就是為了徹底拔出老臣的勢力,鞏固皇權並且扶植自己的勢力。長孫無忌死前,玄奘請求前往少林寺養老,結果觸動了李治的逆鱗。但玄奘的思路還是“避禍”,他又在長孫無忌死後三個月,請求前往玉華寺翻譯《大般若經》。

        此時,長孫無忌已死,褚遂良在兩年前就死了,於志寧選擇站隊武媚娘,李治這才批准了玄奘的請求。但玄奘已經身患頑疾,而《大般若經》梵本二十多萬頌,翻譯起來是一個相當大的工程。玉華寺原本是避暑的行宮,在李治的永徽初年被改為寺廟,此地寒涼透骨而偏僻陡峭,實際上是不適合年老患病的玄奘居住的。玄奘當時考慮到自己的身體情況,便同意了弟子的請求,將《大般若經》刪掉一部分後進行翻譯。

        但隨後玄奘便噩夢不斷,不是夢見自己與野獸搏鬥,就是夢見自己從高山墜落,要么就是夢見各種妖魔鬼怪。玄奘大師每晚都被噩夢驚醒,汗流浹背驚恐到不能自己,最終還是決定翻譯完整版的《大般若經》。玄奘在當晚再次做夢,夢見諸佛菩薩眉間放出毫光,慈悲照耀。玄奘晚年翻譯的最後一部經典,就是這部《大般若經》,歷時四年餘,譯文600卷600多萬字。

       《大般若經》

        此經翻譯後不久,玄奘經常感覺到自己狀態不好,不似翻譯經書那般有精神。於是,他開始向自己的弟子交代後事:“今經事既終,吾生涯亦盡,若無常後,汝等遣我宜從儉省。”由於玄奘大師晚年經常生病,於是他的弟子們就問他:“大和尚圓寂後,可以往生彌勒內院嗎?”玄奘畢生髮願前往彌勒淨土,即都率天宮的彌勒內院,聽聞彌勒菩薩講法。玄奘回答說:“然也!”

        麟德元年正月,玄奘的一個來自高昌國的弟子急急忙忙地找他:“師父師父,我做了一個噩夢!”

    “你夢見了什麼?”

    “見有一浮屠端嚴高大,忽然崩倒。”

    “此事與你無關,這是我要走了!”

        第二天晚上,玄奘在屋後摔倒且病情加重,五天之後,大唐三藏法師玄奘臥床圓寂。“京邑及諸州五百里內送者百萬餘人”,長安城方圓內外五百里的百姓,全部趕來送別,痛哭流涕,如喪考妣。“京城道俗哭泣,日數百千”,但高宗李治依舊沒有對玄奘和解,偌大個大唐王朝,沒有一位官員來送別大師,玄奘也沒有得到任何追諡和封號。大唐皇帝的詔書只是寫:“允許僧尼百姓弔喪,報銷喪葬經費,妥善保護經書”,除此之外,隻字未提。

        玄奘大師自歸國之後一直捲在政治漩渦中,昔日李世民兩次要求其還俗,而後李治對他百般打擊。一代高僧晚年疾病纏身,最終在跌倒五日後圓寂,為世人留下了種種難以名狀的遺憾。但大唐百萬的民眾為他送別,或許只有同時代的人,才更能夠感受到大師人格的偉大與慈悲吧!“人有悲歡,月有圓缺”,大師也不必那麼圓滿,畢竟他只是一個行走在紅塵俗世中的人而已。神化的大師不能讓我們接近真理,唯有以人的姿態呈現在我們面前,才能讓我們感受到佛法的偉大與震撼!

       >資訊來源如下揭網址(點入網址;即出現原文字暨照片!)

        https://mp.weixin.qq.com/s/Wi8sthrM8-MxqbbOnwpRrw

        感謝>廖德淘先生2021/4/3轉貼提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