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家>黃公望 ! 等5則「哲理」軼事趣聞2020-03-21
  •  

    (1).畫家>黃公望 !

    世上只有一種成功,就是用你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不泯然於眾,只遵從內心真實的感受,欣然向前。
    明末年間,有一副畫傳到了著名的收藏家吳洪裕手上,他把這副畫看得比命還重。去世前,跟家裡人說了句:
    這幅畫我得帶走,你們把它燒了吧。
    家人看著吳洪裕死前最後一口氣都咽不下去,只好當他的面開始燒這幅叫《富春山居圖》的畫,侄子吳靜庵趕到,一把將畫從火盆里奪出。
    畫燒成兩截,前半截為《剩山圖》,後半截為《無用師卷》。
    畫這副畫的人是一個元朝人,叫黃公望。


    01.
    公元1269年,黃公望出生於江蘇常熟。
    他是那個時代最大的loser,從小讀遍四書五經,考科舉,到了45歲,才在浙西廉訪司當了一名書吏。
    官還沒做幾天,他的上司張閭,因貪污舞弊掠奪田產逼死了九條人命,朝廷抓了張閭,順道把黃公望也抓了。
    等黃公望出獄時,已經過了五十歲。想想這一生,也快走到了盡頭。
    元朝的一天,黃公望正在屋裡寫字,做官的朋友來了。
    跟他說: 「去我府上做書吏吧!」
    黃公望把筆一放,說了句:做官,不去了,不去了,你趕緊回吧,我也要出門了。
    官場朋友問:你要去哪?
    黃公望答:當道士!
    黃公望門也不鎖,拂身而去,從此浪跡天涯。
    那一天起,黃公望便開始向人生莽原出發,與過去的生活徹底決裂。
    他不再討好誰,也不再將時間浪費在無聊的人、無聊的事上,他過極簡的生活,並有乘風破浪的氣勢。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從懂得認識自我開始的。
    在古代,50歲已是人生暮年,也許等待黃公望的除了死亡,也就剩下死亡了。
    可死亡從來不是人生最可怕的事情,人生最可怕的事是人未老,心已死,心死了,時間也會跟著死了。
    對於黃公望來說,他的人生盛宴才僅僅是剛剛開始!


    02.
    黃公望學畫畫,想到了就立馬去學。
    他來到大畫家王蒙那裡,王蒙是大畫家趙孟頫的外甥,棄官隱居於浙江餘杭的黃鶴山。王蒙一看黃公望都年過半百了。
    就擺手說:你都五十了,還學什麼呢?太晚了,回去吧!
    黃公望並不在意,悶頭就學,在任何人看來,這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可是黃公望卻偏偏在紙張上出發了。他每天坐在一塊大石頭上,盯著對面的山看,一看就是幾個小時,眼都不眨。
    幾個月過後,黃公望畫畫大有長進。王蒙不解,跟著他身後去看。每次都看到黃公望坐在大石頭上紋絲不動,像個死人。
    後來實在忍不住了就問:「你每天都坐在大石頭上,幹什麼呢?」
    黃公望說:我在看山看水啊,觀察鶯飛草長,江流潺潺,漁人晚歸。
    王蒙說了句:那你繼續看吧!
    之後的29年里,黃公望走遍山川,遊歷大江,走哪看哪,極度專注,沒有人知道他去過哪裡,好像他的行蹤是一個永恆的謎。
    但是只要他安靜下來,整個世界好像都是和他無關的。

    03.
    元朝至正七年,這一年黃公望整整79歲。
    那是一個秋天,落葉繽紛。黃公望和師弟無用,從松江遊歷到浙江富陽。
    只見富春江面,江面如練、漁歌唱晚,他跟無用說:我不走了,我留下來畫畫。
    無用說:你自己留下來,沒有人照顧你怎麼辦?
    黃公望一個人坐下,氣定閒神。不管無用師弟如何勸他,他也紋絲不動。
    無用師弟只好一個人獨自雲遊去了。
    79歲的黃公望在富陽住下,每天都是一個人,孤零零地到富春江邊看山看水。
    一天中午,黃公望來到城東面的鸛山磯頭,坐在富春江邊的礁石上,拿出紙筆,對著江岸開始作畫。突然背後有人一把將他推入江中。
    推他的人是黃公望以前的上司張閭的外甥汪其達。
    當年黃公望在監獄里供出了張閭的罪行,汪其達懷恨在心,這恨一裝心裡便是30年。查到黃公望的行蹤後,就偷偷下了毒手,要致黃公望於死地。
    黃公望掉進江裡,差點沒命,這時正好有一個樵夫路過,扔了擔子跳入江中,把黃公望救了起來。
    樵夫古道熱腸,跟他說:既然有人要害你,你這麼大年齡了,又不能自保,我家住在江邊的山上,你住我家吧。
    黃公望步履蹣跚,跟著樵夫踏上了沿江而下的驛道,走了不到十里路,來到一個叫廟山塢的山溝裡。
    當登上一道山梁,眼前出現了一片凸起的平地,零星住著七八戶人家。
    此處三面環山,一面臨江,酷似一隻淘米的竹編筲箕。黃公望舉目四望,此處山巒起伏,林木蔥籠,江水如練。整個富春江盡收眼底,景致奇美!

    04.
    黃公望就此住下,一住就是四年。這四年里,天一亮,黃公望就戴著竹笠,穿著芒鞋出門,沿江走數十里,風雨無阻。
    遇到好景就停下來畫,心隨念走,身隨緣走,在他刪繁就簡的人生里,所到之處皆為風景。
    人真正的成熟,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99%的事情,對於我們和別人而言,都是毫無意義的。
    黃公望就是這樣的人,他只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自己關心、傾注的1%的美好事物上。
    周圍的人看著黃公望都說:這個老人,都快死的年紀了。每天還活得匆匆忙忙,何必呢?
    而對於黃公望來說,死是一件並不著急的事,他每天快要忙死了,忙著做自己該做的事。總是有畫不完的畫,寫不完的字,走不完的路,看不完的景。
    他是真忙,忙死了!
    除了畫畫,黃公望常常接濟村裡人。
    有一次,他拿出一幅畫,落款「大痴道人」,讓樵夫帶到城裡去賣,並囑咐:沒有十兩銀子不要出手。
    樵夫一聽,這張皺巴巴的紙要賣十兩銀子,覺得這老人准是想錢想瘋了。當他來到集市,鋪開那張紙。立馬有買家過來,掏出十兩銀子,買了就走。
    樵夫很吃驚,自己就是砍一年的柴,也掙不到十兩銀子啊。
    這以後,黃公望每兩三個月就讓樵夫去賣一幅,賣畫所得全部接濟村民。這個村被黃公望的畫生生包養成了小康之村。

    05.
    黃公望80歲那年,開始正式畫《富春山居圖》。
    他要在這副畫中講述一條河流的一生,他要在這幅畫中,講述時代和人類的悲喜。
    對於別人來說,畫如此大畫,本來就是艱難的,更何況是一個80歲耄耋老人呢。
    可對於黃公望來說,他做每件事從不管別人如何評價,我高興,我開心,這就夠了,我就是要在紙上出發。
    雖然我已80歲,難道就應該「泯然於眾」,內心的感受才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富春江的四面,有十座山峰,峰峰形狀不同,幾百棵樹木,棵棵姿態迥異。
    黃公望踏遍了富春江兩岸,背著畫卷帶著乾糧一路前行。漁舟唱晚,樵夫晚歸,山林寂靜,流水無痕都變成了他人生的注腳。
    在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人用了四年,和河流真正的對話。對話中,可以說富春江讀懂了黃公望,黃公望也讀懂了富春江。
    《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局部

    06.
    四年之後,黃公望84歲,被後世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全部完成。
    在這幅畫里,有蘇東坡想看的「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也有屈原想看到的滄浪之水,可以濯吾纓。
    黃公望彷彿聽到河流喜悅的聲音。
    也聽到了河流哭泣的聲音,
    聽到自己科考時的得意,
    也同樣聽到了他46歲時坐牢的痛苦。
    畫中,黃公望把人藏在山水之中,畫里有8個人,一般的人只能找到5個。
    在黃公望看來,人在山水之中,不需要被別人看到,領悟與回顧,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也無風雨也無晴。
    600多年前,80歲的黃公望用了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完成自我。
    和我們普通人相比,黃公望也許是苦悶的,沒有燈紅酒綠,也沒有推杯換盞的聲色犬馬,而人的生命中最承受不起的不是勞苦、不是疲憊,而是輕浮,輕浮得沒有生命的重量、沒有生命的價值。
    黃公望也是幸福的,在這副「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的畫里,他找到了整個世界。
    現實生活里,我們常常聽別人說自己年齡大了,無法前行。
    其實真正牽絆自己前行的原因不是年齡大了,而是懶惰和懷疑。真正要出發的人,隨時出發,便會海闊天空。
    作家三毛說:「等待和猶豫是這個世界上最無情的殺手。」你一直在等一個最合適的時機做你想做的事,然後又一直在猶豫中虛度時光。
    試想一下,當我們在80歲的時候,還有沒有勇氣為自己準備新的追求,還有沒有勇氣做選擇,還能不能真的堅持做一件「不死不休」的事兒?
    前半卷《富春山居圖·剩山圖》
    尺幅:縱31.8釐米,橫51.4釐米
    後半卷《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全卷
    尺幅:縱33釐米,橫636.9釐米

    07.
    當黃公望將《富川山居圖》畫完,他長舒一口氣,重重將筆扔入江中,長吁這一生,我完成了。
    這些年,他的師弟無用到處找他,公元1353年,無用師弟終跟隨著賣畫的樵夫找到了黃公望。
    當看到巧奪天工的《富春山居圖》時,無用師弟熱淚縱橫。
    而喜極而泣的黃公望則不發一言,悄然在畫卷題字,舉手將自己用了全部生命完成的《富春山居圖》,贈予無用師弟。
    四年的嘔心瀝血,黃公望毫不在意,與其獲取浮名,不如一場君子之交。
    與現在的人相比,黃公望才是真的灑脫,也是真的曠達,他像是一個種花的人,種下、施肥、然後用數年之久等待花開,花開一瞬,他卻將花摘下,舉手贈予他人。
    真正的曠達就是享受追求的過程,而從不在意結果的得失。
    真正的灑脫是廣廈萬間,我夜眠不過七尺,良田千頃,我日食不過三餐。我想要的很少,心滿意足,這就足夠了。
    一年後,黃公望長笑而逝。至今依然可以想到,663年前,一位元朝的老人離世,在離世時,臉上一定無比安詳,面帶微笑。
    他的一生毫無遺憾地走了!

    08.
    故事講完了嗎?
    並沒有!
    黃公望離世之後,這副畫的經歷更加離奇。
    明朝的某年某月,這幅畫到了江南四大才子沈周手裡,沈周視為珍寶,可在一個深夜,畫作竟不翼而飛,然後就在歷史上徹底消失了。
    又過了一百五十年,順治七年(1650年),《富春山居圖》突然出現在著名收藏家吳洪裕手上,在他收藏上萬件藏品中,唯獨只愛《富春山居圖》。把畫看得比命還重。
    病逝之前,奄奄一息的吳洪裕躺在床上,吃力地向家人吐出一個字: 「燒!」
    家人看著吳洪裕最後一口氣都咽不下去,只好當他的面開始燒《富春山居圖》,就在畫投入火盆的時候,侄子吳靜庵趕到,一把畫將畫從火盆中拽了出來。
    可惜這幅畫已被燒成兩截,前半截,稱之為《剩山圖》,後半截稱之為《無用師卷》。
    兩幅畫輾轉多位藏家手中,歲月沈浮,在民間若隱若現。
    1938年,《剩山圖》進入浙江博物館。
    1948年,《無用師卷》輾轉到達台灣。從此《富春山居圖》前後兩截分隔兩地。
    2011年6月1日,距離吳洪裕燒畫那一年,整整過去了361年。
    《富春山居圖》的兩截,《無用師卷》和《剩山圖》才在分別之後,正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重新遇見。
    兩岸的文化人說這叫: 「山水合璧」!
    這一切,就像一個人的命運,生死別離,天涯斷腸,就如杜甫詩: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故事到此講完了,講故事的人最有心,聽故事的人總動情。
    複製品《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和《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疊在一起合成一卷的局部圖
    原畫有《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右半部分在裝裱時加上題詞,兩卷無法合一

    09.
    600多年過去,當年80歲的黃公望在富春江畔駐足,然後用了整整用了4年,只做了一件事。
    今天,學會了如何生存的我們,卻遠沒有學會如何生活。我們迷失在了手段裡,卻忘了不論多大的事業,真正的目的是為了生活。
    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其實答案就在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里。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選擇。
    生活有兩條路,一條是社會要求我們走的,一條是我們自己想走的,你只有堅定內心的選擇,並奔赴向前,才能活出真正的那個自己。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等待。
    在匆忙的生活中,試著放緩自己的腳步,讓等待變成一種心態,一種態度,只有坦蕩如水時,你才能看到最美的東西。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灑脫。
    讓自己灑脫地安靜下來,聆聽自己的心跳與呼吸,我相信,只有這樣,你的生命走出去時才不會慌張。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尋覓。
    若你還算年輕,你還敢不敢沸騰一下血液,綁緊鞋帶重新上路,敢不敢勇敢一點兒面對自己,去尋覓那些能讓自己內心強大的力量?
    然後,此生無憾。  
    2020.03.20 Line
     

    (2).“分香賣履”是什麼意思?

           北京九親文化 今天

    趙明誠去世時,李清照為什麼說他“素無分香賣履之意”?分香賣履有什麼典故?

    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寫的是:

    餘悲泣,倉皇不忍問後事。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筆作詩,絕筆而終,殊無分香賣履之意。

    趙明誠《金石錄》和歐陽修的《集古錄》齊名,是趙、李夫婦二人共同完成的金石巨著,著錄其所見從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來,鐘鼎彝器的銘文款識和碑銘墓誌等石刻文字,是中國最早的金石目錄和研究專著之一。中國金石學在前人中被稱為“歐趙之學”。

    《金石錄》有趙明誠自己寫的前言和好友劉跂寫了後序,但是近代之聞名大都是因為李清照所撰寫的《金石錄後序》,李清照的《後序》詳細記載了趙氏夫婦收集金石拓本、書籍、古器以及最後逐次散失的經過,與社會研究、歷史研究、文學研究都有意義。

    而這段話就是寫得趙明誠去世時的事情。

    我在倉皇悲痛之中不敢問趙明誠的後事安排。到了八月十八日,趙明誠已經不能起身了。拿了筆寫詩,然後去世了,完全沒有說對家中事物和我的安排。

    這裡的“分香賣履”是指對未亡人未來的安排。並不單單是指家中的金石寶藏和身後事。因為這四個字是有典故的,出自曹操的《遺令》,也就是曹操臨死前的遺書:

    吾婢妾與伎人皆勤苦,使著銅雀台,善待之。於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帳,朝晡上脯備之屬,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輒向帳中作伎樂。汝等時時登銅雀台,望吾西陵墓田。餘香可分與諸夫人,不命祭。諸舍中無所為,可學作組履賣也。吾歷官所得綬,皆著藏中。吾馀衣裘,可別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我的婢妾和樂工都很辛苦,讓她們住在銅雀台,並好生相待。在銅雀台的正堂上安放一個六尺長的床,掛上靈幔。早晚供上肉乾、乾飯之類的祭物,每月初一、十五兩天,從早至午就向著靈帳歌舞。你們時時登上銅雀台,看望我的西陵墓田。我遺下的熏香可分給諸位夫人,不要用香來祭祀。各房的人沒事做,可以學著編織絲帶子和漱鞋子賣。我一生歷次做官所得的綬帶,都放到庫裡。我遺留下來的衣物、皮衣,可放到另一個庫裡,不行的話,你們兄弟就分掉

    一代奸雄,臨死之時,對身邊人安排如此仔細,連未亡人的生計問題都考慮到了,當然最主要還是希望她們能夠活下來多想著自己吧。“分香”、“賣履”是他為妻妾們想到的自給自足的生計,也算是操盡了心。

    所以後來就把“分香、賣履”連在一起,用來表示臨死之人對於妻兒財產的安排,也指代人之將死。唐朝羅隱曾賦《鄴城》詩:

    台上年年掩翠蛾,台前高樹夾漳河。

    英雄亦到分香處,能共常人較幾多。

    英雄也好,凡人也好,臨到分香賣履的時候,能有多少區別呢?

    曹丕是否按照《遺令》做,曹操又有什麼辦法?

    >資訊來源如下揭網址(點入網址;即出現原文字暨照片!)

    https://mp.weixin.qq.com/s/V3yoS53JJoBiX-acSclH_Q

     

    (3).既然抓不住,何不送一程 》

    人生,原來放下才是對自己最好的慈悲...

    日落黃昏倦鳥歸巢,青山漸漸安靜下來。這時一輛車快速駛來停靠路旁,一個年輕人面容猙獰盛怒地衝到山邊,瘋狂吼叫著。

    年輕人的暴躁驚動正在打坐的禪師,面目慈祥的老禪師緩緩走到年輕人面前,對他露出善意笑容,然後和他攀談起來。在談話過程中,老禪師始終微笑聽著年輕人傾訴。

    原來年輕人從鄉下到這大都市闖蕩,經過多年打拚吃了很多苦,好不容易爬到高階主管位置,身邊也有相識幾年的女朋友。但今天這一切都毀了,老闆因種種原因要辭退他,現在他正為公司培訓將替代他的新人,每天在公司的日子非常痛苦。

    女友知道他將失去這收入豐厚的工作後,提出了分手。女友理由很簡單,她不能讓自己未來的孩子,有一個沒能力給她們安穩富足生活的父親。「我跟老闆整整8年!他一句話就讓我走人!我女朋友剛到這個城市時舉目無親,是我幫她找到工作,盡全力照顧她,可她卻在我最艱難時選擇離開!」年輕人聲嘶力竭說完自己經歷,憤怒雙眼中燃燒著熊熊烈火。

    年邁禪師輕輕拍拍年輕人肩膀,然後拉起他的手在山上信步遊走。清涼山風讓年輕人煩躁的內心漸漸平靜下來,這時候老禪師忽然停下腳步,伸手去抓一片飄來的柳絮。柳絮輕盈而調皮,每次都從禪師手掌中溜掉。年輕人默默看著老禪師,眼中充滿疑惑。「呵呵我老了,抓不住這些柳絮了。」老禪師說完後,抬起頭和年輕人說道:「這世上種種美好與精彩,我們並不一定都能抓到,既然抓不到,倒不如送它們一程,讓它們活得更加精彩飄逸,讓自己得到安寧與豁達。」說完老禪師輕輕將抓柳絮的手向上微微一揚,柳絮被禪師的手這麼一送,在天空下飛的更高。

    老禪師說完年輕人呆立良久。忽然他臉上露出淡然微笑,向禪師深深鞠了一躬,轉身下山去了。此後年輕人兢兢業業將自己工作經驗,都教給那即將接替他的新人,老闆看在眼裡,沒想到受委屈的他居然還會這麼為公司出力,心裡滿是愧疚。當他離開公司時,老闆動情地緊握住他的手說:「我對不起你,沒想到你還能這樣對我!要你離開我也有難言之隱,你這朋友我記住,以後有事就來找我。」他笑著和老闆告別,然後在辦公室同事留戀和注視中大踏步走出公司大門。

    和女朋友道別時,他送給她一份特別的禮物,那是女朋友一直想要的一條項鍊,女孩看到這份禮物,哭的差點暈過去,他安慰她然後瀟灑轉身離開。在隨後日子,他始終奉行一個原則。能抓住的人和緣分,他都加倍珍惜;不能抓住的,他就笑著送他們一程。

    這樣心態讓他贏得很多人尊重,也得到別人更多回報和幫助,他生活也漸漸走出困境。後來他經過多方尋訪,找到禪師所在寺院,想當面感謝老禪師。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好不容易找到禪師所在,老禪師弟子卻告訴他,禪師已經圓寂。

    從時間上推算,恰好是他們見面的第二天。弟子還告訴他,老禪師當時身體狀況非常不好,時刻都遭受疾病折磨,有時候疼的汗水直淌,卻始終面帶微笑。雖然老禪師知道自己來日不多,但依然平靜樂觀的活著。

    聽完這些後,他努力讓自己臉上綻放微笑,用笑容將眼角淚水擠走。這時他才明白,相遇時老禪師忍受多大身體痛苦在為自己解脫煩惱。老禪師那時已知自己無法抓住自己的生命,還用盡生命最後力量送自己一程,讓自己人生走上正途。他向禪師圓寂地方磕了幾個頭,然後微笑著向山下走去。
    人,永遠都要微笑堅強樂觀豁達的生活下去,這才是生命的意義。
    既然抓不住,何不送一程。
    2020.03.21  Line

     

    (4).慧淨法師慈悲開示:

    求道的標誌:

    一、求道的標誌──無常觀
    龍樹菩薩說:「觀無常,是第一用心。」無常觀的深淺,是求道的標誌。
    您認為人的一期生命有多長?《四十二章經》裡有一段佛陀與弟子的對話,
    佛問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數日間!」佛言:「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飯食間!」佛言:「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呼吸間!」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佛陀這段對話的用意,並不只是希望大家明白生死之間有多久。佛陀真正的目的,無非是想告訴大家,生命短暫,世事無常,生命只在呼吸間,出息不待入息,轉瞬即逝,如朝露,如閃電,生死是頃刻之間的事。越能感覺生命短促,就越能過著真正人生的生活,若不覺得死是自己的事,則將悠悠忽忽的過一輩子,之後繼續頭出頭沒的輪迴無盡。
      有偈說:

    人命無常呼吸間,眼觀紅日落西山;親到寶山空回手,一失人身萬劫難。

    佛法以解脫生死輪迴之苦為出發點,震驚於露命之身,是佛法的開始。
    今現在即應尋求解脫之道,不等明日。應知此事,明記不忘。

    二、殘水小魚,爭食不知渴死
    佛門每日晚課必定誦念的〈普賢警眾偈〉說:「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古德也說:「殘水小魚,爭食不知渴死。」
    小水漥中的兩隻小魚,不知漥水一天一天地減少了,即將被曬乾而渴死,還在互爭食物。猶如餘命不多的人生,只為財產名利而奔波。
    《摩耶經》說:「如牛赴市,步步近死;人命疾過是。」
    無常殺鬼不區別王侯將相、富貴貧賤。朝為紅顏,夕成白骨,我們不能保證明日之命。所謂「閻王注定三更死,不能留人到五更」。

    既是如此,為何安然不驚懼,認為自己可活百年或長生不死?而只是為了追尋五欲,從早到晚忙個不停!突然面對臨終,毫無力量,更不能帶走任何一物,所謂「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可卻為了五欲而費盡殘水之命,最後猶如乾魚,曬乾老殘之身而死去。不知人生無常,而狂奔於沙上樓閣,直行惡道,沒有比這樣的人生更可憐愍的了。

    死是人生最大的危機,再大的願望,再高的成就,都被破壞,一切成空。不安、恐怖、後悔、黑暗,淒冷的孤獨感,是與所有一切永遠別離,孤魂獨逝的臨終實態,而且是墮落惡道的後生一大事。
    臉上的皺紋,皮膚的老人斑,都在告訴自己生命之水已在減少。
    應當警醒殘水小魚的事實,早日準備好永恆安樂的歸宿,否則,一息不追,萬古長往。   2020.03.22  Line

     

    (5).夫妻間的幽默!笑笑哦!


    【美麗又愚蠢】

    丈夫對妻子說︰"為什麼上帝把女人造得那麼美麗,卻又那麼愚蠢呢?
    妻子回答道︰"上帝把我們造得美麗,你們才會愛我們,把我們造得愚蠢,我們才會愛你們。"

    【目標變了】

    夫妻二人吃飯時,妻子說︰"你現在怎麼盡挑魚背上的肉吃?記得我們談戀愛時,你最愛吃魚頭魚尾 "。
    "情況不同了嘛!"丈夫說︰ "現在我的目標是吃魚,當時我的目標是釣魚"。

    【饒你一次】

    一個男人很怕老婆。
    一天,他老婆又當著客人的面和他吵了起來,並打了他一耳光。
    為了面子,男子壯著膽子大吼︰"你敢再打我一下?"
    他老婆毫不猶豫地又打了一下。
    男子看嚇不住老婆,只得說︰"既然你這麼聽話,我就饒你一次吧!"

    【何必如此】

    妻子心血來潮,站在鏡子前仔細端詳,發現自己的臉竟是那樣難看,不禁放聲大哭。
    坐在一旁觀察已久的丈夫說︰"你偶爾照一次鏡子就那麼傷心,那我天天看著你又該怎麼辦?"

    【夢話】

    妻子關心地對丈夫說︰" 老公,你近來老是說夢話,要不我陪你去醫院檢查一下身體?"
    丈夫驚慌地答道︰"不用,如果醫生給我治好了這毛病,那麼我在家裡的這一點點發言權都沒有了!"

    【通婚】

    妻子和丈夫吵了架以後,氣憤地說:我就是找了一個魔鬼也比嫁給你強! 丈夫立即回答:『你嫁不了魔鬼!法律規定,近親不准結婚......』
    感謝總有人編寫,分享這麼有趣逗笑的幽默小品,讓人開懷忘憂。

                            2020.03.22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