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好吉桑,該拿起你的念珠了》>等三則「禪語」軼事 2020-03-20
  • (1).《我的好吉桑,該拿起你的念珠了

     
    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個石頭寺。廟裡面有很多的喇嘛,其中有一個叫吉桑的小喇嘛,他很小的時候就能夠通曉經論,經常在辯論中獲得勝利,因此他在那裡非常有名,被大家稱作活佛的心子,智慧與上師無二無別。

    但是他的喇嘛師父從來不誇獎他,甚至認為他很沒有用。過了些年喇嘛師父問他,大家都說你是我的心子,你如何看?

    吉桑匍匐下來說,我的心柔軟已經與上師一樣,見眾生猶如母牛看見她的孩子,我的心寬廣也與上師一般,就像麻雀飛進了藍天那樣。我認識上師的一切猶如熟悉自己的眼睛一樣。

    老喇嘛說,吉桑,把你分到的糌粑都給我可好?吉桑點點頭,開心的捧出了他所有的糌粑。老喇嘛扶起地上的吉桑,幫他拍乾淨身上的泥土說:我的好吉桑,該拿起你的念珠了。

    吉桑掏出念珠愉快了走到了人群裡,在那一天他又贏得了辯論賽,成了附近聞名的小經師,所有的人都讚歎他。當他回到寺院,發現老喇嘛已經圓寂了。

     

    吉桑很難過,收起地上的糌粑,最後在一陣誦經的聲音中火化了老喇嘛。他真的要開始自己走以後的路了。

    吉桑很優秀,二十年後他已經成長為石頭寺廟的主持了。

    這些年來草原上寺廟越來越多,也出現了很多知名的人物,各種法教也聲名遠播,就像石頭寺的住持吉桑那樣。吉桑經常想,哪一個教法能比得了圓寂了的上師的傳授呢,他真的懷念自己的上師。

    吉桑和往常一樣,繼續參加盛大的法會,和異教徒辯論,吉桑已經老了,但這不妨礙他精彩的宣說教授。有一天來了很多異教徒,聚集在石頭寺的門口,其中有一個唱著道歌的年輕孩子。沒有人關注這些遊方的行者,大家將他們視作無業遊民。

    畢竟在那裡沒有田產和供養寸步難行,這些遊方而來的行者大概會凍死在這個高原的冰雪之夜,他們行乞到這裡,年輕的孩子向石頭寺化來了很多食物分給這些人。

    最後他走到住持吉桑的面前說:
    「食物已經分完了,可是我還沒有,可不可以把剩下來的糌粑都給我?」
    吉桑認為不可理喻,再多的糌粑也填不滿你這空空的口袋,於是將他趕出了石頭寺。

    就在那晚,大雪蓋住了高原的每一個角落,那個年輕孩子將要被凍死在山道上,遊方的行者們請來了吉桑和寺裡的藥師,可是這個衣衫襤褸的孩子已經等不到被抬回去救治了。

    那個孩子撫掉吉桑身上的雪花,輕輕地說了一句話,就凍死在冰雪高原的山道上。

     

    剎那間吉桑猶如晴天霹靂,大地都在震動,他嚎啕痛哭的聲音傳出了很遠。

    沒有人知道他為何會在那之後崩塌,大家再也沒有見過吉桑,他在那一個冰雪之夜脫去所有衣服,赤裸著身體離開了寺廟。

    大家知道,那個在山道上撫掉吉桑身上的雪花,被凍死在冰雪高原上的孩子對吉桑說了什麼嗎?

    那句話讓吉桑猶如遭遇瞬間霹靂,雪山崩塌。

    那個孩子說:「我的好吉桑,該拿起你的念珠了。」

    吉桑很優秀,很小的時候就通曉經論,經常在辯論中獲得勝利,大家都讚歎他,稱他為活佛的心子。但是他從來沒有得到過活佛的認可,他的喇嘛師父-活佛不但沒有誇獎過他,甚至認為他很沒有用。

    吉桑很優秀,上師圓寂的20年後他成為石頭寺的住持,繼承了上師的衣缽並將此發揚光大,他參加盛大的法會,與其他教派辯經,即使年紀很老了,他依然精彩宣說布法,成為草原上的知名人物。

    故事裡沒有說,但是我們知道他一定以他出眾的宣法接引了無數信眾,將佛法的種子廣為流傳。

    吉桑是個出色的住持。

    只是他沒有認出他的上師,為什麼如此優秀的吉桑會認不出他的上師呢?

    從年幼時不斷贏得辯論賽開始,吉桑就落入了智識的陷阱。他遊弋在不斷完善的智識裡面,無人可以匹敵。

    當智識成為吉桑一層又一層的“新裝”,吉桑開始變得厚重,他在盛譽之下無法脫去這些“新裝”,上師知道,吉桑無法被任何教法“穿透”,他只能在圓寂之前為吉桑留下一個“記號”。

     

    而吉桑自以為已經在法性裡與上師相遇,他有著與上師無二無別的慈悲心和般若智慧,事實上,他只見到了自己的新念頭,始終和自我相遇。正見的修持是融化自我,不是令其更加豐富。

    那些智識為確立我們的正見和發心而存在,只是我們的路標和助手,我們何以要以路標為榮耀呢?

    真正走進上師的心裡,是融化在無盡的慈悲和遍在的柔軟當中,像一塊冰溶解在海洋裡,你永遠都不會迷路,當你認出融化的自己,同時也認出了你的上師。

    吉桑既沒有認出上師,也沒有認出自己。

    吉桑很老了,上師卻化現成為一個年輕的小孩,唱著道歌行乞。

    吉桑救濟了他,給了他一些糧食。可是孩子繼續要求的時候,吉桑認為他無理取鬧,來來往往寺廟求救濟的人那麼多,個個都給了還要,甚至要剩下的所有食物,這怎麼行呢?寺廟還有許多喇嘛,還有其他需要幫助的信眾。

    吉桑把孩子趕了出去,從始至終,他用智識來判斷和做決定,而不是遍在的柔軟,無盡的慈悲,猶如母牛看見她的孩子一般。

    而孩子凍死前說的那句話,徹底擊潰了吉桑。時間在這個瞬間停止了

    這一生吉桑的所有行為,除了不斷穿上新的衣服,他再也沒有做過其他的事情了。

    他脫去所有衣服,赤身裸體離開…

    活在智識中的,都不是吉桑。

    吉桑,該拿起你的念珠了~!

    (轉貼自網路文章;釋證廣法師 2020.03.18 Line 轉釋文超法師;再轉貼分享)

     

    (2).習性與習慣 !

     習性就是習慣,累生累世培養而來,好的習性能使行者清淨無染,導向解脫涅槃。不好的習性能使行者染垢越深,導向煩惱無明,輪迴苦海。
        習性的由來是因為「知見不清」,知見不清的由來是「見地不明」,這兩者一是根器使然,一者是所學非法導致,故學佛者當善選善知識(可是又無能力辨識,都是依著自己的習性做選擇),導致一開始學習了甚麼,是非對錯不管全然接受,到最後法身會會殘送,解脫涅槃之路跟我們越來越遙遠,回頭之路會走的倍感辛苦或無力感,此身就這樣白白過了,甚是遺憾!
        行者當知,這娑婆世界教主是「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一般簡稱佛、佛陀或世尊,娑婆世界是世尊的教化區,一切法行當依世尊教誡,以世尊為主、為皈依處,一切導歸正法(戒定慧)的修行,故一個好的善知識必然知道「法的出處、法的由來」,釋迦牟尼佛兩千五百多年前講的是甚麼法及修學佛法的次第(法次法向或道次第),如果這些講不出來或講的語意不明(有感覺粉飾、不過、但是之語意者)皆非善知識。

        是善知識者,當依佛教誡,依法說法,世尊說的是甚麼法就說甚麼法,不增不減不背離因緣法則如實傳誦,最後導歸佛陀本懷,因為我們共同的導師是「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指釋迦牟尼佛,法指釋迦牟尼佛的教誡,僧為如實依佛教誡行持的出家佛弟子,此三皈依意義為,佛會滅度今已滅度,但佛法尚在人間,當依佛教誡學習,而是人不知佛法內涵,故須依佛出家如實行持的僧眾傳誦經法戒律學習,如此才是正確的依止善知識處!     2020.03.20 Line
     

    (3).愛上你自以為的敵人!學會「正念」療法提升免疫力------ !

     

        作者:洛桑加參

    父親把一顆小石頭扔進湖裡,激起陣陣漣漪,他說:「你看,最中央是你,第1圈是我跟你媽、你的弟妹,第2圈是鄰居叔叔、阿姨,第3圈是賽馬節上那些你沒看過的人,一直往外拓展出去。你就照這個順序,等哪天佛寺裡那個老愛捉弄你的人,你也能愛他,這樣就很好!」
    愛人要怎麼愛?從小,父親就教我,先愛自己,再愛家人、親戚、朋友,接著擴及到素未相識的人,最後、也是最難的……愛你自以為的那個「敵人」。能做到最後一點,你會發現所謂的「敵人」,根本是帶禮物來給你的「聖誕老人」!

    「讓大家都開心」 從醫的初衷源自父親
    我來自雲南香格里拉藏區,是西藏人,曾在拉薩出家2年,自幼即對源於佛學的藏醫藥學特別感興趣。13歲離開青山環抱的家鄉到外地求學,曾至印度聖菲洛梅娜大學(St. Philomena College)攻讀物理系,後來以交換學生的身分,前往文藝復興時期創建的德國佛萊堡大學(University of Freiburg)進修,也是學物理。
    2000年因緣際會來到台灣,實現兒時的從醫夢,考上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學習西方醫學知識的同時,也繼續研究東方的藏醫藥學與中醫養生概念。輾轉流連許多地方之後,希望能建立一座結合西醫、中醫、藏醫的教學醫院,這一切皆源自父親對我的影響。

    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帶來中國儒家文化與印度佛學,直至今日,9成以上西藏人篤信佛教,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脫離不了佛法;而我也是出生在以和為貴的佛教家庭,父親常常提醒我:「做人不光只是自己開心就好,要讓大家都開心,對社會有貢獻。」
    家裡有些親戚是藏醫,小時候看他們幫助許多愁苦的病人恢復健康、笑容,讓我心生崇拜,那時候我就很單純地想:「我也要當醫生,這樣可以讓大家都開心,父親也會因此感到高興。」

    積怨,對自己二次傷害
    印象中,我從沒見過母親生氣、不曾被父親罵過,甚至我還懷疑,他們夫妻倆根本沒吵過架。兩老整天笑咪咪,不像是有本事吵架的人。
    認識我的人也幾乎沒看過我發脾氣,很多人覺得很神奇,「如何能一直心平氣和?」其實來台灣之後,我才覺得大家更「厲害」,情緒起伏大、衝動、容易生氣,難道不覺得累嗎?對我而言,生氣超累的,不但耗損精力,還會降低智商。聽著病患訴苦,我常納悶,大家到底哪來這麼多事可以煩心、煩到晚上睡不好?

    看新聞,現在的小朋友被同學打一下,家長馬上氣沖沖怒告學校,嚷嚷著要討公道,要求老師道歉、對方家長認錯,在我的家鄉幾乎不可能發生這樣的事。
    西藏小孩很頑皮,平常在外面玩得一身土、一身泥,男孩子追逐打鬧稀鬆平常,甚至還拿石頭丟來丟去,我現在手上還有小時候被石頭劃到留下的疤痕呢!
    由於家訓之一為「他人之惡,不上我心」,所以當時我手流血了,跑回家「哀爸叫母」,還來不及說玩伴的不是,父親便先趁機教我「如何原諒」,沒有顧好自己是自己要負責,不能隨便怪別人;就算別人有心或無意做了不好的事情傷害到你,你也沒必要往心裡去。

    積怨是對自己的二次傷害,真的沒必要跟人家生氣、賭氣,還不如包一包傷口,趕緊繼續去玩。
    樂觀,提升身體免疫力
    念了醫學院、讀了許多論文後,我才知道積怨真是要不得,很多病都是積怨而來的,煩人、惱人傷的是自己的身體。
    為什麼你討厭的人沒事,自己的健康反而出問題呢?要從免疫力說起,樂觀、懂得轉念的人,確實可以轉病為福,因為他們體內有較多的輔助T細胞( Helper T Cells),是一種在人體免疫反應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淋巴細胞。

    樂觀的人,輔助T細胞消滅癌細胞的效能強大;悲觀厭世、長期壓力大且不懂得釋放的人,往往免疫力低下,一旦生病、開刀,不僅復原速度不如樂觀的人,疾病復發機率也較高。
    大我與小我無二 因果終將回歸自身
    佛教哲學把繁雜的宇宙萬物簡化為最基礎的5種元素,將人(小我)視為由地水火風空5元素構成的小宇宙,包含萬物的大宇宙(大我)也由相同的5元素組成,大我與小我的基礎「成分」其實無二,大我有的東西,小我通通有,並且會互相影響。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從一粒微塵中能看到整個世界,也能看到自己,就是這樣來的。
    然而,哲學的話語對一個還沒開智慧的小孩來說,實在艱深,父親嘗試用最簡單的方式告訴我:「如果你對每個人都很好,那每個人都會對你很好。」
    自我與他人之間是雙向的動,你對人生氣、罵人、打人,這些氣、難聽的話最終都會回到自己身上,就是因果;相反的,如果你放生、用仁慈的心去做一件事,自然會得到好的果。
    「菩薩畏因,凡夫畏果」用正確的想法去做正確的事,就不用擔心壞事厄運纏身。

    利他,受益最多的是自己
    我現在出書,在廣播、電視、演講場合中,經常告訴大家的「利他」觀念就是父親教我的。
    研究預防醫學後,我發現只治療某個生病的器官,是「見樹不見林」的作法,只能暫時救急、治標;若要讓人的身心靈得到完美的健康平衡,學會「利他」才是治本的關鍵。
    從預防醫學的角度來看,人我關係的緊繃、疏離對養壽不利;而感覺被愛、願意付出愛,尤其是不求回報的老人家,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比例特別低。研究證實,付出愛心、利他、交朋友能保護大腦、避免早衰。

    從前父親叫我利他,我調皮回嘴:「我什麼都沒有啊!怎麼利他?還是等我發達了,再來好好利他吧!」見我耍賴,父親依舊笑咪咪、不慍不火地回答:「不一定要給人家很多錢、很多好吃的,講一句好話就是利他,跟人家分享你會的事就是利他。」
    「正念」療法 做自己的良醫
    這幾年我接觸至少上千名病患,根據我的臨床經驗,大膽地把「健康」、「快樂」、「利他」之間畫上等號。
    除了正規的醫療流程外,我還加上「正念」(Mindfulness)療法,讓病患每天做一點小改變:愛心多一點、情緒少一點、多講一句好話、少吃一碗白飯、多為自己做件開心的事、少抱怨他人一句、多睡好覺、少煩工作、多原諒一個人、少罵人幾句、多分享知識、少說八卦……等。

    讓情緒轉好、保持心情愉悅、使快樂指數升高,能大幅提升免疫細胞的活性。用正念、正思維過生活,只要願意每天改變一點,6個月後再來看,心寬,身體自然而然放鬆,因長期壓力累積出來的慢性病,皆能獲得良好控制。
    利他不難,想要不生病更是一點都不難,透過身心靈全面關照的預防醫學,從學習利他做起,人人皆能成為掌握自身健康與幸福的良醫!

        2020.03.21 Line